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建光

作品数:16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6篇关节
  • 4篇踇外翻
  • 4篇外翻
  • 4篇康复
  • 3篇镇痛
  • 3篇手术治疗
  • 3篇术后
  • 3篇阻滞镇痛
  • 3篇跖骨
  • 3篇膝关节
  • 3篇膝关节置换
  • 3篇骨折
  • 3篇关节置换
  • 2篇摘除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术后康复
  • 2篇术后康复训练
  • 2篇髓核
  • 2篇髓核摘除

机构

  • 1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彭建光
  • 5篇王强
  • 4篇李旗
  • 4篇沈惠良
  • 4篇王宝宝
  • 2篇张庆明
  • 2篇鲁世保
  • 2篇刘利民
  • 2篇曹光磊
  • 2篇王居强
  • 2篇王居勇
  • 2篇刘征宇
  • 1篇杨云峰
  • 1篇冯明利
  • 1篇温建民
  • 1篇武京伟
  • 1篇王玮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踇外翻患者Scarf截骨术对第一跖骨旋转的影响25例报告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Scarf截骨术对第1跖骨在冠状面上产生的旋转作用。方法 2016年1~12月,行Scarf截骨术治疗的踇外翻25例(26足)。测量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负重正位X线片上第1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的值。并在术中测量跖骨旋转的角度(metatarsal rotation angle,MRA),将MRA旋后定义为正值。结果 IMA:术前(14.9±2.8)°,术后(2.4±2.5)°,(P<0.01);HVA:术前(33.9±7.7)°,术后(7.3±5.0)°,(P<0.01);MRA:术中(7.5±3.3)°。MRA和术前、术后的IMA、HVA没有相关性,和手术后IMA、HVA的纠正的角度也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Scarf截骨术主要造成跖骨远端骨块一定程度的旋后,这个内在的改变可能对矫正踇外翻第1跖骨的旋前有一定的作用。
彭建光王强李旗
关键词:踇外翻截骨术跖骨矫形外科手术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脊柱外科2012年1月...
彭建光李旗王强王宝宝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高龄
Scarf截骨术对跖骨旋转的影响
目的 踇趾旋前及跖骨旋转是踇外翻畸形中一项病理改变.Scarf截骨术对跖骨旋转造成的影响尚不明确.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Scarf截骨术治疗的踇外翻25例26足,测量患者术前、术后三个月时负重正位片...
彭建光
关键词:踇外翻跖骨
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式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心理状况调查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阶梯式手术治疗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对临床疗效的心理接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6年本院骨科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0例患者,经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微创手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术后1天和3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术后3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效果,以及相应调查时间点患者对手术效果心理接受程度调查;对于7例微创手术疗效不佳患者进一步采用传统的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采用同样方法评价手术效果和调查患者心理接受情况。结果:50例微创术后1天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术后1天优良率为84%,术后3个月为86%;患者对术后疗效心理满意度调查:术后1天,满意并接受为84%,不满意但接受为16%,不满意难接受为0;术后3个月,满意并接受为86%,不满意但接受为14%,不满意难接受为0。对于微创术后效果欠佳7例患者行FD手术,术后1天及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术后1天优良率为71%,术后3个月为100%;患者对开窗术后疗效心理满意度调查:术后1天,满意并接受为71%,不满意但接受为0,不满意难接受为29%;术后3个月,满意并接受为100%,不满意但接受为0,不满意难接受为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式手术治疗方案临床效果和患者心理接受情况均值得临床推荐。
王居勇王居强王华王宝宝刘征宇彭建光张庆明鲁世保
关键词:内窥镜技术最小侵入性开窗髓核摘除术心理调查
自体骨软骨移植器械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骨移植技术领域,具体是自体骨软骨移植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孔器、移植器,所述钻孔器包括钻孔推杆、套装于所述钻孔推杆外周面的钻孔套;所述移植器包括取材推杆、套装于取材推杆外周面的移植套,所述移植套的端部设...
程静波冯明利王强彭建光
踇外翻手术中趾骨间夹角的变化和处理
目的 分析踇外翻手术中跖骨截骨和远端软组织手术完成后趾骨间夹角的变化,以及添加Akin手术的必要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踇外翻42足,术前和术中分别测量趾骨间夹角,测量术前和术后的踇外...
彭建光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中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影响
彭建光
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中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4月在该科接受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人,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CFSNB)组,每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手术技术和康复训练方法。记录术后第1、2天康复训练前后的疼痛评分,即静息疼痛评分和活动疼痛评分;术后第2、7天康复训练结束后膝关节的活动度。结果 CFSNB组的疼痛评分在静息和活动情况下均比CFNB组显著低(P〈0.01)。膝关节活动度,术后第2天CFSNB组与CFNB组比较角度显著大(P〈0.01),术后第7天两组角度差异无显著性(P=0.18)。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可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进行康复训练。
彭建光沈惠良曹光磊
关键词: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康复
下胫腓联合损伤诊治失误分析与防范建议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下胫腓联合损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失误,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科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包括院外治疗后来我科就诊的)踝关节骨折患者216例的资料。根据术前和术后的...
彭建光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踝关节骨折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三维CT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背景:踝关节骨折中的内踝形态十分复杂,不同程度的内踝损伤影响踝关节骨折的稳定性和最终的治疗方法。目的:利用三维CT研究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特点,探讨内踝形态的分型方法和对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踝关节三维CT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43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年龄19~85岁,平均(53.1±15.9)岁。收集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阅读术前三维CT片后根据内踝形态的特点进行分型。对于部分内踝骨折的病例,能够在CT片上测量骨折线的冠状面角度(α)和矢状面角度(β)。结果:本研究中的内踝形态大致可分为4型:1型,内踝无骨折或有撕脱骨折;2型,前丘骨折累及不同范围后丘;3型,后丘骨折伴或不伴前丘骨折;4型,内踝粉碎骨折。其中2型可进一步分为两个亚型:2a型(丘下骨折)和2b型(丘上骨折)。对2型中内踝骨折线的测量结果显示,α为28.8°±17.4°,β为26.4°±8.0°。两个亚型之间的α和β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三维CT有助于认识不同的内踝形态并指导分型。2型内踝形态中两个亚型内踝骨折线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发现凸显了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多样性,有助于临床医师根据不同的内踝形态制定治疗方案。
彭建光王强李旗刘利民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内踝形态学三维CT手术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