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务成 作品数:19 被引量:36 H指数:4 供职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18)F-FDG PET-CT纵隔淋巴结高代谢病灶分析 被引量:1 2007年 曹务成 张云 王瑜 任荣关键词:^18F-FDG 纵隔淋巴结 CT显像 高代谢 病灶 恶性肿瘤转移 PET/CT^(18)F-FDG与^(18)F-FLT显像SUV_(max)对肺癌及肺结核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 2008年 杨小丰 张云 王瑜 柴黎明 张玉珂 曹务成 任荣关键词:肺结核 肺癌 胸腺嘧啶核苷 细胞DNA合成 双核素显像 SPECT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评价 2004年 目的:探讨 SPECT 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经临床确诊为 MM 的患者,均行SPECT 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或活检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判断 SPECT 骨显像对 MM 的诊断价值,并用 SPECT 骨显像对部分患者追踪观察,评价 SPECT 对 MM 患者的动态监测作用。结果:30例 MM 患者中,29例 SPECT 骨显像表现为全身骨骼多处非对称性骨质代谢异常,其中以肋骨、脊柱代谢异常为多见。对2例进行追踪观察,治疗后半年复查SPECT 骨显像示骨质代谢异常范围缩小,骨髓穿刺示病情好转;另有2例患者 SPECT 骨显像示骨质代谢异常浓聚处超过30个。结论:SPECT 骨显像是 MM 重要的辅助检查之一,其特点为灵敏度高,特异性差,故须紧密结合临床,以提高 MM 的正确诊断率。 张云 阿不都.热合满 杨小丰 曹务成 王晓敏 安利关键词:SPECT 骨显像 骨质代谢 多发性骨髓瘤 ^(18)F-FDG PET/CT显像对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法:71例疑似淋巴瘤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及病理学检查以评析18F-FDG PET/CT显像对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其中22例淋巴瘤患者在治疗后3~6个月行第二次PET/CT显像,前后两次PET/CT显像均勾画感兴趣区域(SOI区)2~3个,测定其SUV值,取其平均值(SUVmax>2.5为阈值)。对比治疗前后同一SOI区SUV值的改变,以评价其疗效。结果:71例疑似淋巴瘤患者中,病理学检查阳性者58例,PET/CT显像阳性者59例,两者一致阳性数为58例,两者一致的阴性数为11例。18例患者治疗后,第二次PET/CT显像示大部分原高代谢的区域恢复正常,残留的区域SUV值较前减小,2例治疗后第二次PET/CT检查,高代谢区域已经完全恢复正常,考虑肿瘤被抑制。2例治疗后,复查PET/CT无改变,予以调整治疗方案。3例在治疗后二年随访PET/CT示肿瘤复发。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3%(58/59),91.7%(11/12)。治疗前后SUV值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t=3.73,P=0.001)。故可以认为SUV值结合CT结构形态的观察对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治疗前后SUV值的改变可作为疗效观察,随访以及判断预后的一个可靠、敏感的指标。 王瑜 杨小丰 张云 曹务成 任蓉 艾娜 柴黎明关键词: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肺癌患者体重、血糖浓度和病灶大小对^18F—FDGPET/CT病灶SUV的影响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体重、血糖浓度和病灶大小对^18F—FDGPET/CT病灶SUV的影响。方法50例无糖尿病病史的肺癌患者中,21例有纵隔转移灶。所有患者均行常规^18F—FDGPET/CT,使用AdvantageWorkstation图像处理工作站自动提取肺癌病灶SUV以及经过体重和体型校正的SUV。采用半自动方法提取肝脏参考本底SUV。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诊断参考标准按照肝脏参考本底SUV或体型校正SUVx1.5+2×标准差。结果50例肺癌患者血糖浓度与肝脏参考本底SUV之间呈正相关,与肺癌原发灶SUV呈负相关,但是与转移灶SUV之间却呈正相关。按照参考诊断标准,50个肺癌原发灶和21个肺癌转移灶经过血糖浓度、病灶大小进行校正前和校正后,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0.00%、71.43%和100%、95.24%。结论患者体重、血糖浓度和病灶大小对肺癌临床诊断准确率具有显著影响。经过血糖浓度、病灶大小校正后临床对肺癌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这些结果提示,行^18F-FDGPET/CT诊断肺癌时,需要高度重视患者体重、血糖浓度和病灶大小对结果的影响。 杨小丰 居热提·阿扎提 曹务成 柴黎明 辛军 李宏利 赵周社关键词:氟脱氧葡萄糖F18 标准化摄取值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和肠黏膜组织中神经降压素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2005年 背景:在新疆自治区,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临床治疗效果亦不令人满意。目的:测定UC患者和对照者血浆和肠黏膜组织中神经降压素(NT)的含量,探讨NT含量与UC病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1例UC患者(其中17例为少数民族)和38例对照者治疗前后血浆和肠黏膜组织中NT的含量。结果:UC患者血浆和肠黏膜组织中的NT含量较对照者显著降低(P<0.01);UC患者治疗后的血浆NT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少数民族UC患者的血浆NT含量与汉族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浆和肠黏膜组织中NT含量降低可能与UC的发病有关。NT含量降低不是少数民族UC高发的直接原因。 张惠芳 张凤玉 曹务成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血浆 肠黏膜组织 神经降压素 放射免疫测定 ^(11)C-胆碱PET/CT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对^(18)F-FDG的补充价值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11)C-胆碱PET/CT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对^(18)F-FDG的补充价值。方法:前瞻性对2011年10月—2016年1月我院核医学科进行PET/CT检查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分别进行^(18)F-FDG和^(11)C-胆碱显像,共有63例男性患者纳入研究,以病理或≥6月的随访为标准确诊,其中前列腺癌患者38例,平均年龄71.0(48~91)岁,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5例,平均年龄66.5(47~81)岁。比较^(18)F-FDG和^(11)C-胆碱PET/CT的诊断效能,分析^(11)C-胆碱PET/CT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对^(18)F-FDG的补充价值。结果:^(11)C-胆碱PET/CT显像前列腺癌组SUVmax(3.91±3.29)高于前列腺增生组(1.0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2,P<0.05);^(18)F-FDG PET/CT显像前列腺癌组SUVmax(3.98±4.17)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2.17±3.33)无明显差异(t=1.824,P>0.05)。^(11)C-胆碱、^(18)F-FDG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9.5%、81.6%,特异性分别为88.0%、60.0%,准确性分别为88.9%、73.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9%、75.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68.2%;两者联合应用的灵敏度89.5%、特异性96.0%、准确性92.1%、阳性预测值97.1%、阴性预测值85.7%。PET/CT发现有17例骨转移,8例淋巴结转移,1例肺转移。^(11)C-胆碱PET/CT检出骨转移病灶(584个)较^(18)F-FDG PET/CT(497个)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1,P<0.05)。^(11)C-胆碱PET/CT显像对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标准摄取值及转移个数与^(18)F-FDG PET/CT显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1)C-胆碱可弥补^(18)FFDG的不足,^(18)F-FDG联合^(11)C-胆碱PET/CT显像可提高PET/CT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 娜仁花 柴黎明 居热提.阿扎提 曹务成 李鸣 杨小丰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18)F-FDG 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2007年 资料与方法 118例肺部单发和多发包块疑诊断为肺癌的患者,为了进一步诊断,采用^18F-FDG PET全身或局部检查/或组织学检查。^18F-FDG的合成采用GE公司MINItrace小型回旋加速器、TracerLAB FX-FDG合成器生产,其放化纯度大于95%以上。PET-CT采用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ST(8排螺旋CT),显像条件:电压120 KV,电流240 mA, 曹务成 张云 王瑜 任荣关键词:^18F-FDG PET-CT 肺癌诊断 组织学检查 回旋加速器 放化纯度 PET-CT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2008年 曹务成 任荣 徐小煌 柴黎明 张云关键词:PET/CT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肿瘤临床 图像融合 CT影像 rCBF-SPECT及MRA评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价值 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探讨脑血流单光子断层显像(rCBF-SPECT)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评价价值。方法:对121例VBI患者(VBI组)和41例前庭周围性疾病(PVD)患者(对照组)均行rCBF-SPECT显像检查;VBI组66例,对照组29例行MRA检查。结果:VBI组rCBF-SPECT异常率93.38%.多数发生在左颞,MRA异常率65.15%(43/66),两者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VBI组rCBF-SPECT异常率明显高于MRA(P<0.01)。结论:rCBF-SPECT有助于脑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状态的研究,MRA有助于脑供血减少的病因学研究,两者对VBI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均有指导意义。 杨小丰 谭毓绘 张林川 任永芳 张云 徐小煌 曹务成关键词:MRA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磁共振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