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征峥

作品数:73 被引量:186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1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1篇细胞
  • 27篇肿瘤
  • 20篇免疫
  • 14篇基因
  • 11篇肿瘤细胞
  • 11篇转染
  • 11篇免疫学
  • 11篇免疫抑制
  • 11篇IL-15
  • 10篇抑瘤
  • 10篇抑瘤饮
  • 10篇基因转染
  • 10篇分子
  • 9篇抑制分子
  • 9篇小鼠
  • 9篇免疫抑制分子
  • 9篇教学
  • 9篇NCI-H4...
  • 9篇S180
  • 8篇肿瘤免疫

机构

  • 73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河北省人民医...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第四...
  • 1篇解放军260...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73篇张征峥
  • 38篇邓郁青
  • 36篇王润田
  • 20篇丁军颖
  • 18篇王智华
  • 16篇魏林
  • 15篇崔澂
  • 14篇李铁民
  • 14篇韩志鹏
  • 13篇马翠卿
  • 13篇宋淑霞
  • 13篇宋小天
  • 12篇杨志强
  • 11篇刘伟
  • 10篇姚智燕
  • 10篇王平
  • 10篇王平
  • 9篇杨丽娟
  • 7篇佟慧
  • 7篇高雪

传媒

  • 9篇中国继续医学...
  • 7篇免疫学杂志
  • 6篇中国免疫学杂...
  • 5篇中国免疫学会...
  • 4篇河北省免疫学...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肿瘤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肿瘤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白求恩军医学...
  • 1篇医学研究与教...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6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复方抑瘤饮影响荷S180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动态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研究荷S180瘤小鼠灌服中药复方抑瘤饮(简称抑瘤饮)不同时间点脾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揭示其体内抗瘤的免疫机制。于BALB/c小鼠右腋皮下接种S180细胞,24 h后,抑瘤饮组开始每日灌服抑瘤饮,对照组灌服等量凉开水。分别于灌服第0、10、20、30、40天处死动物,称取体重和瘤重;无菌获取脾细胞,MTT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ConA诱导转化及IL-2诱生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和CD8+细胞百分率。结果显示,抑瘤饮对小鼠体内S180移植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渐增性抑制作用;抑瘤饮能够明显逆转S180移植肿瘤对小鼠脾细胞的NK细胞杀伤率、转化指数、IL-2诱生活性、CD4+细胞和CD8+细胞百分率的抑制作用,且逆转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增强。表明抑瘤饮体内能够渐增地上调被S180移植肿瘤抑制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抗瘤作用。
杨志强王润田崔澂王平丁军颖邓郁青张征峥韩志鹏李铁民杨丽娟
关键词:抑瘤饮S180荷瘤小鼠肿瘤免疫
抑瘤饮对S180肿瘤组织中M浸润及TNFα、iNOS表达的动态影响
目的:中药复方抑瘤饮(简称抑瘤饮)是在中医抗肿瘤理论指导下组成的方剂,动物实验显示其体内确有抗肿瘤效果,且能提高荷瘤机体免疫功能,但其对肿瘤局部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进一步揭示抑瘤饮体内抗肿瘤免疫机制,本研究观察了抑瘤饮...
李铁民王润田韩志鹏杨志强崔激丁军颖邓郁青王平张征峥
关键词:抑瘤饮S180INOS
文献传递
microRNA-155调节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生物学行为及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乳腺癌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及全世界呈上升趋势。在中国,每年因乳腺癌死亡的人数约40,000人。近几十年来,尽管放疗、化疗及多种生物治疗手段有了长足发展,然而,乳腺癌转移、复发及...
张征峥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FOXO3A化疗耐药
川芎嗪下调Colon26肿瘤细胞免疫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选用培养上清确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小鼠结直肠癌株Colon26肿瘤细胞,检测其经川芎嗪(LHC)作用后再培养的上清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和上清中免疫抑制分子的含量,从逆转肿瘤免疫抑制角度揭示LHC的抗瘤免疫作用新机制。
崔激王润田王智华张征峥
关键词:川芎嗪肿瘤免疫抑制免疫抑制分子
文献传递
白细胞介素15基因克隆、改型及其在NCI-H446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肿瘤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结论:以IL-2信号肽基因代替IL-15原有信号肽基因构建的改型IL-5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215,转染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析后,确能促进IL-15蛋白的分泌.构建...
张征峥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5信号肽基因克隆基因拼接
文献传递
抗肿瘤中药制剂逆转结直肠癌NK细胞免疫抑制的靶分子探讨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抗瘤中药制剂逆转结直肠癌所致自然杀伤(NK)细胞免疫抑制的作用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制备三氧化二砷(As2O3)、川芎嗪(LHC)、黄芪(AMB)、氧化苦参碱(MOX)、猪苓多糖(PUPS)、青蒿琥酯(ART)6种中药制剂作用后的小鼠结直肠癌细胞Colon26再培养上清液,MTT法检测中药制剂对Colon26所致小鼠脾细胞NK杀伤抑制的影响,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对小鼠脾细胞CD3ε-ζ+表达抑制的影响;ELISA测定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和前列腺素(PG)E2含量;多元相关分析中药制剂逆转结直肠癌NK细胞免疫抑制的相应靶分子。结果 AMB对NK杀伤抑制的逆转作用最强;LHC对CD3ε-ζ+表达抑制的逆转作用最强。对NK杀伤抑制的逆转,As2O3、AMB、PUPS和ART的靶分子为TGF-β1,LHC的靶分子为TGF-β1和IL-10;对CD3ε-ζ+表达抑制的逆转,AMB和MOX的靶分子为IL-10。结论通过抑制免疫抑制分子分泌逆转肿瘤细胞产生的NK免疫抑制,应是中药制剂抗瘤效应机制之一。临床可考虑联合使用不同类型抗瘤药物组方调整患者NK免疫抑制及免疫抑制分子分泌的状态。
崔澂王润田胡建军王智华张征峥邓郁青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抑制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抑制分子
顺铂耐药肺腺癌A549/DDP细胞释放富含IGFBP3的外泌体诱导巨噬细胞M2型极化并促进A549细胞继发耐药
2024年
目的:探讨顺铂(cisplatin,DDP)耐药型人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细胞株A549/DDP释放的富含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3,IGFBP3)的外泌体对诱导巨噬细胞分化及其对DDP耐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亲本A549及A549/DDP细胞,用不同浓度的DDP处理48 h后计算IC_(50)值。收集A549或A549/DDP细胞培养上清液,利用超速离心法分离外泌体,分别命名为A-exo或A/D-exo。用终浓度为15μg/m L的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与A549细胞按1∶1比例混合后接种于裸鼠腋下;在肿瘤细胞接种当天,在肿瘤细胞接种部位分别注射PBS、A-exo和A/D-exo,同时每4 d 1次腹腔注射DDP进行治疗;于小鼠荷瘤的第35天,经流式细胞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人源CD11b^(+)CD206^(+)或CD11b^(+)CD86^(+)巨噬细胞的募集情况。用抗体芯片筛选A-exo或A/D-exo中携带的蛋白,并用ELISA法检测A-exo和A/D-exo中IGFBP3蛋白的含量进行验证。用不同浓度的rh IGFBP3处理A549或A549/DDP细胞,分别采用MTS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rh IGFBP3对细胞增殖或迁移能力的影响。用rh IGFBP3处理M0巨噬细胞4 d,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h IGFBP3对M0巨噬细胞产生TGF-β及TNF-α含量的影响;另外,用rh IGFBP3或rh IGFBP3预处理的M0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A549细胞,并再次检测DDP对A549细胞的IC_(50)值。结果:DDP对A549/DDP细胞的IC_(50)值较A549细胞显著提高(P<0.01);与PBS及A-exo组比较,A/D-exo可明显促进A549细胞移植瘤的生长(P<0.05),并促进CD11b^(+)CD206^(+)巨噬细胞募集到肿瘤组织中(P<0.05)。成功收集获得外泌体A-exo和A/D-exo;与A-exo比较,A/D-exo中携带高水平的IGFBP3;分析显示,LUAD患者中IGFBP3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IGFBP3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较IGFBP3低表达者有所降低。高浓度rh IGFBP3(100 ng/m L)对A549或A549/DDP细胞均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均<0.05),但对A549或A549/DDP细�
张征峥王晓峰吕品钱乾张玲崔玲宋淑霞
关键词:肺腺癌外泌体IGFBP3
青蒿琥酯、苦参素对Colon26肿瘤细胞免疫抑制的影响被引量:16
2006年
为了研究青蒿琥酯(ART)、苦参素(MOX)是否可逆转Colon26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功能的抑制,分别制备经这两种中药作用后的Colon26再培养上清,同时以不经中药作用的Colon26相应上清作对照,研究对小鼠脾细胞功能的影响,包括以MTT法测定NK杀伤和ConA诱导转化,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的CD4+及CD8+表达的影响,定量ELISA测定TGF-β1、VEGF、IL-4、IL-6和IL-10五种免疫抑制物质的含量,并分析这两种中药下调Colon26分泌免疫抑制物质与上清免疫抑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经中药作用的Colon26培养上清中五种免疫抑制物质均可被测到,以TGF-β1含量最高;该上清对所测的小鼠脾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显著抑制。ART作用后的Colon26,其第一次再培养上清的TGF-β1、VEGF、IL-10含量,及对小鼠脾细胞ConA诱导转化、CD4+CD8-表达及NK细胞杀伤的抑制均明显降低;其第二次再培养上清的TGF-β1和IL-10含量,及对ConA诱导转化和CD4+CD8-表达的抑制继续保持较低,VEGF含量及NK细胞杀伤的抑制恢复至对照水平。MOX作用后的Colon26,其第一次再培养上清的TGF-β1和IL-10含量,及对小鼠脾细胞ConA诱导转化的抑制均明显降低;其第二次再培养上清TGF-β1和IL-10含量继续降低,对ConA诱导转化的抑制恢复至对照水平。相关分析显示,ART及MOX作用后,Colon26培养上清对小鼠脾细胞转化的抑制均与TGF-β1含量正相关;ART作用后,Co-lon26培养上清对NK细胞杀伤的抑制与IL-10含量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ART和MOX可通过抑制免疫抑制物质的分泌而逆转Colon26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这可能是ART和MOX的抗瘤机制之一。
崔澂王润田佟慧王智华丁军颖张征峥
关键词:青蒿琥酯苦参素逆转免疫抑制
三种IL-15基因转染NCI-H446细胞模型的建立与鉴定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构建并鉴定三种IL-15基因转染的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模型。方法PCR法扩增得原型IL-15基因片段(FhIL-15)I、L-15成熟肽基因片段(FhIL-15mp)和IL-2信号肽基因片段(FhIL-2sp);利用重叠延伸基因拼接法将FhIL-15mp和FhIL-2sp拼接成改型IL-15基因片段(FhIL-2sp-hIL-15mp)。将三种IL-15基因片段(FhIL-15、FhIL-15mp和FhIL-2sp-hIL-15mp)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成相应的重组质粒(PhIL-15、PhIL-15mp和PhIL-2sp-hIL-15mp),用脂质体法分别转染NCI-H446、G418筛选得三种IL-15基因转染的NCI-H446细胞(C-hIL-15、C-hIL-15mp、C-hIL-2sp-hIL-15mp)。对所得的各基因片段和重组质粒,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鉴定;对所得的各转染细胞,用RT-PCR法检测hIL-15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hIL-15蛋白的分泌。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证明,FhIL-15、FhIL-15mp、FhIL-2sp-hIL-15mp电泳条带位置和基因序列正确。三种转染细胞均有IL-15mRNA表达,但仅C-hIL-2sp-hIL-15mp可测到22pg/mL的IL-15蛋白分泌。初步应用表明,三种转染细胞确有不同的免疫生物学特性。结论正确构建了三种IL-15基因转染的NCI-H446细胞模型,可在进一步研究IL-15基因与肿瘤细胞免疫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及至机制中应用。
张征峥王润田王丽刘维华杨丽娟王平丁军颖
关键词:基因克隆基因转染
miR-155参与缺氧诱导的乳腺癌化疗耐药
目的:探讨miR-155在缺氧诱导的乳腺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以0μM、50μM、100μM、150μM、200μM不同浓度Co Cl2处理4T1细胞,建立缺氧模型。实时定量PCR检测缺氧条件下miR-155的表达与耐...
张征峥
关键词:MIR-155缺氧乳腺癌化疗耐药BCRP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