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星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人权
  • 2篇哲学
  • 2篇普遍人权
  • 1篇大众化
  • 1篇邓小平
  • 1篇邓小平发展理...
  • 1篇以经济建设为...
  • 1篇质感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人民
  • 1篇人民利益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性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生产力发展要...
  • 1篇生存权
  • 1篇世界观
  • 1篇特色社会主义
  • 1篇主义
  • 1篇西方哲学

机构

  • 7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李海星
  • 1篇周红芬
  • 1篇李立军
  • 1篇孟凡平

传媒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论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被引量:10
2004年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 ,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为哲学大众化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确立以及长时期在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 ,为哲学的大众化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理论指导。以此为前提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必须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 ,凸显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可操作实现的途径。
李海星李立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精神文明大众化
透视人权被引量:1
2003年
关于人权的概念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分歧一直很大。本文在统揽当今人权概念现状的基础上 ,从新的视角对人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分析 ,进而指出了人权在新的时代话语系统中存活和发展的可能性。
李海星
关键词:人权生存权社会性
"三个代表"的人权质感——也说人权的普遍性
2004年
关于人权的普遍性的争论已不是有无问题,而是如何理解的问题。从"三个代表"中可以透视出对人权普遍性的特定理解。人权的普遍性表现为一种可触摸性、可反思性和一般行为主体的根本利益一致性。这种理解以一种实在的质感满足,给人们提供了人权对话的行为平台。
李海星周红芬
关键词:人权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
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被引量:1
2005年
邓小平关于发展的理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可持续、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最终归宿;科学发展观在继承这一理论的同时,突破了过去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更加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在具体措施和着重点上有了新的突破,更加强调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孟凡平李海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邓小平发展理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利益经济增长归宿
论普遍人权的主体开放性被引量:1
2004年
普遍人权的普遍性在主体上表现为它的属人性 ,即平等地为每个人所享有。古典人权的主体封闭性使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在实践中不能得到贯彻 ,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普遍人权的主体开放性不是通过一个普适的标准来展现人权的普遍性 ,而是通过人权享有主体本身的广泛性来为这种普遍性原则的贯彻提供现实的感性基础。集体人权的主体可能性是普遍人权主体开放性的逻辑延伸和实际展开。
李海星
关键词:人权普遍人权集体人权
普遍人权:希腊哲学中的主体寄思
2004年
目前对于人权普遍性的理解缺乏深刻的哲学说明。希腊哲学中对人的主体性有刻深的论述。主体性的哲学说明,是正确理解普遍人权的知性前提。否则,人权普遍性的说明就没有服众的理论韧性。
李海星
关键词:人权
普遍的人权与人权的普遍
“普遍人权”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对大规模侵犯和践踏人权现象反思的时代理念,既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古典人权的一般理论思趣,同时又在新的历史视野中对其作了展拓。从古典人权到普遍人权,尽管人们对人权的理论...
李海星
关键词:人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西方哲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