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达龙 作品数:22 被引量:73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机械工程 更多>>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3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复习32例MCRCC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结合随访资料评价其预后。结果 32例中13例位于左肾,18例位于右肾,1例双肾;肿瘤平均最大径4.6 cm(1.0-8.0 cm);男女比为2.2∶1。11例行根治性肾全切术,2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肿瘤均为多房囊性,缺少实体成分,囊壁内衬单层(偶为多层或小乳头状)胞质透明或淡粉染、Fuhrman核1级的瘤细胞,腔面富于薄壁血管。瘤细胞表达CK(32/32)、CK7(25/32)、EMA(32/32)、CD10(23/32)、vimentin(20/32),均不表达CD68。术后随访5-140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无肿瘤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MCRCC的瘤细胞核级低、无实性瘤巢;囊壁腔面衬覆胞质透亮或淡粉染细胞伴丰富薄壁血管是诊断线索,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王素英 张慧芝 曹达龙 杨晓群 甘华磊 王朝夫关键词:肾肿瘤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病理特征 预后 超重和肥胖与癌症发生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17年 近年来,超重和肥胖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已被证实超重和肥胖不仅与心脏病、2型糖尿病等有关,而且与多种癌症(如乳腺癌、肾癌、子宫内膜癌等)的发生和预后相关。超重和肥胖患者主要通过脂肪细胞与肿瘤细胞的交互作用以及分泌相关因子(如脂肪因子、前炎性细胞因子、促血管生成因子和细胞外基质)和作为能量储存库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本文综述超重和肥胖诱发癌症发生的机制的最新进展及其对癌症发生和预后的影响。 曹达龙 曹达龙关键词:超重 肥胖症 致癌作用 预后 免疫治疗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治疗是世界性难题,常规的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为主,但这些传统治疗手段的效果已达到瓶颈,近年来免疫治疗逐渐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并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尽管免疫治疗在泌尿系统肿瘤... 曹达龙 叶定伟 常远关键词:泌尿系统肿瘤 免疫治疗 疗效评价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7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年龄32-67岁,平均52岁;女8例,年龄48 - 66岁,平均56岁.27例均无特殊临床表现.CT检查示肾多囊性肿块,囊壁或分隔强化明显;Bosniak分级:Ⅲ级21例,Ⅳ级6例.MRI检查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见明显分隔样强化.肿瘤位于左肾10例,右肾16例,双肾1例.肿瘤最大径1.0-8.0 cm,平均4.4 cm.全麻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1例,肾部分切除术16例. 结果 27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肿瘤分期:T1aN0M0期19例,T1bN0M0期6例,T2N0M0期2例.其中,18例表达CD10、17例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27例表达上皮膜抗原(EMA)和20例表达CK7,均不表达CD68.术后随访5- 145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无肿瘤相关的死亡病例. 结论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是肾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病理分期早、预后良好,若诊断明确,应及时手术治疗. 曹达龙 戴波 张海梁 沈益君 朱耀 朱一平 施国海 马春光 肖文军 秦晓健 林国文 叶定伟关键词: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 前列腺癌特异抗原3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2012年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癌抗原3(prostate cancer antigen 3,PCA3)作为一种长链非编码RNA已被证实在前列腺癌中特异性高表达,预示其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靶向干扰PCA3以初步观察其对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脂质体介导小干扰RNA(siRNA)转染前列腺癌LNCaP细胞,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实时定量PCR检测siRNA对PCA3的抑制程度;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前列腺癌LNCaP细胞后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后48 h转染效率为50%~70%;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与PCA3 siRNA(si731)和PCA3 siRNA(si2060)比较,PCA3 siRNA(si164)对PCA3的抑制程度最大;细胞增殖实验显示,转染PCA3 siRNA(si164)组中LNCaP细胞增殖能力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PCA3 siRNA(si164)在前列腺癌LNCaP细胞株中能靶向沉默PCA3的表达并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表明PCA3通过调节细胞增殖促进前列腺癌发展,并可成为前列腺癌新的治疗靶点。 曹达龙 叶定伟 张世林 戴波 张海梁 沈益君 朱耀 朱一平 施国海 马春光 肖文军 秦晓健 林国文 姚旭东关键词:前列腺癌 小干扰RNA 细胞增殖 囊性肾癌10年43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报道囊性肾癌的大宗病例长期随访结果,介绍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2年9月诊治的43例囊性肾癌病例.16例术前经CT或MRI影像学诊断为单纯囊肿,囊肿去顶减压术后病理诊断为癌,其中15例在初次术后2个月内行补充性肾切除,1例选择密切随访;27例为影像学检查诊断复杂囊肿接受手术,其中20例为体检发现的单纯肾囊肿,B超复查发现变异为复杂囊肿后再行手术. 结果 术后病理确认43例均为Ⅰ~Ⅱ期肾透明细胞癌,肿瘤分级Ⅰ~Ⅱ级本组所有单纯囊肿的复杂变异均明确为恶性.在囊肿去顶减压发现的囊性肾癌中,15例行补充肾切除,其中8例发现有癌残留;1例选择密切随访的病例术后96个月无复发43例患者随访12~ 132个月,中位时间48个月 无复发及转移病例. 结论 单纯肾囊肿存在癌变可能,单纯囊肿的复杂变异多为恶性 及时的手术治疗后,囊性肾癌的预后良好. 秦晓健 张海梁 叶定伟 戴波 朱耀 施国海 沈益君 朱一平 马春光 肖文军 林国文 曹达龙关键词:囊性肾癌 预后 联合检测尿液中PCA3、TMPRSS2:ERG、ANXA3和SAR早期诊断前列腺癌 目的 血清PSA作为前列腺癌特异性诊断指标的缺陷已逐渐被认识。新近出现的尿液中多种生物标记物联合应用预测前列腺癌的性能优于单一的生物标记物,然而选择哪些类型的标记物进行优化组合还没有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检测尿液... 曹达龙关键词:前列腺癌 尿液 膜联蛋白7在转移性激素敏感前列腺癌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4年 目的检测膜联蛋白7(ANXA7)在转移性激素敏感前列腺癌(HSPC)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对其预后意义。方法取转移性HSPC原发灶组织106例,免疫组化检测标本ANXA7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常见临床病理指标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的相关性。对照组为前列腺增生20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22例。结果转移性HSPC原发灶组织ANXA7阳性表达率为50/106(47.2%),前列腺增生组织ANXA7全部阳性表达,CRPC组织为3/22(13.6%),差异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NXA7表达减少与T分期、N分期级别高及Gleason评分高相关,生存分析显示ANXA7表达减少与较短的PFS和OS相关,ANXA7阳性和阴性表达者PFS中位值分别为24.4月和15.5月,OS中位值分别为56.4月和36.1月。结论 ANXA7在转移性HSPC原发灶组织中表达减少,其参与疾病进展过程,表达异常往往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林国文 叶定伟 戴波 张海梁 沈益君 朱耀 朱一平 施国海 马春光 肖文军 秦晓健 曹达龙关键词:疾病进展 预后 尿液中Zimp7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潜在价值 被引量:4 2013年 背景与目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辅助因子失调将激活AR并直接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Zimp7(human zinc finger—containing,MiZl,PIAS-1ike protein on chromosome7)是一新发现的AR辅助因子,本研究的前期工作证实,其在中国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高表达,预示着其可能是前列腺癌的一种特异性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尿液中Zimp7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7例患者的尿液标本,其中42例前列腺癌患者,50例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5例膀胱癌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e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eR)检测Zimp7mRNA的表达。结果:当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为4-10ng/mL时Zimp7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P=0.002),Zimp7阂值设定为53.00时其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84.6%、63.6%和91.7%;当不进行PSA分层时,Zimp7的AUC值为0.684(P=-0.004);当阈值设定为17.26时,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63.0%、60.5%和69.0%。另外,未发现Zimp7与年龄、pSA值和Gleason值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检测尿液中Zimp7mRNA是一种无创的、可行的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方法。 曹达龙 孙自捷 万方宁 姚旭东 张世林 戴波 张海梁 沈益君 朱耀 朱一平 施国海 马春光 肖文军 秦晓健 林国文 叶定伟关键词:前列腺癌 尿液 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寻找预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有效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347例,均接受最大程度雄激素阻断治疗.其中失效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237例,接受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90例.对90例患者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2009年9月30日.将内分泌治疗前基线血清PSA、Gleason评分(GS)、临床分期、去势方案、抗雄激素药物方案、内分泌治疗过程中血清PSA最低值、达到PSA最低值时间、进展为AIPC时PSA速率(PSAV)、进展为AIPC时PSA倍增时间(PSADT)、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进展为AIPC时年龄、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前PSA作为预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是否有效的预测因素,行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具有完整随访资料87例,其中有效17例(19.5%),无效70例(80.5%).至末次随访时,失效14例,仍有效3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中位有效时间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展为AIPC时PSAV(P=0.033)、进展为AIPC时PSADT(P=0.009)和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前PSA(P=0.002)为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有效性的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展为AIPC时PSAV(P=0.042)和PSADT(P=0.036)为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有效性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进展为AIPC时PSAV和PSADT为预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有效性的独立预测因素. 马春光 叶定伟 姚旭东 张世林 戴波 张海梁 朱耀 沈益君 朱一平 施国海 秦晓健 林国文 肖文军 杨立峰 杨柏帅 曹达龙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雄激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