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作品数:9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胃癌转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人胃癌组织原位移植非肥胖性糖尿病(NOD)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转移模型的肿瘤转移、血管生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组织原位移植NOD SCID小鼠胃癌转移模型,40只小鼠随机分成2组。移植后1周,分别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组)50 mg·kg^(-1)·d^(-1)环氧化酶2抑制剂(尼美舒利组),每周2次,共2周。第5用处死动物,观察肿瘤转移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VEGF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组织VEGF mRNA表达。结果:0.9%氯化钠溶液组20只小鼠中18只有肿瘤转移,尼美舒利组20只小鼠只有5只有转移,两组闯有显著差异(P<0.05)。0.9%氯化钠溶液组平均微血管密度为9.5±2.9,尼美舒利组为3.9±2.1,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0.9%氯化钠溶液组18只小鼠VEGF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尼美舒利组的5只(P<0.05)。荧光定量PCR测定显示,尼美舒利组VEGF mRNA(Ct:20.12±1.96)表达较0.9%氯化钠溶液组(Ct:15.92±1.76)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环氧化酶2抑制剂尼美舒利通过抑制肿瘤组织VEGF表达和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转移,尼美舒利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 史立军 张超 米秋仙关键词:环氧化酶2抑制剂 胃肿瘤 肿瘤转移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EphA2基因与大肠腺癌的关系及机制的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EphA2基因在大肠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对126例大肠腺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EphA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同时测定血清ICAM-1和VCAM-1。结果:EphA2蛋白表达在126例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01),EphA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中血清ICAM-1和VCAM-1均高于EphA2表达阴性患者,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hA2基因与大肠腺癌的发生、肿瘤细胞的迁移和浸润能力相关,其调节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可能与ICAM-1和VCAM-1有关。 郑著家 孔繁荣 张超关键词:EPHA2 大肠癌 基因表达 尼美舒利抑制结肠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人COX-2高表达的结肠癌细胞的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其抗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荷瘤未用药组和尼美舒利组。用药30d后,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变化及抑瘤率;利用免疫组化观察移植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对移植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行计数,同时用RT-PCR技术观察VEGF的表达。结果:①尼美舒利组能缩小瘤体体积,其与荷瘤未用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尼美舒利组随着尼美舒利剂量增加,抑瘤率增加,呈剂量依赖关系;②尼美舒利组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降低VEGF mRNA的表达(P<0.05)。结论:尼美舒利有一定抑瘤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种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刘天佑 张超 张蕾 梁桃关键词:尼美舒利 血管生成 结肠癌 胰液k-ras突变及血清CEA、CA19-9水平对胰腺癌早期诊断意义的研究 刘铁夫 梁桃 姜爱民 史立君 庄丽维 刘秀夫 戴亚红 李秀英 张超 薄挽澜 唐印华 王玺 徐薇 该课题使用经内镜逆行胰管插管(ERP)技术直接抽取或置管获取胰液;利用DNA抽提试剂盒,提取胰液DNA;采用PCR-RFLP法,检测K-ras第十二密码子点突变;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EA;放射免疫法检测CA19-9;统...关键词:关键词:早期胰腺癌 K-RAS CA19-9 针对性营养护理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临床体会 2022年 探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针对性营养护理的效果。方法:选 取自 2019 年 4 月 ~2021 年 8 月我院接诊的 96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奇偶分组法 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各 48 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加行针对性营养护 理,对比两组营养水平、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各项营 养指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成立(P<0.05);实验组症状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成立 (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成立(P<0.05)。结论:针对性营 养护理能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张超 孙瑶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营养水平 临床症状 大肠癌中Survivin、PTEN、p1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Survivin、PTEN、p16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3例结直肠癌和12例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以上3种基因的表达产物。结果:4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23例,癌旁正常直结肠组织中无Survivin基因的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分型、浸润深度、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结肠癌的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PTEN,p16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Survivin、PTEN、p16的异常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PTEN、p16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反映大肠癌进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常晓华 姜爱民 张超 梁桃 宋吉涛 郭晓华关键词:结直肠癌 SURVIVIN PTEN P16 免疫组织化学 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中国哮喘发病和死亡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哮喘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探讨年龄、时期和队列对哮喘发病和死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19数据库,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哮喘发病和死亡情况,应用Joinpoint软件分析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哮喘发病及死亡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2019年,中国哮喘发病率为264.44/10万,死亡率为1.74/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300.94/10万)和死亡率(1.99/10万)均高于女性(226.51/10万和1.49/10万)。1990—2019年,中国哮喘标化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是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化死亡率有降低趋势,平均每年下降4.90%,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哮喘的发病率呈降低趋势,死亡率先呈降低趋势,然后在55—59岁年龄组有所升高。时期效应结果显示,哮喘发病风险呈下降趋势,然后在2015—2019年呈升高趋势,哮喘死亡风险趋势呈下降趋势。队列效应结果显示,出生越晚的人,哮喘的发病和死亡风险越低。哮喘死亡归因于行为风险、高体重指数和烟草有升高趋势,职业风险有降低趋势。结论1990—2019年,中国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降低趋势,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哮喘死亡归因于行为风险、高体重指数和烟草的危险因素仍呈升高趋势,应采取相应措施针对重点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张超 王利泽 尹思嘉 郑晓桐 孙惠昕关键词:哮喘 发病率 死亡率 胰液K-ras基因突变和血清CA19-9联合检测判断胰腺癌复发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胰液中K-ras12密码子点突变和血清CA19-9联合检测结果与胰腺癌病程的关系。方法测定32例临床及手术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同时采用内镜ERCP从胰管收集胰液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胰液K-ras基因12密码子点突变,分析K-ras12密码子点突变及血清CA19-9水平联合检测结果与胰腺癌临床特征和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1)胰液中K-ras12密码子点突变率为56.3%,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K-ras12密码子点突变阳性、阴性表达病例3年复发率分别为66.7%和33.3%。(2)高血清CA19-9水平且K-ras12密码子点突变阳性组3年复发率为69.2%,而低血清CA19-9水平且K-ras12密码子点突变阴性组3年复发率为2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胰液中K-ras12密码子点突变和血清CA19-9检测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指标,多因素分析对胰腺癌术后复发的判断更有价值。 戴亚红 季秀英 张超 梁桃 刘铁夫 刘秀夫关键词:K-RAS 点突变 胰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