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斌琴

作品数:37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1篇高校
  • 10篇教育
  • 9篇院校
  • 7篇制度主义
  • 7篇主义
  • 6篇新制度主义
  • 6篇体育
  • 6篇校内
  • 6篇高校内部
  • 5篇趋同
  • 4篇地方高校
  • 4篇运动员
  • 4篇同化
  • 4篇趋同化
  • 4篇理科
  • 4篇管理科学
  • 4篇管理科学化
  • 4篇高等教育
  • 4篇高校内部管理
  • 4篇办学

机构

  • 34篇嘉应学院
  • 4篇武汉体育学院
  • 3篇厦门理工学院
  • 2篇厦门大学
  • 1篇龙岩学院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作者

  • 36篇李斌琴
  • 13篇卢志成
  • 4篇郭惠平
  • 3篇李泽彧
  • 1篇杜光宁
  • 1篇彭旭
  • 1篇丁云华
  • 1篇孟玲

传媒

  • 8篇嘉应学院学报
  • 3篇纺织教育
  • 3篇现代教育管理
  • 2篇南京体育学院...
  • 2篇武汉体育学院...
  • 2篇当代教育科学
  • 2篇现代教育科学...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教育探索
  • 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 1篇高教探索
  • 1篇体育学刊
  • 1篇现代大学教育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黎明职业大学...
  • 1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大学教育科学
  • 1篇高教发展与评...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伯克利加州大学内部管理特点及其启示被引量:1
2013年
伯克利加州大学(也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内部管理特点可归结为三个方面:自由、自主、自律。具体表现为:重视教授的力量,坚持学术民主,鼓励学生自治;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以院系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教授参与的决策机制;杰出的"掌门人"及其表率作用、校长间明确的分工、完善且灵活的规章制度、健全的大学"自我监督"机制。在我国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大学去行政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内部管理应做到:高校领导树立"自由、自主、自律"的内在性的规范意识;权力重心下移,赋予院、系更多的自主权;重视教授的力量,赋予教授会相应的学术权力,加强研究所(中心)的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灵活的评价体系。
李斌琴
关键词:高校内部管理自律
多样化教育质量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被引量:2
2008年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标准应具有多样化。在多样化教育质量观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培养目标与规格、生源、师资队伍、专业设置、教学改革、教学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就各级各类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构想和建议。
李斌琴卢志成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对“运动员免试就读高校”政策的理性思考
2011年
教育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促进教育公平,也可能引发教育公平缺失。对于"运动员免试就读高校"这一教育政策的公平性,需将其置于教育公平原则的相互联系中全面、理性地分析。从教育公平的平等原则看,它是对现行运动训练体制下运动员平等的教育权被变相地剥夺的修正;从教育公平的差异原则看,落实运动员的教育公平必须考虑其教育起点低于同龄人的现实,并为其制定不同的入学标准;从教育公平的补偿原则看,它是对运动员因文化教育缺失而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一种教育补偿。
李斌琴卢志成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政策
对优秀运动员“免试上大学”政策的辩证思考被引量:5
2011年
我国政府出台优秀运动员"免试上大学"政策一方面是为了对优秀运动员进行激励,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其文化教育层次。但当前,社会对优秀运动员"免试上大学"政策存在多方质疑,主要有破坏教育公平、培养质量无法保证、高校学术献媚等。对此,研究认为应从教育公平原则、大学自主招生政策、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运动员对于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作用等几方面辩证思考。
卢志成李斌琴
关键词:优秀运动员教育公平大学精神
“双一流”建设中地方高校管理要实现“四个转变”——基于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视角被引量:6
2018年
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对于地方高校而言,由于办学历史相对较短、资源短缺、"自我产出"效能低等更需要将高校管理的转变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切入点。"双一流"建设中地方高校管理要转变的必要性在于:我国一流大学建设制度从重点建设到统筹推进变迁的需要;地方高校所处环境从制度环境向技术环境改变的需要;资源短缺、"自我产出"效能有限的现实需求;传统功能管理已不能适应资源稀缺、高度竞争的环境的新需求;改变"制度同形"对学术权力的挤压、宏扬学术文化的需要。"双一流"建设中地方高校管理要实现"四个转变":从"管理大学"到"经营大学";从"功能管理"到"战略管理";从个人式管理到文化管理;去制度化与趋学术化同步。
李斌琴
关键词:地方高校高校管理新制度主义大学经营
评估后新建本科院校提高办学质量的着力点
2010年
提高办学质量是高校的立校之本。新建本科院校虽然以"评估"为契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规模的扩大不等于质量的提高,办学层次的提升也不一定意味着办学水平的提高。对他们而言,评估之后应抓住以下几个着力点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准确定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专业设置改革,逐步消除专科办学痕迹;构建综合、机动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科研水平;规范教学管理。
李斌琴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办学质量
“双一流”背景下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的协同发展——政策研究的视角被引量:6
2018年
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的协同发展是建设一流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双一流"建设的应有之义。政府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需要我们从政策研究的视角去思考如何更好地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我国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将协同等同于趋同;相对于部委属高校,地方高校发展受诸多限制,这在办学经费、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申报、人才引进、招生和就业等方面均有体现。造成二者不协同发展的政策原因有政策不合理、政策执行不到位与政策缺失。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的协同发展,需要采取系统政策思维,改革拨款体制,加强对地方政府投入的监管;分类管理;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建立退出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规范人才流动,避免人才恶性竞争。地方高校要正确领会"双一流"精神,要有创"双一流"的勇气。
李斌琴彭旭丁云华
关键词:地方高校
地方特色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及策略
2017年
人才培养是特色大学的根本,特色是其本色。地方特色大学要从大学的首要任务和落脚点——人才培养出发,进行人才培养的科学定位:在打造特色的同时进行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特色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进行分阶段定位;优势是一所大学"特色"形成的依托和保障,应进行优势定位。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切实采取彰显地方特色大学特色的"地方性"与"独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依托底色,凝练人才培养特色;以区域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点打造特色新专业;面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建设师资队伍。
李斌琴
规范论对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的启示被引量:3
2010年
规范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关于规范的形成和自由的实现模式对我国高校内部管理具有重大启示,这具体表现为:高校内部管理要做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外在规范和内在规范相结合;评价体系和激励体系相配合;宏观调控和明确职责权相互支撑;权力重心下移(院、系)与理顺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相辅相成等。
李斌琴
关键词:规范论高校内部管理管理科学化
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德性
一流大学不仅得益于硬件指标的建设,更得益于软性指标的形成,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德性.管理德性是高校管理中好的性质或管理性质好的状态,是使得一种管理活动好又使其可以出色地完成其功能的品质.它的价值在于:是管理规范到管理德...
李斌琴
关键词:文化规范民主化建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