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青梅

作品数:47 被引量:303H指数:8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39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降水
  • 9篇暴雨
  • 7篇雪灾
  • 7篇青藏
  • 7篇青藏高原
  • 6篇雪灾天气
  • 6篇春季
  • 5篇大到暴雨
  • 4篇中尺度
  • 4篇沙尘
  • 4篇水汽
  • 4篇强降水
  • 4篇物理量
  • 4篇冰雹
  • 3篇释用
  • 3篇数值预报产品
  • 3篇气象
  • 3篇强对流
  • 3篇强对流天气
  • 3篇牧区

机构

  • 47篇青海省气象台
  • 3篇青海省气象科...
  • 2篇青海省防灾减...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海省气候中...
  • 1篇青海省气象科...
  • 1篇青海省气象技...
  • 1篇青海省气象局
  • 1篇海西州气象局

作者

  • 47篇张青梅
  • 11篇马元仓
  • 7篇赵春宁
  • 7篇保广裕
  • 7篇马林
  • 7篇马海超
  • 6篇史津梅
  • 6篇王文英
  • 6篇李锡福
  • 5篇贾红莉
  • 5篇李生辰
  • 4篇扎西才让
  • 4篇戴升
  • 4篇苏永玲
  • 4篇李静
  • 4篇张吉农
  • 4篇马学莲
  • 3篇王振海
  • 3篇巨克英
  • 2篇徐亮

传媒

  • 12篇青海气象
  • 10篇青海科技
  • 4篇高原气象
  • 2篇青海环境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青海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河南农业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冰川冻土
  • 1篇气象科技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南方农业
  • 1篇第四届全国灾...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高原副高边缘型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运用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对青海高原东部的3次大到暴雨过程从高空的影响系统、水汽条件、抬升条件、不稳定条件和高低层风场配置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3次过程的相似点,建立青海高原副高边缘型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天气分析概念模型。
张青梅马学莲马海超
关键词:大到暴雨中尺度
99.6.13青海东部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4
2000年
通过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卫T106数值预报产品中的要素场和物理量场资料,分析了青海东部地区1999年6月13日夜间到14日强降水天气过程,得出了一些预报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依据。
保广裕张青梅裴少阳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云团T106产品强降水降水预报
祁连山区一次罕见的冰雹天气成因分析
2006年9月2日于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冰雹天气,本文分析了冰雹发生前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分析、物理量特征,并使厢闪电定位、卫星云图、多谱勒雷达、自动站资料对冰雹的形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提高预报准确率的可...
扎西才让张青梅邓永龙
关键词:冰雹
文献传递
青海东部两次区域性大到暴雨的特征分析
2024年
利用高空探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对比分析了2022年8月13日(简称“8.13”)和2023年9月6日(简称“9.6”)强降水过程,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都是由副高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与西风带波动中的冷空气交汇后造成的;存在2条水汽输送带,一条是高空槽前水汽带,另一条是副高外围东南气流水汽带;整层都为上升运动;低层受高温高湿气团控制,中高层有干冷空气入侵;降水云系主要为副高外围的切变线云系叠加高空冷槽尾部盾状低云,云顶亮温较低;以低质心暖云降水为主。(2)“8.13”前期高温高湿,存储了更多的不稳定能量,配合有更深厚的湿层和更强的上升运动,降水效率更高。分析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过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李剑婕张青梅谢天蓉苏永玲廖淑君
关键词:大到暴雨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冬季雪灾天气的形成及其预报被引量:4
2003年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部牧区(1967~1996年)冬季发生的成灾性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探讨了北冰洋低压槽、贝加尔湖低压、东亚大槽和南支槽等欧亚大型天气系统活动对高原冬季降雪天气形势形成的作用。归纳出两种高原冬季成灾性降雪天气形成的模型。重点讨论了高原气流波动不稳定对高原波槽形成的量化指标,找出了若干高原低温—降雪过程预报的统计关系,并对高原冬季的雪灾预报提出了着眼点。
马林李锡福张青梅赵春宁马元仓王文英
关键词:雪灾天气青藏高原
青海东北部地区强降水过程中非常规路径冷空气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及数值模式资料,对2014年夏季青海东北部地区的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冷空气针对性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东北部地区两次强降水过程中的冷空气主要来自东北冷涡底部,这种西传路径的冷空气在高原常规预报思路中属于非常规类型,冷平流主要在地面至700hPa层次表现较为清楚,高层冷平流(500hPa)反映不明显;西传冷空气较正常西风槽冷空气弱,在其推动暖空气西移过程中,易受青海东北部地区的地形阻挡,给这一地区造成较明显降水过程;西传冷空气在高原常规500h Pa预报形势场反映不明显,容易造成预报落区偏小和量级偏低的预报误差。
王振海黄志凤张青梅李静
关键词:青海东北部强降水
青海高原一次沙尘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利用常规观测的卫星云图资料、地面资料、探空资料、地面污染物监测数据,结合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LPDM)污染源溯源方法,对2018年2月青海高原一次沙尘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成因以及沙尘传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天气受高空低槽东移影响,在300~700 hPa形成了强烈的辐散下沉,槽后的高空急流随之东移。在其东移过程中,受高空急流动量下传及偏北气流中的冷空气共同作用,青海东部出现了大风沙尘天气。边界层中逆温层的存在是此次污染天气持续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之未出现明显降水,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通过运用LPDM对此次污染天气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来看,气团影响的模拟高度层距离地面100 m,气团层趋势一致。研究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0~100 m高度的气团足迹可以反映出PM 10污染气团的输送路径。同时,0~100 m是主要的人为源排放空间,也是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气团足迹与PM 10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即青海东部沙尘污染主要是由河西走廊沙尘倒灌进入青海东部导致,这与天气学分析结果一致。
郭晓宁马秀梅张青梅谈昌蓉马元仓王娜王钰
关键词:沙尘污染
青海省东部地区春季一次强雨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本文对青海省2002年4月3日20时至4日08时出现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形势场及物理量场(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进行诊断分析,以揭示产生高原春季强降水的一些物理量场的结构特征,进一步加深了对高原地区春季强降水天气的认识。
李有宏傅生武贾红莉张青梅赵春宁
关键词:雨雪天气形势场
对欧洲中心500hPa高度场预报能力的检验分析
2003年
本文对欧洲中心预报青海省重要天气系统的移速、位置、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天气学、统计学方法的检验。经检验得出高度场形势预报相似率较高,达99.5%,中高纬度的预报准确率比中低纬度高,西部系统的预报比实况超前,中小尺度的预报效果差。
史津梅张吉农张青梅徐亮李宁
关键词:高度场
青海高原东部初冬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NCEP1°×1°资料,对2014年10月10—11日发生在青海省东部地区的一次大到暴雪过程进行分析,获得季节转换期间青海省东部大到暴雪天气发生特征,并探讨降水相态变化机理,为日后预报此类天气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张青梅马海超
关键词:大到暴雪等熵位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