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婷婷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类风湿
  • 7篇类风湿关节炎
  • 7篇关节炎
  • 7篇风湿
  • 7篇风湿关节炎
  • 3篇治疗类风湿关...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生物制剂
  • 2篇死因
  • 2篇肿瘤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拮抗剂
  • 2篇疗效
  • 2篇坏死
  • 2篇坏死因子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共刺激

机构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赵东宝
  • 8篇朱婷婷
  • 2篇施冶青
  • 2篇徐霞
  • 2篇张兰玲
  • 2篇蔡青
  • 2篇戴生明
  • 2篇韩星海
  • 2篇管剑龙
  • 1篇印凡
  • 1篇施冶清

传媒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TRAF基因多态性与TNF-α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相关性
朱婷婷赵东宝韩星海蔡青管剑龙戴生明张兰玲施冶青徐霞
共刺激分子CTLA-4与类风湿关节炎被引量:2
2009年
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共刺激因子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又在T细胞活化的调节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本文将就CTLA-4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其在RA病程中的作用及CTLA-4相关生物制剂的应用研究对CTLA-4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予以综述。
朱婷婷赵东宝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共刺激分子CTLA-4发病机制生物制剂
发热伴右上腹痛诊断为组织胞浆菌病1例被引量:3
2010年
印凡朱婷婷施冶清赵东宝
关键词:组织胞浆菌病发热免疫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基因多态性与上海市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易感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F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上海市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易感相关性.方法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 对汉族RA患者(RA组,100例)和健康人(健康对照组,100名)TRAF1基因的6个SNPs位点进行了基因分型,并使用Haploview软件进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在中国汉族RA患者中位于TRAF1基因的6个位点中,RA组rs4836834位点A/A、A/T、T/T基因频率分别为:22.22%、49.49%、28.28%,健康对照组rs4836834位点A/A、A/T、T/T基因频率分别为:28.57%、30.61%、40.8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5个位点,包括已有报道与白种人RA易感相关的rs10818488位点,RA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连锁不平衡及单倍体型频率分析结果 发现,rs7021049与rs7021880,rs7021049与rs4836834,rs7021880与rs4836834之间存在较强的连锁不平衡,3组连锁不平衡关系单倍体频率R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RAF1可能是汉族人RA的易感基因,但其SNPs与白种人的表现有所不同.
朱婷婷赵东宝
关键词:汉族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2009年
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拮抗剂广泛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治疗。作为生物制剂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anti—rheumaticdrags,DMARDs),TNF-α拮抗剂虽然较非生物制剂DMARDs起效快、疗效好,并且对减慢RA的影像学损害十分有效,但是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有30%~40%的患者使用后没有明显疗效,这些患者对TNF-α拮抗剂没有反应的原因至今不明。
朱婷婷赵东宝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基因组学DMARDS生物制剂抗风湿药
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朱婷婷赵东宝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淋巴细胞抗原细胞毒CD4^+T淋巴细胞共刺激信号淋巴细胞激活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间质性肺炎(I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9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住院的244例RA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RA-IP组(22例)和单纯RA组(222例),再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将RA-IP组再分为死亡亚组(3例)和生存亚组(19例)。对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P的发生率为9.0%(22/244)。RA-IP组和单纯RA组的发病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疾病活动评分、部分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雷诺现象、肾脏病变、Felty综合征及继发性干燥综合征等)、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关节X线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A-IP组的雷诺现象发生率、抗核抗体(ANA)阳性率、吸烟构成比、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RA组(P值均<0.05)。RA-IP组中死亡亚组的年龄、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亚组(P值均<0.05)。结论雷诺现象、ANA阳性、吸烟可能是RA并发IP的危险因素,并发IP的RA患者更易发生肺部感染,甚至死亡。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朱婷婷赵东宝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炎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
朱婷婷赵东宝韩星海蔡青管剑龙戴生明张兰玲施冶青徐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