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 作品数:17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包头市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类β-防御素-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人类β-防御素-1(hBD-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OPD患者hBD-1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 COPD组C、G等位基因频数分别是85.25%和14.75%,对照组C、G等位基因频数分别是73.33%和26.67%,C等位基因在COPD组的频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5.237,P<0.05,OR:2.101,95%CI:1.104~3.998)。结论 hBD-1基因668C/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COPD易感性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COPD的高危险基因。
- 孙丽蓉张敏李冬梅刘柱李水霞高扬张建玲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基因多态性
- 2012-2013年包头市过敏性哮喘群体过敏原检测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集中爆发期间患者血清特异性Ig E过敏原种类及其与非集中发作期病例过敏原间的差别。方法:对爆发发病期间的78例过敏性哮喘患者及同期74例非集中发作期患者,检查血清中的Ig E型变应原抗体来确定过敏原,对比两类病例过敏原是否存在差别。结果:集中发作期患者血清特异性Ig E检测中,阳性率最高的前3位变应原分别是蒿/矮豚草67例(85.9%)、苋/藜/葎草/蒲公英62例(79.4%)、柏/榆/梧/柳/杨/榛48例(61.5%);集中发作期患者苋/藜/葎草/蒲公英(10.76±26.97)IU/m L,蒿/矮豚草(27.62±40.81)IU/m L,柏/榆/梧/柳/杨/榛(0.44±1.253)IU/m L,与非集中发作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中发作期患者与非集中发作期患者的过敏原种类存在差别。
- 高扬唐存亮姚洁李冬梅杨月元张毅李水霞马显军孙丽蓉
- 关键词:群体发病哮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针刺治疗的疗效及评估研究
- 高扬马尧孙丽蓉李冬梅张毅李水霞马显军
- 系统性炎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系统性炎症与大动脉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病例组:102例COPD稳定期患者;对照组:8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两组研究对象用同样的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定仪测定颈-股动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颈-足背动脉搏波传导速度(C—DPWV)作为大动脉弹性的参数,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这些炎性因子的测定作为系统性炎症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①病例组C-FPWV、C—DPWV、IL-1、IL-6、TNF—α、hs—CR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例组C—FPWV与年龄、吸烟指数、收缩压、IL-1、IL-6、TNF—α、hs—CRP呈正相关,P〈0.05。C—DPWV与年龄、吸烟指数、IL-1、IL-6、TNF—α、hs—CRP呈正相关,P〈0.05。③IL-6、吸烟指数、TNF-α是影响C—FPWV的独立因素;IL-6是影响C—DPWV的独立因素。结论系统性炎症与COPD患者大动脉弹性间存在相关性。系统性炎症可能参与了COPD患者大动脉弹性下降的发病过程,它是COP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 孙丽蓉靳娜高扬李水霞李冬梅张建玲张毅马显军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系统性炎症大动脉弹性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针刺治疗的疗效及评估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电针针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度及重度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病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及对照组,对AECOPD患者进行评估及对电针针刺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入选62例AECOPD中度及重度患者针刺组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6分钟步行距离(6MWD)、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BODE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CAT评分、体质指数、呼吸困难量表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电针针刺有效的改善AE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与单纯现代医学治疗比较有优势,电针刺激安全性好。通过对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的评估,更为全面、有效、客观地反映AECOPD患者对电针针刺治疗后的疗效。
- 高扬马尧孙丽蓉李冬梅张毅李水霞马显军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电针定喘
- 普米克令舒与博利康尼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与博利康尼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COPD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联合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与博利康尼雾化液,对照组单独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两组均给预吸氧、抗炎、平喘、解痉等常规治疗,不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在雾化吸入前及吸入后一周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联合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与博利康尼雾化液组与单独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组均能显著提高FEV1%预计值与FEV1/FVC%。而联合雾化吸入组要比单独雾化组(对照组)效果更显著。结论:联合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与博利康尼雾化液与单独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均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联合雾化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李冬梅
- 关键词: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肺疾病阻塞性
- CAT在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测定CRP值,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后CAT评分低于治疗前CAT评分,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CAT评分差值与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值差值(r=0.421,P<0.01)呈正相关。结论:1.CAT评分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疗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之一。2.CAT生存质量评估与CRP炎症反应评估存在一致性。
- 苏日娜李水霞马显军张毅李冬梅高扬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评估
- 后纵膈巨大脂肪肉瘤1例报告
- 2013年
-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62岁,主因:"发现纵膈肿物半年"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因反复发热、胸痛在当地医院就治,发现纵膈肿物及左侧胸腔积液,对症治疗,未明确诊断。3月余前开始在当地医院行2疗程化疗,治疗后胸腔积液消失,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后就诊于我院,门诊以:"后纵膈肿物"收入院。既往史;体健。入院查体:颈软无项强,气管居中,双肺触觉语颤无差别。双肺呼吸运动无异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的干湿啰音。
- 李水霞李冬梅张毅马显军孙丽蓉
- 关键词:巨大脂肪肉瘤后纵膈左侧胸腔积液入院查体肺呼吸运动病例摘要
- 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与痰培养联合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AECOPD患者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与痰培养联合检测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5月15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留取患者血清及痰标本进行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与痰培养两种检验方法进行联合检测,以分析两种方法的病原菌检测情况。结果痰培养法分离出其中157例AECOPD患者痰标本172株病原菌,前6种主要病原菌,分别为土生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与真菌,构成比分别为24.4%、19.8%、15.1%、12.2%、11.6%、6.9%;同时抽取患者血清对其进行九联检法检测,分别为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嗜肺军团菌1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副流感病毒1、2、3型,构成比分别为13.4%、1.3%、0.6%、6.4%、3.1%、8.2%、7.0%、5.0%、5.7%。病原体检测阳性率为71.9%(113/157),其中痰检细菌阳性率为43.3%;非典型病原体阳性率为23%;病毒检测阳性率为27.4%;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均为阳性29例,阳性率为18.5%;细菌和病毒均为阳性21例,阳性率为13.4%。结论对于AECOPD患者采取呼吸道九联检与痰培养联合检测可以有效地提高病原微生物诊断效果,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快速检测人血清中9种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抗体,可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能够全面地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同时,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九联检查法的操作也比较简单。
- 高扬李冬梅李水霞马显军张毅苏日娜孔祥晨孙丽蓉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IGM抗体痰培养
- 舒利迭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舒利迭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舒利迭早晚各1次联合异丙托溴铵每日3次,每次1喷;对照组,舒利迭联合安慰剂吸入。两组于治疗1 d、15 d(约2周)、30 d(约4周)行肺功能检测,同时采用6 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能力。结果:观察组FEV1、FEV1(%)、FVC在第4周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5),FEV1/FVC(%)在第4周与对照组比较同样显著性升高(P<0.05),各治疗阶段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COPD能增加舒利迭对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早期改善COPD运动耐量,延缓肺功能下降。
- 李冬梅李水霞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舒利迭异丙托溴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