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
- 作品数:16 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三大基本中医证型外周血Th细胞分化与JAK/STAT信号通路的关系被引量:21
- 2019年
-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血瘀、血燥证形成与Th分化、JAK/STAT信号通路关系。方法:收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33例(血热证15例、血瘀证10例、血燥证8例),正常组健康人10名,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Th1、Th17细胞的分化比例差异,运用Western bolt法检测pSTAT4/STAT4、pSTAT3/STAT3表达差异,运用qPCR法检测T-bet、ROR-γt表达差异。结果:受试者外周血Th1、pSTAT4/STAT4、T-bet表达及Th17、pSTAT3/STAT3、ROR-γt表达互为正相关(P<0.01,P<0.05);血热证患者外周血Th1、Th17、pSTAT4/STAT4、pSTAT3/STAT3、T-bet、ROR-γt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Th1血热证高于血燥证(P<0.05),Th17、pSTAT4/STAT4、pSTAT3/STAT3、T-bet、ROR-γt血热证高于血瘀证、血燥证(P<0.05,P<0.01)。结论:在Th细胞异常分化过程中,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活跃可能是银屑病血热证形成的物质基础,且JAK/STAT信号通路可能与血热证向血瘀、血燥证转变的过程相关。
- 陈曦张凯辉安军艳李树杰李玲玲段行武张霞张润田
- 关键词:中医证型TH细胞分化JAK/STAT信号通路
- 152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结果及药敏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黄青田野张云璧张霞
-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药敏分析
- 芩栀苦参丸对痤疮毛囊角化和炎症抑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 痤疮是一种主要发于年轻人的常见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由于该病的发病率高,主要发生于面部,影响容貌甚至引起毁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而是国内外皮肤科领域重点研究和防治的疾病之一.我院内制剂芩栀苦参丸治疗痤疮具...
- 段行武马朝东李映琳张云壁张霞田野
- 关键词:痤疮炎症抑制临床疗效中药治疗
- 文献传递
- 消银解毒饮及拆方对角质形成细胞COLO-16增殖的调控作用被引量:3
- 2009年
- 探讨消银解毒饮是否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具有直接作用;以及消银解毒饮中凉血、解毒、祛风除湿等三组主要成分在治疗银屑病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以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为研究对象;用四唑盐比色法观察了消银解毒饮及拆方后各组药物血清对COLO-1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消银解毒组和凉血方组体外培养COLO-16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而且存活率与含药血清浓度呈负相关。
- 段行武任映张云璧张霞瞿幸李曰庆
- 关键词:消银解毒饮COLO-16细胞
- 芩栀苦参丸对痤疮毛囊角化和炎症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 痤疮是一种主要发于年轻人的常见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由于该病的发病率高,主要发生于面部,影响容貌甚至引起毁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而是国内外皮肤科领域重点研究和防治的疾病之一。我院院内制剂芩栀苦参丸治疗痤疮...
- 段行武马朝东李映琳张云壁张霞田野
- 关键词:单一核细胞炎症细胞浸润炎症抑制
- 文献传递
- 芩栀苦参丸对痤疮毛囊角化和炎症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 痤疮是一种主要发于年轻人的常见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本研究通过兔耳实验模型观察芩栀苦参丸抗毛囊角化作用和对皮损局部炎症的抑制作用,从而探讨中药治疗痤疮的作用机理.
- 段行武马朝东李映琳张云壁张霞田野
- 关键词:痤疮中药治疗炎症
- 文献传递
- 基于皮肤屏障的免疫介导下凉血五花汤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机制探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观察凉血五花汤治疗面部皮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白介素4、白介素13、CD4、CD8、经皮水分丢失值的影响。方法:中药组采用凉血五花汤加减联合外用氧化锌软膏治疗两周,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口服联合外用氧化锌软膏。分别于初诊和第二周进行皮损形态及瘙痒积分标准判定。中药组进一步进行皮肤屏障功能检测、T细胞亚群、IL-4、IL-13血清学检测。结果:48例患者皮损积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67%,中药组总有效率79%,经皮水分丢失明显下降(P<0.05),CD3+CD4+、CD3+CD8+治疗后稍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IL-13治疗后稍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D4与IL-4、IL-13有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凉血五花汤加减联合氧化锌软膏外用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以降低经皮水分丢失值,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可能使CD4升高或IL-4、IL-13降低,从而破坏CD4与IL-4、IL-13的平衡关系。
- 翟烨李建红刘俐龙永香陈兵胡文雅王冲张霞杭海燕
- 关键词:面部皮炎IL-4IL-13CD4
- 消银解毒饮及拆方对角质形成细胞COLO-16凋亡的调控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本研究以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消银解毒饮及其拆方后的凉血、解毒和祛风除湿等三组主要成份含药血清对其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消银解毒饮能诱导COLO-16细胞的凋亡,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 段行武赵立军张霞瞿幸李曰庆
- 关键词:消银解毒饮凋亡
- 斑块型银屑病的多角度论治被引量:14
- 2017年
- 斑块型银屑病病程长,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反复难愈。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病理产物湿、毒、瘀起着重要作用,而毒邪常附着于痰饮、水湿、瘀血等,与湿、痰、瘀等搏结而致病。根据其皮损特点及病理机制,在脏腑和气血辨证的基础上,从痰、湿、毒、瘀等多角度论治斑块型银屑病,临床疗效满意。
- 袁玲玲舒涛刘瓦利李建红张霞段行武
- 关键词:斑块型银屑病痰饮瘀血毒邪
- 基于关联规则与k均值聚类探讨黄褐斑外用方剂的药理规律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通过整理古籍中黄褐斑外用方剂,进而对现代临床中基于古籍的黄褐斑外用方药进行数据挖掘,获取其用药规律,探求其网络药理学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获取古籍黄褐斑外用方药。搜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等,检索现代临床中黄褐斑的外用方药,筛选基于古方的外用方剂,建立黄褐斑外用方药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药物关联规则,获取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使用网络药理学探索核心药物潜在作用机制。结果整理得到古方37个,涉及中药78味;现代临床复方309个,涉及中药232味。现代临床中最常用的药物为白芷、茯苓、当归、白及、白附子等;最常用的药对为白芷-茯苓;高置信度药物关联规则有白及-白蔹->白芷、茯苓-白附子-僵蚕->白芷、茯苓-白及-僵蚕->白芷等;核心药物包括白芷、茯苓、僵蚕、白及、当归等12味中药。获取核心药物有效靶点347个,疾病靶点476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18个,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通路19条,并构建疾病-交集靶点-通路-核心药物-有效成分网络。结论核心药物对外用治疗黄褐斑在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存在依据,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中医外治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 秦天歌周扬韩露张霞陈维玲李建红
- 关键词:黄褐斑外治法K均值聚类网络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