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雁

作品数:39 被引量:205H指数:9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0篇卒中
  • 10篇脑卒中
  • 10篇康复
  • 7篇血管
  • 7篇老年
  • 6篇偏瘫
  • 5篇护理
  • 4篇血性
  • 4篇院内转运
  • 4篇早期康复
  • 4篇睡眠
  • 4篇缺血
  • 4篇转运
  • 4篇疗效
  • 4篇病人
  • 3篇神经内科
  • 3篇睡眠障碍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危重
  • 3篇危重患者

机构

  • 37篇承德医学院附...
  • 3篇承德医学院
  • 1篇徐州市中心医...

作者

  • 37篇张雁
  • 25篇孙艳军
  • 13篇林静
  • 10篇赵亮
  • 8篇来锦
  • 7篇王东
  • 7篇冯亚茹
  • 6篇耿晓静
  • 5篇刘亚丽
  • 5篇蔡秀丽
  • 4篇高燕军
  • 4篇高辉
  • 3篇张凤侠
  • 3篇谢延香
  • 3篇刘莉
  • 3篇张建
  • 2篇赵晓丽
  • 2篇胡亚军
  • 2篇代丽红
  • 2篇宋英华

传媒

  • 9篇承德医学院学...
  • 7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河北医学
  • 2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当代护士(中...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属参与脑卒中病人床边康复的重要意义的探讨
孙艳军金英刘亚丽张雁胡亚军高燕军
课题根据患者病情及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在家属参与下对患者进行早期床边康复,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患者功能障碍评估,制定康复计划,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家属合作,进行施教,使患者尽早进行床边康复。第二阶段,待家属完全参与...
关键词: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
延髓麻痹鼻饲患者实施床旁护理宣教的效果观察
2008年
延髓麻痹也称为球麻痹,是由于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及核的下运动神经病变以及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导致喉肌和舌肌麻痹的综合征.表现为声音嘶哑、饮水反呛、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可分为真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和肌源性球麻痹,分别常见于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血管病和重症肌无力。为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热量和营养,鼻饲成了患者摄入营养的主要方式。为提高患者家属的鼻饲饮食知识,减少鼻饲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保证出院患者鼻饲饮食的正常摄入,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84例延髓麻痹患者以书面形式进行床旁护理宣教,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王东张雁刘晓丽陈凤萍孙艳军
关键词:延髓麻痹鼻饲护理卫生宣教
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在基底节区脑出血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4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随机分为两组,70例接受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治疗组);7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治疗l 0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适用不同程度的脑出血患者。
孙艳军宋英华张雁林静冯亚茹
关键词: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康复过程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PA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PSV、EDV、PI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PSV、EDV、PI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PSV、EDV、PI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患者PSV、EDV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性较好,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张雁耿晓静高燕军孙艳军赵亮王东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老年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综合干预研究
张雁张凤俠杨孝菊赵亮耿晓静付慧霄孙艳军
该研究表明PSSD患者睡眠参数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认识到PSSD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醒觉时间、醒觉次数、S1、WASO均延长或增加,睡眠时间、S3+S4及REM均缩短或减少,多数患者需要应用催眠药物辅助睡...
关键词: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
家属参与脑卒中病人早期床边肢体康复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4
2011年
在脑卒中的早期采取必要的康复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致残率。但我国的康复临床医疗起步晚,机构少,康复工作者更少,许多病人没有进行适当早期功能锻炼,后遗症的发生率仍很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特别是在综合医院,往往是由经验不多的康复医师指导护士从事康复工作;然而护士还要兼顾繁忙的临床护理工作,不可能在康复中投入全部精力。因此早期家属参与床边的肢体康复训练尤为重要。
孙艳军张雁刘亚丽来锦林静
关键词:脑卒中家属参与肢体
血管狭窄与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状况的关系研究
付慧霄张建张雁孙艳军高辉高燕军赵亮
该研究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近年来提出的血管性认知损害从轻到重的整个发病过程的综合征。研究发现,脑白质疏松通过小血管病变参与了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但是大血管狭窄是否参与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研究十分有限。该课题通...
关键词:
关键词:血管狭窄脑白质疏松认知功能障碍痴呆防治
移动重症监护模式在神经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移动重症监护模式在神经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院内转运时间设立对照组(74例)和实验组(8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方法,实验组在传统转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移动重症监护模式进行转运。转运结束后,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填写患者不良事件记录单;转运后的第二天由专人用调查表调查患者或家属对相关科室的满意度及科室纠纷情况。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科室人员满意度(P<0.05),相关科室纠纷降低(P<0.01)结论:应用移动重症监护模式进行转运,可降低不良事件及风险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和合作科室的满意度,减少医患及合作科室纠纷,保障患者安全。
张雁张凤侠米艳娟卜文静耿晓静王芳芳
关键词:安全转运
提高延髓麻痹患者留置胃管成功率的技巧研究
王东赵晓丽郝玉静张燕张雁来锦高辉
该课题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100例延髓麻痹患者采用传统留置胃管及吸气时相留置胃管方法研究,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吸气时相留置胃管方法为,当插入14-16cm时,在胃肠x线机下,于患者吸气时相插入直至插入适宜长度,...
关键词:
关键词:延髓麻痹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情绪状态与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情绪状态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200例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评估与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改善效果、治疗前后的情绪状态(HAD量表)及睡眠质量(PSQI量表)。结果:治疗后1个疗程及2个疗程观察组的睡眠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D量表及PSQ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AD量表及PSQI量表评分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的两个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的情绪状态与睡眠质量,在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雁张凤俠杨孝菊耿晓静孙艳军赵亮付慧霄代丽红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情绪状态睡眠质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