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普梅笑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河池学院学报编辑部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花腰彝
  • 2篇彝族
  • 2篇服饰
  • 1篇道德
  • 1篇地方高校
  • 1篇地方高校学报
  • 1篇谚语
  • 1篇养老
  • 1篇彝族民间
  • 1篇彝族文化
  • 1篇艺人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特色
  • 1篇职业化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精神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价值
  • 1篇数字化
  • 1篇数字技术

机构

  • 9篇河池学院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作者

  • 9篇普梅笑
  • 1篇李海燕

传媒

  • 5篇河池学院学报
  • 2篇毕节学院学报...
  • 1篇红河学院学报
  • 1篇保山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石屏花腰彝亲属称谓语及称呼方式探析被引量:1
2008年
亲属称谓是随着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建立而产生的语言符号,因此,从亲属称谓的多少及变化的方式可以看出社会关系,特别是亲属关系的复杂程度及亲属之间关系的亲疏。花腰彝社会是以家族亲属关系中的本家为经,以外家为纬,交织成的一个网状结构。这个网状结构在时空中无限延伸成为一个以家族为主线,以姻亲为支线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稳定的一种关系,是网络状社会关系中的关键节点。本文主要从本家和外家亲属之间的互称来探讨花腰彝亲属称谓语及其特点。
普梅笑李海燕
关键词:花腰彝亲属称谓称呼方式面称背称
粤西人文精神解读——《河池学院学报》特色栏目“粤西文人与文献研究”与“图说粤西人文”述评
2010年
《河池学院学报》致力于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发掘地方特色文化,以地方文化优势资源为根基,从栏目建设方面积极传播和解读粤西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学术思想交流的窗口与平台作用。
普梅笑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报人文精神
彝族民间行孝积德故事的特征及其社会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对四则用彝族文字记载并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州境内的行孝积德故事的概述和分析,概括了该故事类型的特征、发展演变规律及其社会价值。
普梅笑
彝族文献《孝敬父母经》之价值浅析
2011年
彝族文献《孝敬父母经》借清顺治帝之口谕向世人宣讲为人为子之道,教育子女如何感恩戴德孝敬父母。彝族的传统道德规范对当代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教育有一定的价值。《孝敬父母经》所反映出的传统彝族社会的生育观念和养老模式,也能为彝族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普梅笑
关键词:彝族道德家庭养老
彝族尼苏谚语类型、思想内涵及艺术特色浅析被引量:3
2012年
彝族尼苏谚语是彝族尼苏人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这些谚语类型丰富,蕴含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具有很强的教育启迪功能。在形式上采用彝族独特的五言或七言诗体,句式工整,富有诗韵,便于传授、记忆。多采用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增强了谚语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助于谚语劝诫教育作用的发挥。
普梅笑普梅丽
关键词:谚语艺术特色
花腰彝服饰变迁的原因——以云南省石屏县哨冲镇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以花腰彝聚居的云南省石屏县哨冲镇为例,从生活环境的变迁、政府的大力宣传及旅游市场的开发、艺人和商人的职业化等三个方面分析影响花腰彝服饰变迁的原因。
普梅笑
关键词:花腰彝服饰艺人职业化
花腰彝服饰的变化被引量:6
2007年
随着花腰彝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和审美情趣的变化,花腰彝服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本人的亲历和观察发现其变化主要有花样的繁多和服装裁制的简化;色彩的浓艳和色调的单一化;饰品材质的变化和常服的礼服化趋势等特点。
普梅笑
关键词:花腰彝服饰剪纸刺绣
彝族古籍的数字化保护和开发被引量:7
2009年
彝族古籍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彝族文化重要载体的毕摩文化具有集诗、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的文化特性,它通过具体的民俗活动在特定的时空构成相应的文化场。从完整性、真实性的角度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对彝族古籍的保护,更契合彝族古籍保护和开发的双重需要,有利于彝族文化的传承。
普梅笑
关键词:数字技术
全媒体时代红河彝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被引量:1
2011年
在全媒体时代保护和开发红河彝族文化,要利用先进、便捷的新媒体传播手段,以优秀的彝族传统文化为保护和开发对象,以文化遗产名录为重点传承和保护项目,打造红河彝族文化品牌,实现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普梅笑普梅丽
关键词:全媒体彝族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