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道
- 作品数:22 被引量:175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117例随机对照观察被引量:42
- 2007年
- 目的探讨"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寻找脑卒中后改善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将117例入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以"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对照组以手足十二针逆针灸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分别于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Ashworth评分、国内简化的Fugl-Meyer(FMA)运动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预防肌张力增高的总有效率为91.52%,对照组为75.86%,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观察组2周后和4周后FMA运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取穴(手足十二针组)。
- 程金莲王麟鹏王少松温雅丽马琴马昕宇赵因李敬道胡俊霞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针灸疗法
- 建立“连续性综合—康复中医卒中单元”模式探讨被引量:5
- 2012年
- 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卒中单元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最有效方法。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和针灸特色,探索建立"连续性综合—康复中医卒中单元"模式,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王雪飞刘慧琳李敬道王麟鹏
- 关键词:脑卒中卒中单元针灸中医康复
- “贺氏三通法”不同时点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贺氏三通法"不同时点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对照组(10只)、针刺组(30只)。根据干预时间的不同,针刺组分为3h针刺组、6h针刺组、48h针刺组,每组各10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针刺组在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按3、6、48h分组给予"贺氏三通法"针刺,每日1次。模型复制成功72h后测定血清及脑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显著增加(P<0.01),6h针刺组血清SOD活性有升高趋势(P>0.05);而针刺组大鼠血清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6h针刺组大鼠血清SOD活性、MDA含量显著高于3h和48h针刺组(P<0.05,或P<0.01)。结论 "贺氏三通法"早期介入可调节SOD、MDA的代谢紊乱,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 程金莲张露芬王麟鹏李敬道王桂玲王济
- 关键词:贺氏三通法脑缺血再灌注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 不同频率电针对下肢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痛成分P_(250)—N_(350)的影响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电针穴位的镇痛作用规律。方法 :采用电刺激正常人下肢胫后神经获得痛相关成分P2 50 —N350 复合波作为反映疼痛的客观指标 ,观察不同频率电针穴位对痛相关成分P2 50 —N350 波幅、潜伏期变化的影响。结果 :2Hz组针中 1 0、2 0minP2 50 —N350 波幅明显降低 ,差异显著 ,分别为P <0 0 1、P <0 0 0 1 ;40Hz组针中 2 0minP2 50 —N350 波幅明显降低 ,差异显著 ,P <0 0 0 1 ;2Hz、40Hz组针后波幅仍维持较低水平 ,差异显著 ,分别为P <0 0 0 1、P <0 0 1。结论 :2Hz、40Hz电针对SEPS 皮层痛成分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
- 张露芬李敬道刘建桥邓建铭严洁
- 关键词:电针体感诱发电位疼痛
- 不同应激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电针的干预作用机制
- 针灸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行之有效,其整体调节的优势逐步被认同,但针灸机理的阐释仍停留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虽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仍不能令人满意.对针灸防治、预防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仍是必要的.微观研究...
- 李敬道
- 关键词:Β-内啡肽Μ受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 文献传递
- 中药膜贴预处理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炎症的影响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贴敷预处理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炎症的影响。方法应用福氏完全佐剂制作AA动物模型,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A组和预贴敷组(自制中药膜剂贴敷大鼠大椎穴),观察3组大鼠关节局部炎症和血清IL-1、IL-6、TNF-α含量。结果预贴敷组、AA组大鼠的足肿胀率和炎性因子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与AA组相比,预贴敷组大鼠足肿胀程度明显减轻(P<0.01),TNF-α含量有下降趋势,IL-1和IL-6含量下降(P<0.01和P<0.05),而且HE染色关节滑膜及软骨炎细胞浸润、血管增生及软骨破坏亦明显减轻。结论贴敷预处理能减轻随后AA大鼠早期炎症反应和关节病理损害程度,具有一定抵抗随后疾病损伤的保护作用。
- 周登芳李晓泓张露芬倪健翟景慧李辉李敬道
- 关键词:预处理中药贴敷佐剂性关节炎大椎穴
- 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免疫介导物质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免疫介导物质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揭示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机理。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灸命门组、灸关元组,灸非穴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于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模,模型组造模后不做任何处理,灸命门组灸命门穴、灸关元组灸关元穴、灸非穴组灸关元穴左侧旁开0.5cm处。观察足爪肿胀率并观测血浆、下丘脑、垂体和淋巴结中β-内啡肽(β-E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灸命门组与灸非穴组右足足爪肿胀率明显降低(P<0.01);与灸命门组比较,灸关元组与灸非穴组右足足爪肿胀率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左足足爪肿胀率明显升高(P<0.05),灸命门组与灸关元组左足组爪肿胀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灸命门组、灸关元组、灸非穴组左足足爪肿胀率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灸命门组、灸关元组、灸非穴组大鼠血浆中β-E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灸关元组、灸非穴组大鼠垂体中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灸关元组、灸非穴组大鼠垂体中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灸命门组、灸关元组、灸非穴组大鼠淋巴结中的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灸命门穴和非穴对右足原发性炎症有抑制作用;灸命门穴、关元穴、非穴对左足继发性炎症有抑制作用。推测艾灸上述穴位对机体免疫炎症的调整作用是通过提高淋巴结β-EP含量、调动中枢内β-EP而实现的。
- 朱文莲李敬道张露芬李辉
- 关键词:免疫调控艾灸Β-内啡肽佐剂性关节炎
- 辨证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辨证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必要性。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期脑梗塞病例随机分为A组(辨证使用丹参或川芎嗪注射剂组)、B组(丹参注射剂组)、C组(川芎嗪注射剂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基础治疗的同时,A组兼热象者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无热象者给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丹参注射液;C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疗程均为2周。对不同组别的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舌象评分并分析对比。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三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学评分与舌象评分A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塞均有相应的治疗作用,但在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方面,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更具优势。
- 李敬道宣雅波刘慧林
- 关键词:辨证中药注射剂中医证候
- 针刺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垂体、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的动态观察
- 近年,针刺免疫调节机理的研究成为针刺领域的研究热点,而针刺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整体调控学说更为引入注目,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细胞因子、阿片肽和激素很有可能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共同介导物质,对机体进...
- 李敬道张露芬
- 关键词:关节炎垂体下丘脑
- 辨证应用特色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价辨证应用特色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特色针刺疗法组96例(以下简称特色组),常规针刺疗法组97例(以下简称常规组),对照组30例(以下简称对照组),3组均给予相同的抗血小板治疗,特色组予辨证应用特色针刺疗法,常规组予非辨证固定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仅予西药治疗,不予任何针刺治疗。疗程共4周,观察3组治疗前、3周后及3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及中医证候结合舌象量表评分。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NIHSS、SS-QOL及中医证候结合舌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并延续至3个月后,组间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对SS-QOL量表进行因子分析,特色组精力因子评分较常规组与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常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因子评分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结合舌象量表评分虽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特色组治疗后评分均值更低,故体现出中医证候改善方面的良好趋势;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辨证应用特色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除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精力,改善其生存质量,并对中医证候改善更具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康复治疗。
- 洪永波程海英王桂玲夏淑文刘红刘慧林孙敬青赵因宣雅波李敬道马昕宇王春琛陈鹏
- 关键词:辩证缺血性脑卒中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