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颖
- 作品数:27 被引量:84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及甲氨蝶呤单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RA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30例。A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0.06±4.27)岁,单用甲氨蝶呤治疗;B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25±4.33)岁,采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C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9.43±4.06)岁,采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F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C组的83.33%(25/30)和A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24周3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且B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均低于C组和A组(均P<0.05)。治疗后8周、24周3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且B组均低于C组和A组(均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低于C组的13.33%(4/30)和A组的20.00%(6/30),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病情活动指标,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和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 李慧颖姜国平吕英春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甲氨蝶呤疗效安全性
- 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关节炎(PsA)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对入院前接受甲氨蝶呤10-15mg/周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非甾体抗炎药3个月以上临床未缓解的8例活动期PsA患者,入院后给予益赛普25mg,每周2次,皮下注射,同时给予甲氨蝶呤15mg,每周一次口服。结果 8例患者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和严重度指数均明显降低,同时血沉及C反应蛋白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例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赛普联合合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关节炎能明显改善脊柱关节症状,安全,可行。
- 姜国平吕英春李慧颖陈琳韩梅
- 关键词:银屑病关节炎甲氨蝶呤益赛普
- 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08年
- 姜国平李慧颖吕英春陈琳韩梅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益赛普疗效
- 恶性肿瘤相关性肌炎/皮肌炎35例临床分析
- 李慧颖
- Cryopyrin相关周期热综合征(CAPS)应用阿那白滞素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肺部真菌感染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9年
- Cryopyrin相关周期热综合征(CAPS)是一种自身炎性反应性疾病,以发热、皮疹、关节痛、关节炎、眼部病变为主要表现。患者出生6个月起病,直至21岁经基因诊断为CAPS。患者应用阿那白滞素后临床症状改善,炎性反应得到控制。但连续应用52 d后出现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口腔黏膜及肺部真菌感染,停用阿那白滞素,给予刺激骨髓造血等治疗后血象恢复正常,真菌感染控制。再次应用阿那白滞素仍然有效,延长注射间隔时间可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风险。
- 陈琳许一多吕英春吕程姜国平李慧颖孟天犁江涛韩梅
- 关键词:粒细胞
- C反应蛋白在鉴别膝骨关节炎合并感染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07年
- 陈琳姜国平吕英春李慧颖韩梅姚广川
- 关键词:骨关节炎C反应蛋白
-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受累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RA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原及相应抗体,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既是一种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起重要作用的酶类,又具有多种免疫学活性,国内外多种文献报道GPI是RA的一种自身抗原,可作为诊断RA的一种新的指标[1,2].本研究旨在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GPI含量变化,进一步探讨GPI与RA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 姜国平陈琳王晓红吕英春李慧颖付堃陈晶樊智清韩梅
- 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自身抗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于吉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RA患者105例,所有患者均行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受累关节个数、部位以及有无关节腔积液、滑膜血管翳生成、骨侵蚀,同时检测滑膜厚度、血清抗CCP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计算病情活动度(DAS28评分).根据抗CCP抗体检测结果将RA患者分为抗CCP抗体阳性组和抗CCP抗体阴性组;根据DAS28评分将患者分为疾病轻度活动组和疾病中重度活动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关节超声的改变情况.结果 抗CCP抗体阳性组55例,抗CCP抗体阴性组50例,抗CCP抗体阴性组关节受累个数(239个)明显多于抗CCP抗体阳性组(196个).抗CCP抗体阳性组患者抗CCP抗体、RF水平明显高于抗CCP抗体阴性组[(155 ±91) RU/ml比(13±4) RU/ml,(228±60) IU/L比(95 ±45) 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关节滑膜厚度、ESR、CRP、DAS28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疾病轻度活动组40例,疾病中重度活动组65例;疾病中重度活动组患者关节滑膜厚度明显高于疾病轻度活动组[(2.8±1.0)mm比(2.2 ±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确定RA受累关节,动态观察疾病活动程度,可广泛应用于RA患者的疾病活动监测.
- 陈琳李慧颖姜国平吕英春张晓宏韩梅
-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环瓜氨酸肽多普勒
- 外周血DN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9年
- 目的研究外周血双阴(double positive,DN)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分布特点,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经过免疫治疗后DNT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首次确诊未经治疗的38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治疗前组,经过激素和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满4周的1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治疗后组,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DNT细胞含量,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外周血DNT细胞含量。结果治疗前组患者外周血DNT细胞含量为(4.93±2.78)%,高于对照组的(3.90±1.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患者外周血DNT细胞含量为(2.20±0.80)%,低于治疗前组的(4.93±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外周血DNT细胞含量高于健康人群,说明DNT细胞有免疫促进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经过免疫治疗后DNT细胞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说明DNT细胞参与下调免疫反应的作用。
- 江涛陈琳王雪野姜国平吕英春李慧颖马健韩梅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
-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2例RA患者、198例非RA患者和177例健康正常人血清中的GPI、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浓度,计算RA组患者的DAS28评分,将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组中GPI浓度为(0.41±0.23)μg/ml,高于健康组(P<0.01),GPI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6.08%和24.14%;RA组中抗CCP抗体为(126.94±104.48)Ru/ml,高于非RA组和健康组(P<0.01),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69.67%和93.41%;抗CCP抗体联合GPI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84.43%和57.22%。结论: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特异度高,GPI联合抗CCP抗体提高了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灵敏度,可增加RA的检出,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所帮助。
- 陈琳吕英春姜国平李慧颖陈晶韩梅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抗环瓜氨酸肽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