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平
- 作品数:160 被引量:659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学术视角 简论中国学研究和汉学研究的统一性和区别性
- 2017年
- 一、国外中国研究历史上的概念沿革
在西方语言的传统中,“Sinology”概念有一个发展过程。在西方最早设立关于汉学研究的教席是在法国的法兰西学院,
- 张西平
- 关键词:华文教育文化交流汉语教学
- 遥望中国——简介基歇尔的《中国图说》
- 2000年
- 对17世纪的欧洲人来说,遥远的东方是一个神奇的梦,从15世纪开始到入华耶稣会士,一本本游记、一封封书信,像一阵阵清风吹进欧洲那中世纪的城堡。异国的风情,悠久的文化,富饶的物质生活,美丽的传说,所有这些都令欧洲人怦然心动。于是了解中国、遥望东方成为社会的时尚。
- 张西平
- 关键词: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士中华帝国
- 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境域中的困境被引量:3
- 2008年
- 基督教传入中国如果从唐代算起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虽然基督教在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宗教,但从总体上来说,如果和佛教传入中国相比,基督教在中国的传入并不太顺利。直到今天基督教作为一个来自西方的宗教,始终未能很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在宗教的理论上也没有很好地完成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与创新。这里原因何在?本文仅从明清之际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所遭遇的问题与困境出发,分析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境域中所面临的挑战,说明基督教如果要在中国的文化境域中得到发展,与其他宗教和睦相处,就必须在理论上有所创新。
- 张西平
- 关键词:基督教佛教明清之际中国文化
- 建立一种批评的中国学被引量:2
- 2020年
- 以自觉的学术态度研究海外汉学海外汉学(中国学)作为一种学术形态,标志着中国学术的世界化,正如今日之中国是世界之中国一样,今日中国之学术已是世界之学术。同时,这种外在于我们的海外汉学,由于其研究的特质性,从晚清以来一直受到中国学术界的密切关注。
- 张西平
- 关键词:海外汉学学术形态学术态度中国学术界世界化晚清以来
- 魏理的中国古代诗人传记研究——以《李白的生平与诗歌》为中心被引量:1
- 2013年
- 魏理是20世纪英语世界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最重要的翻译家,本文从他的李白传记研究入手,分析了他对李白的看法,在肯定其研究的成果同时,也从跨文化角度指出他的误读及其背后的文化原因。文章通过对魏理个人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典籍外译应以西方汉学家为主体,而不是以中国学者为主体。
- 张西平潘青
- 关键词:汉学
-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域外传播研究的门径被引量:19
- 2015年
-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将逐渐加大,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域外传播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这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涉猎学科较广,研究难度较大,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开展此项研究,须掌握基本的研究路径,具备基本的学术素养。例如,要通晓中西文化交流史、重视西方汉学的历史与文献、积极探索中西翻译的理论与实践、构建扎实全面的知识体系、具备跨文化研究的视野和方法等。唯有如此,才能将研究推向深入,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过程中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 张西平
- 关键词:东学西传西方汉学
- 简论中国国家外语能力的拓展
- 一、中国国家利益的扩展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持续发展,从而使中国已经从一个区域性大国变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强国。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亚洲发展的动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
- 张西平
- 关键词:官方语言印地语
- 儒家思想早期在欧洲的传播
- 本文从全球化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儒家思想和经典在西方的翻译与传播,初步介绍了西班牙道明会传教士高母羡最初对儒家通俗读物《明心宝鉴》的翻译,梳理了意大利来华耶稣会士罗明坚首次将儒家经典《大学》翻译成拉丁文的历史,并从比较哲学...
- 张西平
- 关键词:儒家
- 文化自觉是根本
- 2021年
- 本期的论文对域外汉学的研究还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涉及读者常读到的法国、日本、美国、俄罗斯、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家的汉学研究,也包括泰国、罗马尼亚、古巴、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汉学研究,学术视野十分开阔。2021年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80周年,在这一期中我们设立了纪念北外80周年校庆专栏。这些论文旨在讲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另一个传统: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我们应重视这个传统,而弘扬这个学术传统的基础在于文化自觉。
- 张西平
- 关键词:汉学研究文化自觉学术视野学术传统
- 中法友谊之船——『安菲特利特』号
- 2025年
- 中法友谊源远流长,但这一友谊是从双方的贸易开始的,开启中法贸易的就是“安菲特利特”号(L'Amphitrite)船,这艘船开启了中法友谊的航程。从法国出发。“安菲特利特”号船远航中国的推动者是法国来华耶稣会士白晋(Joachim Bouvet,1656-1730),他从中国回到法国后招募了多名法国传教士准备来中国,这时他需要一艘船才能回到中国。
- 张西平王子璇
- 关键词:耶稣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