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七氟烷
  • 2篇氟烷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疗法
  • 1篇药物
  • 1篇依托咪酯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分娩
  • 1篇硬膜外分娩镇...
  • 1篇右美托咪啶
  • 1篇孕晚期
  • 1篇镇痛
  • 1篇阵挛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末期
  • 1篇神经发育
  • 1篇神经发育障碍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障碍

机构

  • 4篇天津市中心妇...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张艳菊
  • 3篇于志强
  • 2篇刘美玉
  • 1篇王建波
  • 1篇于泳浩
  • 1篇张佩军
  • 1篇苗鲁民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草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姜黄素对七氟烷引起发育中胎鼠大脑神经毒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建立孕晚期大鼠暴露于七氟烷对子代大鼠产生神经毒性的动物模型,探讨姜黄素能否减轻七氟烷对子代大鼠的神经毒性。方法将32只孕19 d母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姜黄素低、高剂量(20、40 m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母鼠吸入2.5%七氟烷6 h。子代出生后21 d,子代连续3周ip药物。观察各组子代的神经发育情况,评价子代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蛋白表达情况,以及子代神经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模型组和姜黄素低剂量组比较,姜黄素高剂量组子代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DNF和Trk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子代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显著降低(P<0.001),子代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01),子代穿越平台所在象限时间显著缩短(P<0.001),穿越平台所在区域次数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低剂量组BDNF和Trk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姜黄素高剂量组BDN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姜黄素低剂量组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显著升高(P<0.001),姜黄素各剂量组子代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0.001),姜黄素低剂量组子代穿越平台所在象限时间显著延长(P<0.001);与姜黄素低剂量组比较,姜黄素高剂量组BDNF和Trk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显著降低(P<0.05),子代穿越平台所在象限时间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所在区域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20 mg/kg姜黄素可通过增加海马CA1区BNDF、TrkB表达,促进海马神经元发育,减轻七氟烷对发育中大脑的神经毒性并改善子代的学习记忆能力。然而,40 mg/kg姜黄素可加速子代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推测可能存在药物过量。
张佩军王涵张艳菊贾金娥李静宇孙哲刘美玉于志强
关键词:姜黄素七氟烷酪氨酸激酶受体B树突棘神经功能障碍
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原因及其对母婴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19年
硬膜外分娩镇痛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有效且最广泛的分娩镇痛方法,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产时发热发生率高.感染性炎症反应或非感染性炎症反应、母体体温调节紊乱、阿片类及局部麻醉药物等硬膜外分娩镇痛药物的作用可能是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出现产时发热的主要原因.产时发热可导致产妇出现机体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且易被误诊为感染从而过度医疗;产时发热可导致绒毛膜羊膜炎、脐带炎、新生儿脑病、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等不良分娩结局.
张艳菊于志强王建波
关键词:发热分娩镇痛硬膜外分娩镇痛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预防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诱发患者肌阵挛的效果被引量:19
2011年
依托咪酯因其对循环系统影响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全麻诱导,但研究表明,全麻诱导时依托咪酯可引起肌阵挛,发生率高达50%~80%。阿片类药物、苯二氮革类药物、肌松药等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但预先静注这些药物可引起呼吸抑制,
张艳菊苗鲁民于泳浩
关键词:依托咪酯肌阵挛右美托咪啶麻醉诱导阿片类药物
电针对孕晚期七氟烷暴露的子代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评价电针对孕晚期七氟烷暴露的子代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孕18 d SD大鼠32只,体质量26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ev组)、穴位电针组(EA组)和假电针组(SEA组)。Sev组、SEA组及EA组吸入2.5%七氟烷6 h制备孕晚期七氟烷暴露模型。EA组子鼠于21日龄时开始电针刺激,选取神庭穴、百会穴、双侧曲池穴及双侧足三里穴,电针仪选取疏密波,频率2/16 Hz、强度1 mA,每天20 min,连续7 d,间隔1 d后再次电针7 d,电针治疗共计14 d。于36日龄时进行Moriss水迷宫实验,检测空间学习记忆功能。于子鼠42日龄时,深麻醉下处死,取海马组织,高尔基染色后计算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成熟型神经营养因子(mBDNF)、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ro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的表达水平,计算mBDNF/proBDNF比值。结果与C组相比,Sev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活动时间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降低,海马mBDNF/proBDNF比值降低,TrkB表达下调,p75NTR表达上调(P<0.05);与Sev组子鼠比较,EA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活动时间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升高,海马mBDNF/proBDNF比值升高,TrkB表达上调,p75NTR表达下调(P<0.05),SEA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子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孕晚期七氟烷暴露的子代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机制可能与促进proBDNF向mBDNF转化,改善神经元的发育有关。
贾金娥张艳菊孙哲刘美玉于志强
关键词:电刺激疗法妊娠末期神经发育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