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坤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穴位
  • 2篇治法
  • 2篇湿疹
  • 2篇皮肤
  • 2篇中药
  • 2篇外治
  • 2篇外治法
  • 1篇穴位敷贴
  • 1篇穴位敷贴治疗
  • 1篇治疗烧烫伤
  • 1篇治疗湿疹
  • 1篇烧烫伤
  • 1篇烫伤
  • 1篇酮戊酸
  • 1篇皮肤病
  • 1篇皮肤过敏
  • 1篇皮炎
  • 1篇中药外用
  • 1篇中药穴位敷贴
  • 1篇中医

机构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张立坤
  • 5篇竺炯
  • 4篇张萍
  • 1篇史万忠
  • 1篇钟澄
  • 1篇刘瑾
  • 1篇邵懿

传媒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药外用致皮肤过敏反应分析被引量:25
2011年
中药外用指中药材经研磨、提纯或浸泡等加工方式,制成粉剂、酊剂、膏剂等,外涂于皮肤或黏膜,作用广泛,应用方便。随着临床使用的增多,中药外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以皮肤过敏反应最为常见。我们对近年有关中药外用制剂致皮肤过敏反应的报道综述如下。
张立坤竺炯史万忠邵懿
关键词:外用药过敏反应皮炎变应性接触性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探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皮肤病的作用原理及应用范围,为临床合理使用ALA-PDT提供参考依据。对近10余年来文献报道的有关PDT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综述ALA-PDT治疗各类皮肤病的作用原理和机制,以及ALA-PDT治疗皮肤病的范围,所引起的不良反应。PDT对皮肤肿瘤、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性皮肤病、痤疮、鲜红斑痣等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在皮肤科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张立坤竺炯张萍
穴位外治法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综述了湿疹的穴位外治法种类,包括穴位注射法、穴位敷贴法、针刺疗法、穴位封闭法、穴位自血法等。在此基础上,评述了取穴和药物选择特点。该疗法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不易复发等特点,今后应从免疫学发病机制,并从细胞因子及其基因表达等方面进一步探讨穴位外治湿疹的作用机制,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张萍张立坤竺炯
关键词:湿疹穴位外治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1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疗程为12周。在治疗后4周、12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积分;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免疫球蛋白(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等指标。结果:①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9%和83.3%,显效率分别为6.5%和1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显效率分别为77.4%和36.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4周、12周,两组患者的EASI评分、瘙痒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治疗后12周,治疗组患者的EASI评分、瘙痒积分较对照组亦显著降低(P<0.01)。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ECP、Ig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IgE水平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能够提高慢性湿疹患者的远期疗效,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竺炯张立坤刘瑾张萍
关键词:慢性湿疹中药穴位敷贴
中医外治法治疗烧烫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综述了烧烫伤中医外治法的临床治疗进展,并略述了外用药选择和辨证论治特点。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该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应用范围广、副作用较少,今后应进一步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烧烫伤的作用机制,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张萍竺炯张立坤钟澄
关键词:烧烫伤中医外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