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406例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
- 目的:通过分析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患者在院临床资料了解BAV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合并症及临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至2010年12月二十年间手术治疗406例BAV患者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
- 徐志云李斌邹良建韩林陆方林徐激斌郎希龙宋智钢唐昊
- 关键词: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外科手术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成人双瓣膜置换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术前及术中影响成人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后延迟拔管(PMV)的危险因素。方法行双瓣置换术及同期其他手术患者2026例,延迟拔管组230例,对照组1796例。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结果,筛选导致延迟拔管的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结果延迟拔管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5%对0.2%,P〈0.01)。年龄〉60岁、糖尿病史、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术前危重状态、左心室射血分数≤0.50、血肌酐〉110μmol/L、体外循环〉180min及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是患者双瓣置换术后PMV的危险因素。结论双瓣置换术后PMV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住院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危险因素分析可于术前筛选出高危患者,更好地进行围手术期准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白一帆王崇谈梦伟李斌张冠鑫徐志云
- 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延迟拔管
-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比较高龄冠心病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与非高龄患者的不同。方法:选择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820例,高龄组(年龄≥70岁)222例,对照组(年龄<70岁)598例。收集患者入院后的相关资料,危险因素分为术前变量、术中变量及术后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影响高龄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术前合并COPD(OR=7.653)、OPCAB(OR=6.785)、体外循环时间(OR=1.263)。结论:对于高龄患者术前合并COPD及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是高龄组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患者更易从OPCAB中获益。
- 白一帆徐志云韩林张冠鑫李白领李斌朱吉林宝泉
-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高龄死亡率
- 偏头痛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较重的疾病负担。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偏头痛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共病,但不同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与偏头痛的相关性程度不同,对于某些预后不佳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若能及早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可以避免偏头痛和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现围绕不同心血管系统疾病与偏头痛之间关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的关注。
- 周璐瑶李斌张雷黎佳思
- 关键词:偏头痛心血管系统疾病女性
- CGRP-mAbs预防和治疗难治性偏头痛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系统评价3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单克隆抗体(CGRP-mAbs)在真实世界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RCT)中预防性治疗难治性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收集关于CGRP-mAbs治疗难治性偏头痛的真实世界研究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提取资料后按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改良的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共21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CT组的平均每月偏头痛天数的变化(MMD)(MD=-2.75,95%CI-3.67~-1.83,P<0.001)、平均每月偏头痛天数减少≥50%的患者比例(MMD50)(0.346,95%CI 0.309~0.383,P<0.001)、平均每月急性偏头痛特异性用药天数的变化(MSAD)(MD=-2.53,95%CI-4.00~-1.06,P<0.001)均较基线有显著变化且均优于安慰剂;真实世界组MMD(MD=-6.30,95%CI-8.27~-4.34,P<0.001)、MMD50(0.427,95%CI 0.333~0.521,P<0.001),MSAD(MD=-4.1,95%CI-4.9~-3.3,P<0.001)均较基线有显著变化。按照发作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发作性偏头痛MMD(MD=-3.28,95%CI-3.92~-2.64,P<0.001)、慢性偏头痛MMD(MD=-5.04,95%CI-5.91~-4.16,P<0.001),慢性偏头痛MMD高于发作性偏头痛(P<0.05);发作性偏头痛MMD50[0.36(0.24~0.48),P<0.001]、慢性偏头痛MMD50[0.33(0.27~0.40),P<0.001],慢性偏头痛MMD50少于发作性偏头痛(P<0.05);发作性偏头痛MSAD(MD=-3.11,95%CI-4.61~-1.61,P<0.001)、慢性偏头痛MSAD(MD=-4.34,95%CI-6.06,-2.63,P<0.001),慢性偏头痛MSAD高于发作性偏头痛(P<0.05)。真实世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21(95%CI 0.240~0.402,P<0.001),RCT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09(95%CI 0.476~0.541,P<0.001)。结论:CGRP-mAbs治疗难治性偏头痛有显著效果,且不良反应率低。与发作性偏头痛的疗效比较,CGRP-mAbs更能有效减轻慢性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和特异性用药天数。
- 周璐瑶李斌李媛媛毕晓莹黎佳思
-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偏头痛META分析
- 多发性寻常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PD-1、sPD-1的检测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寻常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以及PD-1、sPD-1的表达情况。方法多发性寻常疣患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各15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PD-1的表达情况,用ELASA方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sPD-1的表达。结果多发性寻常疣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对比:CD_4^+、CD_8^+T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CD_4^+PD-1^+、CD_8^+PD-1^+T淋巴细胞表达上调(P<0.05),外周血血清中sPD-1表达下降(P<0.05)。结论多发性寻常疣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和免疫分子sPD-1、PD-1的表达异常。
- 何慧琼陈洁李斌徐蓉李欣王一飞茅玮炜王玲玲张烨晶华圣元
- 关键词:多发性寻常疣淋巴细胞亚群PD-1SP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