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蒙
- 作品数:15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肠癌术后肝素加5-FU区域与周围静脉化疗临床对照研究
- 徐以瑜郝光孙钦立徐英民林萍徐蒙
- 该研究组就肝素加5一FU治疗大肠癌疗效进行了调查。对60例大肠癌病人实行肿瘤彻底切除,淋巴结清扫。其申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出院后只用5一FU化疗,不加肝素,用周围静脉给药,剂量和周期与治疗组相同。通过5一7年的随...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肠癌
- 猫抓病1例报告
- 2002年
- 庄会文徐蒙邱胜华
- 关键词:猫抓病
- 缝合神经的游离第1趾蹼皮瓣同时修复相邻2~3指的皮肤缺损
- 2015年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缝合神经的游离第1趾蹼皮瓣同时修复相邻2~3指近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7月-2012年6月,对12例相邻2~3指近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包括9例2指皮肤缺损,3例3指皮肤缺损,应用游离第1趾蹼皮瓣修复,术中携带坶趾腓侧、第2趾胫侧皮瓣以扩大修复面积,缝合携带神经修复皮瓣感觉;供区创面取全厚层皮片植皮,“三叶”坶皮瓣足底创面直接缝合。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好,色泽相似,手功能恢复良好,感觉恢复至S2-S3。足部供区有瘢痕形成,创面色素沉着,行走功能无影响。结论应用缝合神经的游离第1趾蹼皮瓣可同时修复相邻2~3指近节皮肤软组织缺损,且疗程短,供区较隐蔽,创伤小,降低患者痛苦,外形美观,并获得良好的感觉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 王加利徐蒙丁小珩
- 关键词:皮肤缺损
- P53,P21和ki-67蛋白联合检测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性的研究
- 郝光徐蒙武玉兵李玉舟林萍甄宏伟王德
- 该研究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瘤,甲状腺肿组织中P53、P21和ki-67蛋白的联合测定,探讨三种蛋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发病机制及预后提供帮助。该课题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
- 关键词:
- 关键词:甲状腺癌肿瘤诊断
-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新生儿胃穿孔临床上较少见,死亡率高,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导致新生儿胃穿孔的重要因素。本院1997~2007年收治先天性胃壁缺损致胃穿孔8例,现总结如下。
- 徐蒙刘健庄会文
- 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 2007年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小儿矫形外科常见的足部畸形,传统治疗方法多为局部按摩、石膏固定,6个月以后实施广泛的组织松解手术,可短时间内改善足的外观,但远期易出现关节僵硬、疼痛、足外翻畸形等并发症。因此,目前不破坏组织结构的保守治疗越来越被重视。2004年4月~2007年7月我院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徐蒙刘成良杨璇
- GDNF对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后TSEG-2基因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睾丸特异表达基因2(TSEG-2)及SOD、CAT、MDA的影响。方法3个月龄小鼠48只,体重(30~40)g,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A组为对照组;B组为假手术组;C组为扭转复位组;D组为扭转复位+药物组。按Turner法建立单侧睾丸扭转模型。每组根据设定处理方式的不同分别进行处理。扭转复位术后24h,采集左侧睾丸并行生化指标(SOD、CAT活性及MDA含量)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调亡指数(AI);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学形态;RTPCR法检测睾丸组织中TSEG-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扭转复位组相比,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生精细胞凋亡明显减少,过氧化氢酶含量(1.2002±0.09VS.1.0612±0.16,P〈0.0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上升(287.78±10.02VS.256.58±8.09,P〈().01),丙二醛含量下降(1.7102±1.09VS.2.7312±0.57,Pd0.01),TSEG-2基因表达明显增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单侧睾丸扭转后睾丸生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并提高抗氧化酶系统的抗氧化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TSEG-2基因表达而实现。
- 徐蒙
-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睾丸小鼠
- 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SOCS-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 2012年
-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蛋白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肾母细胞瘤标本和17例瘤旁对照组织中的SOCS-3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仅14例SOCS-3呈弱阳性表达,表达率为24.1%(14/58);17例瘤旁组织中SOCS-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8.2%(1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CS-3在肾母细胞瘤组织的表达随着肿瘤的临床分期增加而降低(P<0.05),与肾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1;在组织结构良好型与组织结构不良型SOCS-3蛋白表达(47.6%、10.8%)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CS-3的表达下降可能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张华锋庄会文徐蒙邱胜华刘成良王海峰
- 关键词:肾肿瘤SOCS-3组织微阵列
- 小切口复位联合克氏针冠状位交叉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 研究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冠状位交叉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对49例掌骨骨折患者,其中单一骨折38例,双骨折7例,三处掌骨骨折3例,四处掌骨骨折1例;掌骨颈骨折10例,掌骨干骨折31例,掌骨基底骨折8例;开放性骨折14例,闭合骨折35例;均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冠状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术后5d行手指主、被动屈伸功能锻炼.结果 创面Ⅰ期愈合,骨折均解剖复位,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0周,平均7周.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法评价:优4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5.9%.结论 采用小切口复位联合克氏针冠状位交叉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骨折均能解剖复位,且固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花费少,临床疗效满意.
- 王加利徐蒙陈仲华王晓辉刘永亮宋飞远
- 关键词:掌骨骨折
- 腹部环形蒂瓦合皮瓣联合足母甲瓣治疗全手皮肤套脱伤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应用腹部环形蒂瓦合皮瓣联合带足背皮瓣的躅甲瓣治疗患者全手皮肤套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白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对5例全手皮肤套脱伤的患者,采用腹部环形蒂瓦合皮瓣联合带足背皮瓣的跨甲瓣修复;术后2周行皮瓣蒂部分期分段阻断试验,约4周后行腹部带蒂皮瓣断蒂术,于断蒂术后3~6个月行分指手术。结果移植的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创面愈合好。术后随访9~17个月,手的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拇指皮肤感觉恢复至S3~S3+,手指区感觉S2+~S3,手掌手背感觉S2-S3。结论应用腹部环形蒂瓦合皮瓣联合带足背皮瓣的跨甲瓣修复全手皮肤套脱伤,能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并能恢复较好的感觉功能,且手术操作简单,供区较隐蔽,创伤小,疗效满意;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王加利赵春霞徐蒙陈仲华王晓辉刘永亮宋飞远
- 关键词:腹部皮瓣甲瓣套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