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庆建

作品数:14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学成
  • 6篇化学成分
  • 5篇细胞
  • 5篇细胞毒
  • 4篇化合物
  • 4篇活性
  • 3篇药物
  • 3篇药物组合物
  • 3篇生物碱
  • 3篇细胞毒活性
  • 3篇类化
  • 3篇类化合物
  • 3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植物
  • 2篇同属植物
  • 2篇中药
  • 2篇苷类
  • 2篇木脂素
  • 2篇黄酮
  • 2篇二苯乙烯

机构

  • 1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3篇张庆建
  • 13篇于德泉
  • 9篇陈若芸
  • 5篇倪刚
  • 3篇郝志友
  • 3篇刘泉
  • 3篇申竹芳
  • 3篇吕子明
  • 1篇孟迂
  • 1篇杨燕
  • 1篇孙胜国
  • 1篇刘超
  • 1篇李菁
  • 1篇陈若云
  • 1篇杜冠华
  • 1篇谭永霞
  • 1篇戴胜军
  • 1篇崔锡强
  • 1篇康洁
  • 1篇方莲花

传媒

  • 6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草药
  • 1篇第九届全国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陵水暗罗枝、叶中的阿朴菲生物碱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对陵水暗罗Polyalthia nemoralis枝、叶中的阿朴菲生物碱进行分离和鉴定,并测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MrlT法测试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阿朴菲生物碱,分别为bidebilineA(1),annobraine(2),lanuginosine(3),鹅掌楸碱(1iriodenine,4),oxostephanosine(5)。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中分到,1,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对多种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吕子明张庆建陈若芸于德泉
关键词:细胞毒
一类具有葡萄糖激酶(GK)激活作用的木脂素类化合物
本发明涉及由石菖蒲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系列木脂素类化合物tatarinan A-R、其药物组合物以及其用途。
于德泉倪刚雷蕾刘泉郝志友申竹芳陈若芸张庆建
文献传递
陵水暗罗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对陵水暗罗Polyalthia nemoral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筛选细胞毒活性。方法:以硅胶、大孔吸附树脂和Sephadex LH-20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MT法筛选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即丁香酸(1),3-甲氧基-4-羟基肉桂酸(2),香草酸(3),4-羟基苯甲酸(4),毛里求斯排草素(5),番荔枝宁(6),(+)-oblongine(7),(+)-N-甲基网叶番荔枝碱(8),赤藓醇(9),D-甘露醇(10),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木兰花碱(12),千金藤宁碱(13),(2S,4R)-4-羟基-2-哌啶羧酸(14)。结论:1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MTT法测得化合物6和13对多种肿瘤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
吕子明张庆建陈若芸于德泉
关键词:化学成分细胞毒活性
华桑茎皮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对桑科植物华桑Morus cathayana茎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纯化,采用波谱和化学等方法鉴定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粗毛甘草素F(glyasperin F,1)、broussoflavonol F(2)、胡枝子黄烷酮C(lespedezaflavanone C,3)、异甘草黄酮醇(4)、桑根醇B(sanggenol B,5)、sanggenol L(6)、sanggenol D(7)、sanggenol G(8)、sanggenol A(9)、二氢槲皮素(10)、槲皮素(11)。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2、4~6和9对5种人癌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0.41~7.2μg/mL。
倪刚张庆建郑重飞陈若云于德泉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细胞毒
鸡桑中化学成分及其抗癌和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张庆建陈若芸于德泉
关键词:化学成分抗癌同属植物传统中药二苯乙烯酚性成分
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calamusine A、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calamusine A、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与用途。具体而言,公开了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Calamusine A。这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从水菖蒲根茎中制备获得。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于德泉申竹芳郝志友张庆建刘泉倪刚陈若芸
文献传递
鸡桑糖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2007年
张庆建李弟灶陈若芸于德泉
关键词:糖苷类同属植物传统中药二苯乙烯酚性成分
珍珠菜中黄酮苷类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研究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的黄酮苷类成分。珍珠菜乙醇提取物经硅胶、Sephadex LH-20和Pre-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珍珠菜中分离得到11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云英苷(1),异槲皮苷(2),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江户樱花苷(6),2-羟基-柚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7),山柰酚-3-O-芸香糖苷(8),山柰酚-3-O-洋槐糖苷(9),芦丁(10),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化合物4,7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和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2,6,8具有一定的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2.69,1.00,1.80μmol·L-1;化合物1~11对5种人肿瘤细胞均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IC50〉10μmol·L-1)。
梁东刘彦飞郝志友罗桓王艳张春磊张庆建陈若芸于德泉
关键词:珍珠菜黄酮苷细胞毒活性
灯盏花酮A及其制备方法和其药物组合物与医药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灯盏花酮A及其制备方法和其药物组合物与医药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新的化合物及其盐,这种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含有这种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包括式I化合物和\或其盐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这...
于德泉李菁方莲花张庆建杜冠华
文献传递
灰毛牡荆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离鉴定灰毛牡荆Vitex canescens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提取物硅胶拌样后不同极性溶剂洗脱,各部分经Sephadex LH-20、硅胶、ODS和HPLC分离,所得单体通过UV,IR,NMR及MS波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分得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羟基蜕皮甾酮(1),turkesterone(2),芹菜素(3),(+)-lyoniresinol 3-O-D—glucopyranoside(4),(-)-lyoniresinol3-O-D—glucopyranoside(5)和异绿原酸(6)。结论:化合物4—6首次从该属植物得到。
张庆建倪刚于德泉
关键词:木脂素苷异绿原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