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展

作品数:32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外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 9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军事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民族
  • 5篇哲学
  • 4篇外交
  • 4篇外交哲学
  • 4篇历史哲学
  • 4篇边疆
  • 3篇中国外交
  • 3篇主义
  • 3篇供应链
  • 2篇制造业
  • 2篇中国历史
  • 2篇社会
  • 2篇民族国家
  • 2篇民族主义
  • 2篇供应链网
  • 2篇供应链网络
  • 2篇共同体
  • 2篇国历
  • 2篇封面
  • 2篇一带一路

机构

  • 29篇外交学院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文化纵横》...
  • 1篇国际关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31篇施展
  • 1篇王人博
  • 1篇李磊
  • 1篇包刚升
  • 1篇任剑涛
  • 1篇关凯
  • 1篇孙歌
  • 1篇鲁西奇
  • 1篇李筠
  • 1篇刘擎
  • 1篇路燕萍
  • 1篇梁治平
  • 1篇储殷
  • 1篇冯绍雷
  • 1篇黄达远
  • 1篇李如东
  • 1篇纳日碧力戈
  • 1篇赵汀阳
  • 1篇林民旺
  • 1篇周林刚

传媒

  • 8篇文化纵横
  • 4篇探索与争鸣
  • 4篇俄罗斯研究
  • 3篇学习月刊
  • 3篇财新周刊
  • 1篇财经
  • 1篇世界知识
  • 1篇中央社会主义...
  • 1篇中国中小企业
  • 1篇纺织科学研究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中国服饰
  • 1篇中青年改革开...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封面选题:到非洲去--世界历史视野下的非洲与中国
2011年
激烈的地区冲突,让非洲事务时隔近百年重新回到国际社会中心,这一趋势又因中国对非洲的经济参与而被强化。非洲在世界体系的拓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被塑造的角色。在过去的几百年间,非洲内部秩序的合法性.随着全球权力中心的转移不断变更。这块资源丰富的大陆,进入现代化的路径始终受制于人。施展的文章在充分揭示非洲所处的复杂政经环境之余,对中国资本制定规则的能力,进行了纵横家式的政治经济学畅想。
施展
关键词:历史视野封面政治经济学
关于苏联、民族国家与“人”-“地”关系的对话被引量:1
2011年
施展:冯老师,我最近写了两篇关于俄罗斯的文章①,文中有些非常规性的设想,可能是我作为一个非专业的俄罗斯研究者因无知而无畏吧。但也正因此,心中难免惴惴,想听听您的批评意见。
施展冯绍雷
关键词:民族国家非常规性
民族主义与超大规模国家的视野--世界格局视野下的中国外交之三被引量:1
2013年
本刊曾于2012年8月刊、10月刊,分两次刊载了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大观》杂志编委于向东、施展二位关于当代中国外交哲学的对谈。第一次对谈针对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传统,第二次对谈分析了现代国际秩序及相关制度的生成过程。此次对话则主要讨论当代中国所应具备何种国际观念。文章认为,战后美国的国家形态,为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的全球秩序的学习,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基本课题,也是其与世界体系互相改造的努力方向。
于向东施展
关键词:中国外交民族主义国际秩序外交哲学
中国的超大规模性与边疆被引量:4
2018年
中国是东亚轴心文明的载体,具有超大规模性。历史上形成中国这种庞大的大一统国家,原因在于东亚大陆的地理环境产生的农耕与游牧的对峙,两者的平衡是外部均衡,而中华帝国内部多元亚区域的整合是内部均衡,由于两种均衡关系的组织成本不一样,整个东亚体系会向内部均衡方向演化,产生并维持了超大规模性的中国。其间中原与边疆互为条件,互构历史。从周秦至汉唐,中原对互市的控制促使游牧帝国的产生,而游牧帝国的军事压力又会导致中原豪族的兴起、政治秩序的衰败。唐朝的建立是依靠边疆的力量,重整中国秩序,而安史之乱终结汉以来的世族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走向古代平民社会,从而走上了不可逆的大一统路径。元、明、清都是草原提供安全秩序和中原提供财政秩序的二元帝国。西方近代秩序的到来打破了二元帝国的内在均衡,导致中原秩序取代帝国秩序,边疆的意义开始出现深刻变化,并作为一个问题浮现出来。
施展
关键词:草原边疆
边疆与中心的交互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走廊视角(笔谈)被引量:18
2020年
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必然伴随着各民族之间交往、互动的不断加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华民族聚居地区由六大板块和三大走廊构成,走廊发挥着连接六大板块的作用,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居于核心地位。“走廊”不再是地理名词,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空间网络:它往往穿越若干个行政边界的“隙地”——内地的边缘或民族聚居区的边缘。而走廊连接起来的若干“隙地”——所谓的“化外之地”,却别有景象,它不再是一条静态的物理空间意义的“廊、道、路、网”,而是动态的社会与文化关系网络:长城起伏与塞外蛮荒的战争场所印证着历史上游牧、农耕与绿洲等异质性政权之间的交错分布;这里也不再是游人足下的风光险峻的名山大川、猎奇游玩之地,而是不同族群频繁交往、交易互市、传播文明的日常生活之地。走廊上的族群、文明、社会、经济、政治等关系的错综叠合,既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更蕴含着解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密码。敦煌就是最好的例证,而河西走廊的中心性就需要重新认知和发掘。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期间,重点考察了河西走廊,并再次强调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甘肃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创意策划,本刊邀请五名专家参与主题笔谈,并设专题栏目,从走廊视角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理论与边疆经验。
纳日碧力戈施展黄达远李如东李建宗
关键词:河西走廊
封面选题:反思中国外交哲学被引量:2
2012年
[文章导读]随着中国对世界格局日益深度的嵌入,我们这一古老的政治文明体究竟将在世界秩序中扮演何种角色,开始引起中国精英的关注与思索。但目前对于此一问题的研究,或囿于国际关系、世界经济等专业领域,或割裂国内问题与国际大势之关联。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主办的《大观》丛刊则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于向东施展
关键词:中国外交神秘主义形式主义外交哲学封面
伊斯坦布尔的文明转型——土耳其政治札记
2015年
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古罗马君士坦丁大帝建造了这座辽远而神秘的城市,本是希望在东方重建罗马。本文作者近距离观察了伊斯坦布尔的现代文明转型,并以大手笔勾勒出当地城市建筑折射出的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轨迹,文章紧扣地缘政治、宗教转型等重大的现实命题,深入剖析了伊斯坦布尔的文明转型对中国和世界的借鉴意义。
施展
关键词:文明转型札记城市建筑
八国峰会的绝响
2009年
原本籍籍无名的意大利中部小城拉奎拉.在今年4月6日经历了一场里氏6.3级地震.造成约300余人丧生.名胜古迹严重受损.整个市中心变成一片废墟.一时间使该城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7月8日到10日这3天里.刚刚走出阴影的拉奎拉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为了显示对于灾区重建的支持.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决定将原本计划在撒丁岛召开的八国集团首脑峰会改在拉奎拉举行。
施展
关键词:八国峰会贝卢斯科尼名胜古迹灾区重建市中心
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战略被引量:28
2015年
"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依托于既存的世界秩序这一外部约束条件,并与世界秩序之间会有相互构成性的关系。通过对近代以来政治哲学、历史过程以及世界市场内在运行逻辑的分析,可以看出全球秩序与区域秩序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及海洋国家和陆地国家在这方面的不同运行逻辑。作为海洋国家的美国主导下的全球秩序,有着较为完整的政治哲学论证以及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但由于美国的生存原则,其所主导的秩序却无法有效覆盖亚欧大陆的内部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有效覆盖,需要有海洋化的大陆国家来完成。这个过程会重新定义世界秩序,同时也伴随着对于相关各国的重新定义。"一带一路"战略在这样一种思考视域下会获得其历史哲学意义。
施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均势历史哲学
反美主义背景下试论21世纪初美国软实力并未衰落
二十一世纪初,由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引发了反美主义的高潮,给美国的吸引力和合法性均带来冲击。于是学术界有人指出,由于反美主义在21世纪初大行其道,美国的软实力衰落了。本文针对这种观点,提出了反美主义并未导致美国软实力在2...
施展
关键词:反美主义软实力霸权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