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灼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震局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1918年广东南澳大地震的史料补遗及其意义被引量:1
- 1991年
- 本文对1918年2月13日广东南澳7 1/4级地震的史料作了大量的增补,从而为分析研究这次地震提供了许多新的素材。
- 李灼华
- 关键词:地震调查
- 翁文灏先生与中国现代地震科学被引量:2
- 1990年
- 本文以档案资料和解放前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为主要依据,阐述了翁文灏先生对我国现代地震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及其与之相关的学术思想。
- 李灼华
- 关键词:地震科学翁文灏
- 中国大陆沿海地震海啸析疑被引量:6
- 1992年
- 文章认为,浅源海底辑震是形成地震海啸的必要条件,但是地震海啸的形成还取决于波浪的传播机制。中国大陆沿海尽管存在着地震活动带,但不具备形成地震海啸的条件,无论在历史上还是近代,都没有发生过地震海啸。发生于琉球群岛及日本东南部近海海域的地震海啸,对中国大陆沿海或者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微弱。一些中外学者曾认为中国大陆沿海历史上发生过灾害性地震海啸,这是由于误解了有关史料的结果。
- 高中和李灼华季幼庭徐映深
- 关键词:地震海啸
- 郯庐断裂带江苏及邻近地段新活动特征
-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纵贯我国东部的深大断裂。自1975年它被提出后,直至今日,已引起了地球科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对它的形成和演化存在着不同见解。一般认为它形成于元古代,具有多期活动,后期被强烈地改造,成为一条结构复杂的断裂带...
- 谢瑞征朱永正丁政李灼华
-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上新世
- 文献传递
- 长江三角洲上游地区的古地理环境问题被引量:1
- 1989年
- 本文论述了胥溪河作为我国最早人工运河之一的历史证据,它的开通与堰塞对上下游地理环境的变化所起的作用,以及古丹阳湖的形成、淤浅、分化和围恳的简要过程。
- 李灼华
-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古地理
- 考古资料分析在现代构造活动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 1989年
- 作者从新石器时代考古资料分析入手,结合全新世地层厚度变化、水准测量资料等阐述了太湖平原的沉降、太湖平原东部地区的差异沉降活动和奉贤南汇断裂、昆山—嘉定东西向断裂带的活动表现。
- 季幼庭徐映深李灼华
- 关键词:考古
- 一次成功的国际地震救灾行动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记述了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大震后,中国人民所作的一次成功的国际救灾行动。
- 李灼华
- 关键词:地震灾害救灾
- 苏、沪、浙沿海历史上的海啸
- 李灼华
- 关键词:海啸风暴潮地震次生灾害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