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
- 作品数:39 被引量:14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西京医院学科助推计划山东省科委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病因治疗对小气道病变患者肺功能转归的影响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小气道病变常见病因及对因治疗的意义。方法 :根据不同病因 ,将 310例患者分为感染组 (A)、吸烟组 (B)、过敏组 (C)和原因未明组 (D) ,分别观察病因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 ,并对未愈患者中80例跟踪随访。结果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FVC、FEV1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其中A组 16 0例中有效率6 3.1% ,治疗前后V50 、V2 5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B组 115例中戒烟者有效率 2 5 % ,戒烟与未戒烟者V50 、V2 5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C组 9例中有效率 5 5 % ,V50 、V2 5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D组 2 6例 ,未经处理 ,观察半年后 3例恢复正常。总有效率 4 1%。对未愈者中 80例随访 ,有 4例发展为COPD ,5例肺功能恢复正常 ,余 71例无变化。结论 :小气道病变尽早针对病因治疗 ,部分患者可以恢复正常 ,对避免以小气道重塑为主的不可逆病变有重要意义。
- 王玲张霞李玉薛玉文吴大玮许仁和
- 关键词:小气道病变
- 短期快速失血对机体脂质过氧化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短期快速失血对机体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普通级新西兰兔11只,通过急性失血方式建立收缩压下降曲线,形成快速失血模型,测定收缩压基础值(T1),当收缩压降至基础值2/3(T2)、基础值1/2(T3)、基础值1/3(T4)时采集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各位置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e enzyme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oxidation reductase GSH-PX)活性,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MDA:B组低于C组、C组低于D组,各时间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T: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C组高于D组,T1-T2、T2-T3、T3-T4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GSH-Px: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C组高于D组,T1、T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快速失血对机体抗氧化酶CAT、GSH-Px具有明显影响,可致CAT、GSH-Px活性下降,而反映脂质过氧化程度的MDA水平则上升,失血量与CAT、GSH-Px指标间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 李大鹏吕春雷徐会斌郑文哲王凤娇张霞
- 关键词:失血脂质过氧化丙二醛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以胸壁囊肿为主要表现的布鲁氏菌病外科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以胸壁囊肿为主要表现的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外科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四八医院于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5例以胸壁囊肿为主要表现的布病患者的一般情况、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范围为23~64岁;均有明确的牛羊接触史;均以胸壁无痛性囊性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清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均阳性;4例感染布鲁氏菌,1例感染短棒状杆菌(综合病情考虑为布鲁氏菌);磁共振(MRI)检查,患者均表现为胸壁异常信号(长T1、T2信号);均诊断为以胸壁囊肿为主要表现的布病;手术完整摘除胸壁囊肿后,给予利福平胶囊和盐酸多西环素片联合治疗6周,用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1~40个月,复查MRI未见胸壁囊肿复发,SAT均为阴性。结论表现为胸壁囊肿的布病患者临床较少见,缺乏特异性症状。手术切除受累病灶结合早期、规范、联合、足疗程的抗菌药物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 钱鼎烽吴丁丁张霞牛世杰杨金芝郭江路琨顾生强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外科手术
- 同时性双侧原发性肺癌1例
- 2006年
- 张霞王建新
- 关键词: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处理的临床思维被引量:12
- 2009年
- 张霞于晓宏孙申华徐艳
- 关键词:哮喘病情评估临床思维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素基因表达与微血管密度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生存素(Survivin)基因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3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生存素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生存素基因表达与MVD的相互关系。结果肺癌患者生存素蛋白表达水平639%(23/3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随着生存素表达强度的增加MVD逐渐增高,生存素表达与MVD明显相关(F=9691,P<0005)。结论肺癌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显著增高,可以作为肺癌临床诊断的可靠指标,生存素基因的过度表达与肺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有关,生存素基因参与了肿瘤的血管生成。
- 李侠王玲张霞李玉许复郁
- 关键词:生存素MVD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
- 电动喷雾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术前的应用
- 2001年
- 李报春吴丽星尹蔚韩东生张霞杨金梅
- 关键词:纤支镜检
- 基于均值漂移聚类的会话分流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会话分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均值漂移聚类的会话分流方法及系统,首先利用手肘法则确定报文分组各个簇的滑动窗口半径;然后使选中的聚类中心不断漂移至新的聚类中心,直至滑动窗口半径范围内的分组数目不再增加...
- 于宏毅冉晓旻于国贤胡赟鹏张霞杜剑平刘广怡沈智翔朱兆瑞
- IL-12/IL-13失衡与支气管哮喘被引量:13
- 2003年
- 白介素(IL)-12和IL-13对支气管哮喘的异常免疫起了关键作用。IL-12具有调节Thl/Th2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哮喘患者由于IL-12产生缺陷而导致Th2细胞免疫应答过强;IL-13作为Th2型细胞因子成员,通过激活嗜酸粒细胞,减少其凋亡,促进IgE分泌等机制,广泛参与过敏性哮喘及炎症疾病过程。充分证据表明这两种关键性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在哮喘患者的肺中产生不平衡,即IL-13过量产生和IL-12产生减少。IL-12/IL-13产生失衡是哮喘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调整两者的平衡是哮喘治疗的一个方向。
- 张霞
- 关键词:IL-12IL-13失衡支气管哮喘
- 麻黄、白芍复方中药改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观察麻黄、白芍复方中药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2-09/2003-09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采用均衡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和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均对治疗方案和检测项目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30人为健康组,男20人,女10人。对照组根据病情用常规疗法,治疗2~4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黄、白芍复方中药(组成:麻黄9g、白芍12g,法半夏12g,桂枝12g、五味子、甘草各6g,细辛、干姜各3g,大枣6枚,均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药房),1剂/d,水煎,分2次服,疗程4周。②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仪测定肺通气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呼吸阻抗(总气道阻力和共振频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8、干扰素γ水平。③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均明显低于健康组(t=4.53,4.47,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3.8,5.09,P<0.05,0.01)。②总气道阻力、共振频率: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均明显高于健康组(t=6.35~7.29,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4.29~6.78,P<0.05~0.01)。③血清白细胞介素4水平: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均明显低于健康组(t=5.53,5.75,P<0.01);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t=7.63,3.29,P<0.01,0.05)。④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8水平: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均明显高于健康组(t=9.21~10.37,P<0.01);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t=5.05~9.17,P<0.05~0.01)。结论:麻黄、白芍药复方中药可改善急性加重期�
- 张霞王玲刘春红薛玉文李玉
-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