李瑞琦
- 作品数:24 被引量:189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2月—2009年8月应用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其中外伤15例,跟骨骨髓炎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cm×2cm~10cm×7cm,17例患者均有跟腱和(或)跟骨外露,4例伴有跟骨开放性骨折,2例因骨髓炎扩创后跟骨部分缺损。根据清(扩)创后皮肤缺损面积,设计皮瓣面积为5cm×3cm~11cm×8cm。其中2例皮瓣内包含部分足拇展肌肌腹,填塞跟骨缺损。皮瓣供区游离植皮。结果 17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32个月,平均19.5个月,皮瓣外形满意,可重建足跟部感觉,患足行走功能良好,未见磨损、溃疡发生。结论应用足底非负重区组织修复足底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不仅外形美观、功能良好,而且具有较好的感觉。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之一。
- 赵峰何薇张国平姚龙祥李瑞琦田德虎
- 关键词:外科皮瓣跟骨胫神经
-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探讨闭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通过外固定架的牵伸辅助复位,矫正桡骨的短缩、成角移位,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利用外固定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并进行功能练习。术后定期进行X线和腕关节功能的评价。结果: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5个月。根据Aro功能评价:优9例,良1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66%。结论:外固定架能很好维持复位后的位置,恢复桡尺骨的相对长度和关节面的平整,使腕关节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因此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 刘新晖董威沙子义于晓光李瑞琦刘进炼
- 关键词: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外固定器
- 脊柱单侧结构疾患对脊柱稳定性影响的临床研究(附42例病例报告)
- 目的探讨脊柱单侧结构疾患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传统三柱理论及新提出的三棱柱理论的特点。方法通过2001~2006年本院收治保存资料完整的脊柱单侧结构疾患病例42例, 其中单关节突疾患21例,单侧椎板疾...
- 任立中张国平王伟董威李瑞琦于晓光赵峰高宏阳
- 关键词:脊柱三棱柱
- 文献传递
- 自制“镰刀状”小针刀治疗小儿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比较自制"镰刀状"小针刀微创及开放手术治疗小儿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Quinnell分级Ⅲ~Ⅳ级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儿53例(58指)随机分为针刀组28例(31指)和手术组25例(27指)。针刀组术中对A1滑车部进行切割松解,手术组对A1滑车部进行切除。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针刀组为(2±0.5)min,手术组为(18±5)min,针刀组明显短于手术组(P〈0.05)。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5年,平均1.5年。针刀组术后有1指症状无明显改善,再行切开手术后痊愈。手术组均获得痊愈。术后6个月参照Quinnell分级标准评定疗效:针刀组优27指,良3指,差1指,优良率为97%。手术组优25指,良2指,优良率为1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镰刀状"小针刀微创治疗小儿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具有治愈率高、创伤小、费用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 李瑞琦张国平李宜炯任立中吕亚军
- 关键词:狭窄性腱鞘炎小儿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研究进展
- 2008年
- 李瑞琦张国平任立中赵峰高宏阳王伟
-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
- 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生物材料的特征及应用被引量:25
- 2008年
- 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对应用较为广泛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生物材料研究进展加以总结。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生物材料是在纳米羟基磷灰石中加入第二相或多相材料,以获得有利的组织学反应、满意的强度和刚性,并为组织再生合成支架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生物材料大致分为纳米羟基磷灰石/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和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高分子复合材料2类。前者包括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多糖类材料复合而成的生物材料,并各具特点。后者是由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酰胺、聚酯、聚乙烯醇等多种人工高分子生物材料复合而成。在保证复合材料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活性的前提下,如何使复合生物材料的降解速率与骨生长速度相匹配是组织工程材料研究中有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 李瑞琦张国平任立中沙子义高宏阳董威赵峰王伟
- 关键词:生物材料羟基磷灰石类复合体
- 关节镜下撬拨复位经皮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撬拨复位经皮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撬拨复位经皮固定治疗43例单侧胫骨Pilon骨折,观察疗效。结果优29例,良11例,差3例。优良率达93%。结论关节镜下撬拨复位经皮固定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较满意的方法。
- 李瑞琦张国平任立中赵峰高宏阳王伟
- 关键词:PILON骨折关节镜经皮固定
- 液态纳米组织工程骨对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作用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将液态纳米组织工程骨注入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区,观察其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健康成年兔左侧股骨头建立骨缺损模形,获得成功存活动物5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8只。分别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注射单纯胶体纳米材料组;C组:注射共培养成骨细胞、内皮细胞复合胶体纳米材料组。A组不做其他治疗;B组将单纯纳米材料2 ml注入股骨头坏死区;C组将液态纳米组织工程骨2 ml注入股骨头坏死区。术后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6只。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光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比较各组修复情况。结果影像学和组织学显示C组液态纳米组织工程骨组新生骨质量较高,骨愈合情况优于其他组。结论液态纳米组织工程骨有较强的诱导成骨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骨坏死病理条件下股骨头的骨修复能力,有望成为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一种手段。
- 李瑞琦张国平任立中沙子义高宏阳董威赵峰王伟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修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评价被引量:23
- 2013年
- 背景: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还没有满意的方法能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缺的了一定的效果。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1999至2012年相关文献,选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分化、细胞标记及体内示踪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共纳入3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有贴壁筛选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和免疫磁珠分选法;常用的细胞标记及示踪法有同位素示踪法、抗原标记法、抗原标记法、荧光染料标记法和MRI对比增强剂标记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有髓芯钻孔减压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介入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虽然近年来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李瑞琦张国平任立中李亚丽吕亚军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细胞示踪细胞分化
- 提高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成活率的方法被引量:11
- 2013年
-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建立过程中动物的死亡成为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目的:观察以脂多糖和地塞米松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提高模型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等分为模型组、庆大霉素组、庆大霉素+兰索拉唑组和对照组,前3组连续2 d经耳缘静脉注射脂多糖,再连续3 d,臀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庆大霉素组和庆大霉素+兰索拉唑组在建模成功后连续7 d以庆大霉素灌胃,同时庆大霉素+兰索拉唑组肌肉注射兰索拉唑注射液。对照组兔仅注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庆大霉素组和庆大霉素+兰索拉唑组均造模成功;其中庆大霉素+兰索拉唑组存活状况最好,3组动物死亡率分别是33.3%,25%,8.3%,模型组、庆大霉素组、庆大霉素组+兰索拉组和对照组兔的死亡数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建立中,庆大霉素+兰索拉唑的使用,可以提高实验动物的生存率。
- 李瑞琦张国平李宜炯李亚丽任立中张宇宸王伟高宏阳吕亚军
- 关键词:内毒素股骨头坏死致死原因兰索拉唑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