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忠
- 作品数:26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4排螺旋CT与经食道超声对房颤患者左房血栓的检测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SCT)扫描对房颤患者左房血栓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5年2月就诊于我院心脏诊疗中心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房颤病例,行64SCT肺静脉检查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TEE),并将64SCT与TEE检测左房或左心耳血栓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计入选资料完整的房颤患者89例,以TEE作为"金标准",其中75例64SCT扫描与TEE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为84.27%(75/89)。64SCT检测左房或左心耳血栓的诊断特异度为98.48%(65/66),诊断灵敏度为43.48%(10/23),阳性预测值为90.91%(10/11),阴性预测值为83.33%(65/78),阳性似然比为28.70,阴性似然比为0.57。两者进行配对设计Mc Nemarχ2检验,P=0.014,统计学上尚不能认为两者的检测效果相同。结论 64SCT扫描对房颤患者左房或左心耳血栓检测的特异度高,对左房或左心耳血栓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64SCT检查左房或左心耳血栓的敏感性不够,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不能完全代替经食道心脏超声预测左房或左心耳血栓。
- 张丽丽石琳祝安慧仲挥王玉凤王斌赵运涛张建强易忠
- 关键词:房颤左房血栓左心耳血栓64排螺旋CT经食道心脏超声
- 老年人冬季流感谨防心肌炎
- 2024年
- 冬季是许多呼吸道病毒感染高发的季节。老年人特别容易受到流感病毒感染的威胁,尤其是那些患有基础心脏病的老人,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保护。老年人流感的特点有哪些?流感病毒对老年人群的影响通常更为严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会变得更为脆弱,难以抵抗病毒的侵袭。
- 易忠孟锐
- 关键词:呼吸道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感染基础心脏病老年人群心肌炎
- 恶性肿瘤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21年
-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中风、抗凝相关出血和较高死亡风险相关[1]。随着恶性肿瘤筛检方法的普及以及抗肿瘤治疗的进步,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肿瘤患者可作为一种慢性病长期生存。肿瘤患者的房颤风险高于非肿瘤患者,而且恶性肿瘤患者新发房颤可能反映了肿瘤分期较晚、预后较差[2]。据估计恶性肿瘤会使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增加4~7倍[3],而抗凝治疗会使出血风险增加2倍[4],有专家建议修改房颤患者发生动脉血栓栓塞和(或)出血的风险模型,但迄今为止尚无结论性研究。
- 茹松伟易忠邱静轩胡军高云
-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房颤动血栓栓塞抗凝华法林
- 殊途同归:射频消融抑或起搏治疗上腔静脉起源
- 易忠王斌李小龙周学继邓华
- 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心脏植入装置的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leftsuperior vena cava,PLSVC),又称永存左上腔,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随着永久起搏器、植入式体内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等介入手术的增多,术中时常会遇到永存左上腔的患者。如果对该解剖变异不了解,不仅可能增加x线曝光时间,还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我们报道一例严重扭曲永存左上腔患者成功植入双腔ICD病例,并对永存左上腔临床特点及电极导线植入操作方法作一概述。
- 易忠周学继王斌
- 关键词:植入装置静脉植入永存左上腔静脉先天性血管畸形永久起搏器
- 以主动脉瓣穿孔、瓣周瘘为主要表现的重型白塞病一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患者男,42岁,主因"反复口腔溃疡、关节疼痛20年,间断胸闷和气短4年,加重伴腹胀1个月"于2010年9月入院。20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疼痛性多发性口腔及舌部溃疡,并有反复眼球充血、畏光流泪、双膝、双肩和腰椎疼痛,一过性外生殖器溃疡。4年前出现胸闷、活动后气短,伴发热和心悸,
- 张丽丽易忠王斌刘湘源
- 关键词:主动脉瓣穿孔反复口腔溃疡白塞病重型外生殖器溃疡腰椎疼痛
-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多巴胺对重症心衰患者CysC、Hcy及心功能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多巴胺对重症心力衰竭(HF)患者心功能、胱抑素C(Cys 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重症HF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予以硝酸甘油联合多巴胺治疗,联合治疗组予以rhBNP联合多巴胺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CysC、Hcy水平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1.82%比58.18%)、LVEF[(54.68±4.59)%比(44.79±4.37)%]显著提高,CysC[(1.02±0.19)mg/L比(1.40±0.21)mg/L]、Hcy[(15.98±2.17)μmol/L比(21.05±2.82)μmol/L]、LVESd[(35.13±3.51)mm比(41.71±3.28)mm]和LVEDd[(41.33±4.26)mm比(50.51±4.37)mm]均显著降低(P均<0.01)。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6%比7.27%,P=0.140)。结论:rhBNP联合多巴胺治疗重症HF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Cys C、Hcy水平和心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 孟锐李向楠刘慧敏易忠
- 关键词:心力衰竭重组人脑利钠肽
- 90岁及以上住院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现状及院内缺血与出血事件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了解90岁及以上住院心房颤动(AF)患者住院期间抗凝现状及分析院内缺血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8月我院住院的90岁及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抗栓治疗策略及院内缺血性脑卒中及院内主要出血情况,根据房颤血栓危险度(CHA2DS2-VASc)评分分为2,3,≥4分3组,评估3组中不同抗栓治疗策略及院内缺血性脑卒中情况,同时根据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分为出血高危组(≥3分)及非出血高危组(≤2分),评估两组中不同抗栓治疗策略及院内主要出血情况。结果在223例90岁及以上NVAF患者中,住院期间给予抗凝治疗比例42.6%,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比例25.6%,未给予任何抗栓治疗比例31.8%;随着CHA2DS2-VASc评分增加,住院期间未给予任何抗栓治疗的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47.4%和42.9%和26.4%),但3组间不同抗栓治疗策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院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0.5%和12.2%和15.5%,P=0.75);与非出血高危组相比,出血高危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抗凝治疗比例稍高(47.2%和38.3%),未给予任何抗栓治疗的患者稍低(28.7%和34.7%),两组间不同抗栓治疗策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院内主要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和10.2%,P=0.51),合并感染、呼吸衰竭患者,院内主要出血发生率升高(16.8%和6.4%,P=0.02;21.3%和8.0%,P=0.01)。结论 90岁及以上NVAF患者住院期间抗凝比率偏低,应规范化抗凝治疗;同时,在评估其出血风险时,除HAS-BLED评分外,应考虑是否合并感染、呼吸衰竭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疾病。
- 席少枝郁水华何水波李向楠孟锐龚祚娟高云磊易忠
- 关键词:心房颤动抗凝药卒中出血
- 永存左上腔:临床及介入操作特点——附严重扭曲永存左上腔植入双腔ICD1例
- 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又称永存左上腔,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随着永久起搏器、植入式体内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等...
- 易忠程杰王斌
- 关键词:先天性血管畸形介入手术
- 包埋的废弃电极导线引起心室起搏1例
- 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起搏器植入和更换。起搏器更换时,对阈值增高的电极导线,一般采用局部包埋处理.包埋的废弃电极导线仍能间歇起搏,引起心房感知不良和患者临床症状,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现报告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1例。
- 易忠王斌郭继鸿
- 关键词:电极导线心室起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