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 作品数:25 被引量:116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治疗桥本甲状腺炎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4例临床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在观察期内未予特殊治疗;(2)甲状腺内注射组(注射组),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地塞米松2.5mg、环磷酰胺20mg/侧/次。每周2次×8次,每周1次×4次,每2周1次×2次,共14次)。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个月随访,检查症状、甲状腺肿、FT4、FT3、S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及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可使甲状腺体积缩小,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数减少,甲状腺相关的自身抗体水平下降,对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无显著影响。结论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疗效肯定且安全可靠,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治疗方法。
- 李冬梅李倩马建华毛晓明
-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内注射环磷酰胺地塞米松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治疗年龄≥60岁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CSII组236例,MDI组206例,均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2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CSII组达标时间为(6.3±2.1)d,MDI组为(7.4±2.5)d,CSII组明显较快(P<0.05);且CSII组血糖控制水平更低(P<0.05);2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较大样本的对老年T2DM的2种强化治疗方法的比较,证实在老年T2DM的高血糖急性期,CSII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血糖,且低血糖的风险无明显增加。
- 马建华吴锦丹陶小军李冬梅张颍谢晓竞徐小华毛晓明齐绍康
- 关键词:老年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
- 背痛 高乳酸血症 低钠血症 淋巴结肿大被引量:1
- 2005年
- 李冬梅马建华
- 关键词:高乳酸血症淋巴结肿大背痛低钠血症壮骨伸筋胶囊增生性脊柱炎
- 合并感染与否的2型糖尿病患者CSII应用的胰岛素剂量比较被引量:2
- 2009年
- 对伴与不伴感染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发现感染组平均胰岛素用量(0.67±0.24U·kg^(-1)·d^(-1)),较非感染组(0.60±0.18U·kg^(-1)·d^(-1))高(P<0.05);主要为基础率高,餐前量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血糖达标和胰岛素用量的主要因素是感染、血糖水平和体质指数。
- 马建华吴锦丹徐小华苏晓飞陶小军李冬梅李倩李惠琴齐绍康
- 关键词:胰岛素泵
- 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案研究
- 马建华吴锦丹毛晓明李倩陶小军李冬梅王英付丽媛徐小华李惠琴
- 胰岛素泵是目前胰岛素强化治疗最先进的输注模式,该项目主要是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临床应用及管理的方法进行探讨,观察其血糖控制情况,达标天数,达标时胰岛素用量,达标后胰岛素减量的速度和幅度,基础量和餐前量的设定,基础量占...
- 关键词:
- 关键词:胰岛素泵2型糖尿病
- 左甲状腺素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TSH水平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左甲状腺素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TS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就诊的87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以安慰剂治疗,观察组44例予以左甲状腺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结节体积、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左甲状腺素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最大结节横截面直径、结节横截面平均直径、甲状腺峡部直径及甲状腺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总甲状腺素(FT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SH水平、结节横截面平均直径及患者年龄为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左甲状腺素可有效抑制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结节的生长,降低血脂和TSH水平,且对于实质性结节,年龄偏低、结节平均直径偏大、TSH水平越高的患者治疗效果越好。
- 汪扬李冬梅吴静胡爱平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左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影响因素
- 初诊与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对明显高血糖的初诊和非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应用方法。方法 T2DM患者1 276例,其中初诊组479例,非初诊组797例,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CSⅡ治疗使初诊和非初诊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4.76±2.56天和5.87±2.69天,初诊组达标较快(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相似,平均每天0.69±0.31U/kg,基础用量占全天用量的61%,但初诊组达标后胰岛素减量较早,降幅较大(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相差不多(P>0.05)。结论 CSⅡ治疗于高糖急性期的初诊和非初诊患者都能迅速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β细胞功能。
- 马建华吴锦丹徐小华陶小军苏晓飞谢晓竞李冬梅毛晓明齐绍康
- 关键词:胰岛素泵糖尿病初诊
- 糖尿病患者合并贫血临床原因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常见贫血原因及类型。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合并贫血患者430例,根据临床贫血原因将其分为伴随其他疾病而非肾性贫血组189例(第1组)、肾性贫血组118例(第2组)和临床贫血原因不明组123例(第3组),比较三组之间贫血类型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空腹血清C肽(C-P)、餐后120 min血清C肽(C-P_(120min))、血清肌酐水平(Scr)、肌酐清除率(Ccr)、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及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差异。结果 第1组患者糖尿病病程、MCV、MCH、MCHC低于其他两组,EPO高于其他两组(P〈0.05);第2组患者年龄、C-P、C-P_(120min)高于其他两组,Hb A1c低于其他两组(P〈0.05);第3组患者H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Scr、Ccr在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患者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病率高于其他两组,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患病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第2组与第3组患者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贫血的常见原因为炎性疾病、消耗性疾病以及慢性肾功能衰竭,而对于临床原因不甚明确的轻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患者需考虑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及其导致的EPO水平下降可能。
- 丁波李冬梅马建华
- 关键词:糖尿病贫血肾性贫血肾小球滤过率
- 胰岛素泵临床操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被引量:10
- 2007年
- 马建华陶小军吴锦丹李冬梅张颍谢晓竞王英毛晓明
- 关键词:胰岛素泵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泌模式生理性
- 瑞格列奈治疗前后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通过分析瑞格列奈的降糖模式及作用特点,探讨瑞格列奈干预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丙二醛(MDA)及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瑞格列奈作为治疗对照组即A组,且同时选择性别、年龄、BMI等一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B组,即空白对照组。观察其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血丙二醛(MDA)和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及餐后血糖(PBG)、甘油三酯(TG)、血糖波动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A组治疗后FBG、HbA1c、MDA、hs-CRP、TG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B组相比,A组治疗后hs-CRP和MDA水平仍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MDA水平与FBG、PBG、HbA1c、胰岛素用量呈正相关(r=0.229,P=0.019;r=0.371,P=0.002;r=0.265,P=0.028;r=0.405,P=0.021)。结论应用瑞格列奈能良好地控制血糖,可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且氧化应激水平主要取决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
- 张颖李倩李冬梅高谷丁波马建华
- 关键词:瑞格列奈2型糖尿病丙二醛超敏C反应蛋白慢性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