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
- 作品数:6 被引量:88H指数:2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240例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爆发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HC)流行病学特点,供今后防治参考。方法对2002年7-10月海南省EHC爆发流行期间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列表登记的1240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此次EHC爆发流行为期约12周,于8-9月份达高峰,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染源是患者,传染途径是接触性传染,有明显家庭集聚现象,家庭成员和亲密接触者同时发病占半数以上。发病年龄1个月-80岁,以青壮年居多,单眼或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临床表现由眼红涩感伴流泪,检查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结膜下出血,极少部分人角膜上皮脱落,耳前淋巴结肿大。此次EHC平均病程8-10d,幼儿和儿童病程较短约3-5d。20例眼分泌物特多的患者眼拭子分泌物细菌培养分别检出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棒状杆菌属某些种、表皮葡萄球菌各1例。结论此次EHC爆发流行,潜伏期短,传染性强,通过接触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红涩感伴流泪,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病原体可能是病毒,治疗上应结合抗病毒治疗,禁用激素。
- 林静陈绮龄李志刚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
- 视网膜脱离及中浆患者弓形体感染的初步调查
- 2002年
- 毛海燕李忠李志刚
- 关键词:流行病学视网膜脱离弓形体感染
- 连接酶链反应检测结膜沙眼衣原体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了解活动性沙眼患者的年龄分布,评价WHO简易沙眼分级法和连接酶链反应(LCR)诊断沙眼衣原体的意义.方法根据WHO简易沙眼分级法,对89例受检者进行沙眼分级,并应用刮擦拭子采集上睑结膜标本,进行连接酶链反应以诊断沙眼衣原体.结果10岁以下的沙眼占56.18%,20岁以下占26.94%;84例沙眼及可疑沙眼中,16例LCR阳性(19.05%),各抽样点的LCR阳性率为7.14%~34.38%. 结论应加强对青少年活动性沙眼的防治;WHO的简易分级活法适合在基层农村推广;连接酶链反应可用于早期沙眼的诊断及批量样本的检测,需注意采样方法及转送温度条件的控制.
- 赵普宁刘汉生欧波龙登虹陈元良李志刚冼文光张开颜Thomas LietmanJocelyn TheinAnne PaxtonJulie Schachter
-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连接酶链反应WHO结膜温度条件
- 海南省两县(市)翼状胬肉患病率的调查被引量:83
- 2001年
- 目的 调查海南省翼状胬肉的患病率 ,探讨翼状胬肉与地域、气候等环境条件及性别、种族等人群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海南省东方市和昌江县 14个村的7990例受检对象进行检查 ,并根据翼状胬肉的形态及其头部所在位置进行分级检查记录。结果 在7990例受检者中 ,翼状胬肉患者 6 2 8例 ,患病率为 7 86 %。汉族 5 30 3例中 ,翼状胬肉患者 439例(8 2 8% ) ;黎族 2 6 87例中 ,翼状胬肉患者 189例 (7 0 3%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3 897,P =0 0 48)。男性患者 2 6 6例 (6 43% ) ,女性患者 36 2例 (9 40 % ) ,男性患病率较女性低 (χ2 =19 85 2 ,P =0 0 0 1)。翼状胬肉在眼部多呈对称性分布。结论 海南省翼状胬肉患病率高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有关。海南省汉族翼状胬肉的患病率高于黎族 ,女性高于男性。在各年龄组中 ,翼状胬肉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 刘汉生杨洁钟烈红欧波赵普宁龙登虹李志刚
- 关键词:翼状胬肉流行病学患病率
- 81例眼部肿瘤临床分析
- 2001年
- 目的 为了解眼部肿瘤在眼各部位的分布情况 ,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关系 ,眼部肿瘤的临床症状等。方法 :以住院手术治疗出院病人的病历记录为依据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 81例眼肿瘤中 ,眼睑肿瘤 3 5例 ,占 43 .2 1 % ,其中良性 3 1例占 3 8.2 1 % ,恶性 4例占 4.94% ;结膜肿瘤 8例为良性 ,占 9.88% ;角膜肿瘤 5例 ,占 6 .1 7% ,其中良性 4例 ,占 4.94% ,恶性 1例 ,占 1 .2 3 % ;眼眶肿瘤 1 9例 ,占 2 3 .46 % ,其中良性 1 1例 ,占 1 3 .5 8% ,恶性 8例 ,占 9.88% ;眼内肿瘤 1 4例 ,占 1 7.2 8% ,均为恶性。
- 李志刚李树南
- 关键词:眼部肿瘤视功能影像学检查
- 颅内病变误诊九例
- 1999年
- 林静龙登虹李志刚
- 关键词:颅内病变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