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骏 作品数:8 被引量:45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3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剂静滴,2次/d。2组患者均治疗14 d为1疗程。对2组治疗后NIHSS评分、TNF-α、IL-6、CRP及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6.93,P<0.05)。观察组改变更明显,明显优于对照组(t=3.89,P<0.05)。治疗后2组的TNF-αI、L-6和CRP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8.54、9.36、8.92,对照组t=6.33、7.32、6.70,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8、3.84、3.42,P<0.05)。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0%和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能明显降低急性脑出血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单独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术。 赵建华 钱忠心 邱潮林 王超 朱骏 瞿准关键词:急性脑出血 炎症因子 神经功能缺损 微创血肿清除术 依达拉奉 术后早期颅内压参数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术后早期颅内压(ICP)参数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手术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根据术后6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69例HICH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出院后6个月GOS评分为4~5分,n=37)和预后不良组(出院后6个月GOS评分为1~3分或随访期内死亡,n=32),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3 d的ICP、压力反应指数(PRx)、平均颅内压波幅(MWA)、20 mm Hg阈值下颅内压剂量(Dicp20)。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后1 d的ICP、PRx、MWA、Dicp20等ICP参数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后早期ICP参数预测HICH手术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Rx的AUC最高,在Cut-off值下,Dicp20的灵敏度最高,Dicp20和MWA的特异度最高。结论:采用有创监测方法测定HICH患者术后早期ICP参数,可辅助预测患者的预后,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患者术后早期ICP参数的监测和干预,从而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赵建华 朱骏 瞿准 王超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 颅内压 Logistic回归分析在成人单侧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预测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阐明与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预后的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对185例单侧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其CT发现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影响死亡率的独立相关因素。研究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合并伤、瞳孔变化及对光反应、GCS评分、血肿厚度、血肿量,中线移位和脑肿胀。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确定概率预测值P的最适诊断界点及其诊断效率。结果年龄、GCS评分和脑肿胀这三项指标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模型P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08,最适诊断界点为0.520,敏感性为89.8%,特异性为83.8%,AUC和敏感性均优于各单项指标。结论单侧硬膜下血肿患者死亡为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有效地预测亡率。 王超 赵建华 瞿准 朱骏关键词:硬膜下血肿 LOGISTIC模型 ROC曲线 老年脑挫裂伤迟发性出血CT特征及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相关因子水平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究老年脑挫裂伤迟发性出血的CT特征及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相关因子水平。方法:将90例老年脑挫裂伤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的复查结果,将44例迟发性出血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46例未发生迟发性出血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CT特征,并分析其凝血功能障碍相关因子水平。结果:两组间早期CT检查征象中,研究组中存在局部脑占位效应、硬膜外或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界面征、局部脑灰白质分界不清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间在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研究组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以老年脑挫裂伤患者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为因变量(发生=1,未发生=0),对上述结果中存在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PLT、APTT、D-二聚体水平是老年脑挫裂伤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脑挫裂伤迟发性出血患者硬膜外或硬膜下出血、局部脑占位效应、蛛网膜下腔出血、界面征、局部脑灰白质分界不清情况的发生率高于未发生迟发性出血患者,且PLT、APTT、D-二聚体水平可能对老年脑挫裂伤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产生影响。 赵建华 朱骏 瞿准 王超关键词:迟发性出血 CT特征 凝血功能 影响因素 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持续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基于颅内压持续监测的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骨去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颅内压持续监测,对照组患者则实施一般颅内压监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急性肾功能损伤、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分别为6.67%、26.67%)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33%、5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甘露醇应用时间及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内压持续监测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赵建华 朱骏 王超 瞿准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甲状腺激素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激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激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6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CVD)组28例。依脑卒中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型组(分别为23、35及8例);依预后不同分为基本痊愈组、显著进步组、进步组、无变化组及死亡组(分别为25、11、14、3及13例);根据是否患有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分为低T3组(39例)和正常T3组(27例);另将同期无甲状腺相关疾病的健康体检者60例纳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类型脑卒中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不同预后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AICVD组和脑出血组T3水平均降低(P<0.05),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水平均升高(P<0.05);恢复期,AICVD组和脑出血组T3较急性期升高,T4较急性期降低(P<0.05);而各组间及组内恢复期与急性期促甲状腺激素(T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加重,T3水平呈下降趋势,T4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而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预后变差,患者T3水平呈下降趋势,T4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T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和出院时,低T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正常T3组,2组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低T3组△神经功能缺损≥2分的比例低于正常T3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急性期存在甲状腺激素应激变化,T3、T4水平与患者脑卒中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中应及时患者纠正甲状腺激素水平。 瞿准 赵建华 王超 朱骏关键词:卒中 甲状腺素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应激 预后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CSDH患者术后共有18例复发,复发率为10.5%。单因素,检验显示csDH术后复发与年龄、血肿密度、血肿位置、中线移位、Bender分级、脑萎缩分级、引流量和出血倾向相关(P〈0.05),与性别、麻醉方式和有无外伤史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肿密度、中线移位、Bender分级、脑萎缩分级和出血倾向为CSDH患者术后复发危险因素(P〈0.05)。结论CSDH患者的年龄、血肿密度、中线移位、Bender分级和出血倾向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应针对复发的高危因素,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 赵建华 王超 瞿准 朱骏 邱永明关键词:复发 钻孔引流术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 被引量:3 2006年 外伤后脑梗死是外伤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常引起患者的预后不良。有时甚至很轻微的外伤也可以引起血管损伤或某些脑缺血症状,如不及时行必要的检查。就不能正确诊断和积极处理,结果导致病情恶化。儿童与成人脑梗死还有区别。本文就1993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52例外伤后脑梗死分为成人和儿童组分别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比较分析。 许树元 俞辉 王超 瞿准 朱骏 李轶 马杰关键词:外伤后脑梗死 成人 预后不良 缺血症状 血管损伤 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