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霞
-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农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蜡蚧轮枝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研究
- 作者于1987年至1988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由北京温室白粉虱上分离到的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Viegas],其菌落生长、产生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的萌发所需适宜温区密切相关,但并不...
- 李国霞王丽英严毓骅
- 关键词:温室粉虱生物防治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粉虱
- 蜡蚧轮枝菌的发酵培养及其代谢产物对害虫毒杀作用的研究
- 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Viegas]作为微生物杀虫剂,自80年代英国开始商品化生产以来,在前苏联、荷兰、西欧等国家均先后研究应用于防治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
- 李国霞高希武刘青春严毓骅
- 关键词:蜡蚧轮枝菌温室白粉虱棉铃虫蚜虫
- 文献传递
- 温室白粉虱抗药性的成虫快速监测方法初探被引量:6
- 1993年
- 根据 FAO 推荐的方法测定温室白粉虱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北京马连洼种群成虫羽化后第1,3,6,10,15,20天不同日龄成虫的毒力,随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LC_(50)为123.51~282.50μg/g,但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186.63 μg/g.对田间自然混合日龄与饲养的不同日龄成虫的 LC_(50)之间亦无显著差异。成虫对药剂的敏感性明显低于若虫,但在不同和相同年份二种虫态的抗药性趋势是一致的。认为温室白粉虱抗药性监测,可采用田间混合日龄成虫代替饲养的不同日龄成虫或1日龄若虫进行监测则更为简便、快速.
- 李国霞郑炳宗
- 关键词:温室白粉虱抗药性
- 蜡蚧轮枝菌优良菌株的筛选、固体发酵及温室白粉虱的防治
- 为了筛选出优良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Viegas菌株,选择了11个单孢分离菌株,进行菌落生长、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对温室白粉虱若虫的致病力和对粉虱的感染率的性状比较试验。结果...
- 李国霞王丽英严毓骅
-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温室粉虱蜡蚧轮枝菌固体发酵
- 蜡蚧轮枝菌北京株及其防治温室白粉虱试验研究
- 温室白粉虱随着保护地扩大,为害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重要温室蔬菜害虫。1986年从北京温室白粉虱上流行的一种昆虫真菌病中分离到蜡蚧轮枝菌,为使其用于害虫微生物防治,我们对病原、发病过程、致病力、菌剂生产等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 王丽英李国霞严毓骅
-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温室粉虱蜡蚧轮枝菌固体培养基
- 温度和营养对北京地区蜡蚧轮枝菌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5
- 1991年
- 在7~32℃温度中,北京地区蜡蚧轮枝菌菌落能生长并产生分生孢子。菌落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3~28℃。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温度为20~28℃,最适温度为23~25℃,产孢量为6.32~6.94×10~9孢子/皿。分生孢子在4~35℃下均能萌发,适宜温度为15~32℃,一昼夜萌发率为81.36~96.60%。在23~28℃萌发芽管最长,20小时后达36.98~45.35微米。在10~15℃时,产孢量为7.42~8.25×10~3/皿,一昼夜孢子萌发率为42.99~89.20%,芽管长为9.10~16.94微米。该菌适应我国华北地区冬季温室温度偏低,昼夜温差较大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应用该菌,更有效地控制温室白粉虱提供了依据。在6种琼脂培养基上试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均以麦芽汁培养基上为最好。
- 李国霞严毓骅王丽英
- 关键词:蜡蚧轮枝菌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