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霞 作品数:16 被引量:73 H指数:6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电图室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均值波动的节律与临床意义。方法:对11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检查结果分成3组,其中UCG显示左室肥大30例,均伴单纯收缩压升高(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miscellaneous systolic and diastolic hypertension,MDH),平均年龄(58±12.1)岁,为LVH组;UCG正常的ISH患者48例为ISH组,平均年龄(62±15.2)岁;UCG正常的MDH患者34例为MDH组,平均年龄(51±12.0)岁。另选健康体检者中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正常的30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4±10.3)岁。获取4组研究对象的24 h平均收缩压(24-hour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SBP)和舒张压(24-hour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ay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SBP)和舒张压(daytime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ight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nSBP)和舒张压(nighttime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nDBP)、夜间/白昼平均收缩压比值(nSBP/dSBP)和舒张压比值(nDBP/dDBP)、收缩压负荷值与舒张压负荷值。结果:(1)正常组和ISH组血压均值波动都具有昼夜规律性,但其曲线有所不同;MDH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小,LVH组昼夜规律不明显;(2)ISH组、MDH组与LVH组24 hSBP、dSBP、nSBP均高于对照组,而以ISH组及LVH组更为显著(P<0.001);(3)MDH组与LVH组nDBP/d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LVH组nSBP/dSBP比值及nDBP/dDBP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5)SBP负荷值LVH组大于MDH组,DBP负荷值LVH组小于MDH组。结论:高血病患者应积极随访动态血压监测,以观察血压升高的水平及昼夜节律的变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这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陈卫文 林靖宇 李景霞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血压负荷 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观察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采用标准 12导联心电图 ,对直接PTCA组 2 6例和未再灌注治疗组 30例AMI患者行心电图描记 ,分别测量入院时、直接PTCA后2h、2 4h、1周、2周的QTd值 ,并观察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结果 :直接PTCA组与未再灌注治疗组入院时QTd无差异 (P >0 .0 5 ) ,直接PTCA组除术后 2hQTd一过性增大外 ,2 4h后明显缩小 ,与未再灌注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同期直接PTCA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 (P <0 .0 1)。结论 :AMI后直接PTCA能缩小患者QTd ,并能降低急性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李刚 刘铭雅 王蔚 李景霞 李志善关键词:直接PTCA QT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成形术 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为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分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20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17例;肾功能衰竭期组13例;另选健康体检中动态血压监测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获取4组对象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收缩压负荷值与舒张压负荷值。结果:(1)肾实质性高血压3组各项参数均高于对照组,昼夜曲线消失,但未见反勺型;(2)肾实质性高血压3组各项参数相互之间经方差检验有明显差别。尤其是收缩压与舒张压负荷值,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明显升高,在肾功能衰竭期组已超过60%。(3)肾实质性高血压各组之间收缩压负荷值、舒张压负荷值及平均动脉压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当肾功能失代偿时,血压负荷值及MAP随着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而升高。 刘军 林靖宇 李景霞 宿燕岗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 肾实质性高血压 血压负荷值 平均动脉压 30944例体检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体检人群心脏健康的监察意义。方法:对以团队形式进行健康体检者的30 944份心电图按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异常心电图的总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且有年轻化趋势,男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女性。结论:现代人患心血管疾病趋于年轻化,对于40岁以上人群应加强健康体检,定期比较自身心电图的变化,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意义。 陈卫文 李景霞关键词:心电图 体检 心律失常 冠心病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参数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其心率震荡参数及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并根据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否将心肌梗死组分为A组(室性心动过速组)与B组(无室性心动过速组),比较其心率震荡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心肌梗死组患者震荡初始(TO)为-0.46±1.37,震荡斜率(TS)为3.99±3.53;正常对照组TO为-1.93±1.86,TS为8.98±4.84;心肌梗死A组与B组的TO分别为0.32±2.01及-0.91±1.80,TS分别为2.75±3.33及5.32±3.89。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心肌梗死A组与B组的心率震荡参数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震荡指数低于正常人,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作为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林靖宇 刘军 吴学青 韦龙彪 李景霞关键词:心肌梗死 窦性心率震荡 室性心律失常 偶测血压与踝臂脉搏波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的血压与脉搏波速度(PWV)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对402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压及PWV的测定,并根据PWV结果将受检者分为3组,PWV≤20%预测值组(n=301),20%预测值50%预测值。结果:3组人群的收缩压(SBP)、舒张压(BBP)彼此之间有明显不同(P<0.05),PWV随血压的升高而加快。结论:血压的增高与PWV密切相关,控制血压对减轻动脉硬化有重要的意义。 陈为君 董瑞芬 李景霞关键词:脉搏波速度 血压 室性期前收缩诱发房室结双径路传导1例 被引量:1 2005年 林靖宇 李景霞 陈美芳关键词:室性期前收缩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 围生期心肌病 收缩期杂音 产科检查 心尖区 正确解读动态心电图 被引量:2 2004年 李景霞 陈卫文 刘军关键词:动态心电图 检查者 体表心电图 心电信息 心电图检查 心脏 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运动致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研究运动致 ST 段抬高在非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共有4601例患者接受了运动平板试验,其中有15例非心肌梗死患者出现 ST 段抬高,对这1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例(3.2‰)运动致 ST 段抬高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40~75岁。单支病变者6例(40%),2支病变者6例(40%),3支病变者3例(20%);12例(80%)累及前降支,1例(6.6%)累及左主干,7例累及右冠状动脉,在累及前降支及左主干13例患者中有8例为重度狭窄病变(狭窄程度为90%~100%),所有ST 段抬高的导联均与病变血管的供血部位一致。结论运动致 ST 段抬高在非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率非常低,多因冠状动脉有严重的固定性狭窄,特别是前降支,可根据出现 ST 段抬高的导联判断缺血心肌的部位。 颜彦 李高平 李景霞 景怀根 钱菊英 朱文青 葛均波 林佑善 诸骏仁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房室交接区性逸搏伴窦性心室夺获揭示房室传导裂隙现象1例 2009年 患者男性,19岁.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三尖瓣关闭不全.人院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及三尖瓣成形术.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先天性心脏病,冠状窦及Ⅱ孔型房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轻中度肺动脉高压伴中度三尖瓣反流,左心房、左心室稍增大.…… 王惠歆 李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