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帆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绞痛
  • 3篇型心
  • 3篇型心绞痛
  • 3篇稳定型心绞痛
  • 3篇绞痛
  • 3篇法舒地尔
  • 3篇不稳定型心绞...
  • 2篇动脉
  • 2篇心动过速
  • 2篇血管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水溶性壳聚糖
  • 2篇球囊
  • 2篇球囊损伤
  • 2篇主动脉
  • 2篇消融
  • 2篇壳聚糖
  • 2篇房性
  • 2篇房性心动过速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第二...
  • 4篇天津市胸科医...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作者

  • 8篇张帆
  • 4篇费瑜
  • 4篇王朋
  • 3篇马薇
  • 3篇许静
  • 3篇王莉
  • 3篇卢凤民
  • 3篇吴冬燕
  • 3篇吕丽丽
  • 3篇何乐
  • 2篇李淑梅
  • 2篇倪梓元
  • 2篇樊少博
  • 2篇费瑞
  • 1篇任彦锋
  • 1篇蔡凤龙
  • 1篇王洋
  • 1篇骆永娟
  • 1篇费鸿博
  • 1篇张洁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THE 22...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法舒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IL-6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中的作用及法舒地尔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男12例,女8例;UAP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将UAP组分为低、中、高危险组,其中低危险组20例,男13例,女7例;中危险组20例,男11例,女9例;高危险组20例,男12例,女8例。将UAP组配对分成:常规治疗组及法舒地尔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法舒地尔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同时将2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男15例,女5例。UAP组患者均给予扩冠、抗凝、调脂等常规治疗,法舒地尔治疗组加用法舒地尔注射液,即将该药2 m l加入生理盐水50 m l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14天。正常对照组、所有病例入选前及UAP患者治疗后于清晨取肘静脉血,采取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IL-6水平。结果治疗前UAP组血清IL-6水平均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SAP组血清IL-6水平均略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UAP组治疗前,高危险组患者血清IL-6水平均高于中危险组和低危险组(P<0.01),中危险组患者血清IL-6水平均高于低危险组(P<0.05)。法舒地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法舒地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P<0.05)。结论患者外周血中IL-6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法舒地尔具有抑制UAP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的作用;并且可通过抗炎途径治疗UAP。
费瑜吕丽丽张帆李淑梅费瑞倪梓元王莉蔡凤龙
关键词:法舒地尔不稳定型心绞痛IL-6
水溶性壳聚糖对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大鼠血管狭窄的抑制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水溶性壳聚糖(WSC)在血管狭窄方面的作用,阐明WSC对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的影响,为开发防治血管狭窄的高效低不良反应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5组:50、100和200mg.kg-1的WSC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采用球囊损伤大鼠腹主动脉内膜方法制备血管狭窄模型,对照组仅分离结扎右髂总动脉。造模后WSC各组经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50、100和200mg.kg-1浓度的WSC;模型组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次0.4mL,每天1次。每组按7、14和21d3个时点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常规HE染色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大鼠血管损伤形态,计算相对管腔面积,比较WSC对血管狭窄的抑制作用。结果: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对照组大鼠腹主动脉结构完整,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在第7天时腹主动脉血管内膜增生明显;第14天时可见内膜、中膜明显增厚,管壁局限性隆起;第21天内膜增厚,以平滑肌细胞为主,中膜细胞排列紊乱,有假腔形成。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第7天时内膜增生明显减轻,以100和200mg.kg-1 WSC组为最好;第14天时可见内膜、中膜增厚均不明显,但200mg.kg-1 WSC组仍可见大量排列紊乱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第21天时各浓度的WSC组均表现正常,其中以200mg.kg-1 WSC组更为明显。管腔相对面积比较,对照组大鼠管腔面积随术后时间变化不明显(P>0.05);模型组大鼠管腔面积在第7、14和21天时均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mg.kg-1 WSC组大鼠在第14天和第21天时,管腔面积有一定的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mg.kg-1 WSC组大鼠的管腔面积明显大于50mg.kg-1 WSC组,其中在第14天和第21天时的管腔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mg.kg-1 WSC组的管腔面积在多于14d时为最大,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
王朋费瑜吕丽丽张帆杨明王洋邓扬
关键词:水溶性壳聚糖腹主动脉球囊损伤血管狭窄
非右房入路二尖瓣置换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电解剖机制及射频消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价导管消融非右房入路二尖瓣置换术后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电解剖基质及射频消融。方法分析非右房入路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速消融病例,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心房,结合拖带标测,明确房速机制后进行线性及基质消融。结果共入选17例患者,其中间隔入路11例,左房入路6例。共诱发25种房速,其中间隔入路组诱发15种房速,大折返机制11例,局灶机制4例。左房入路组诱发10种房速。其中大折返机制6例。局灶机制4例。首次消融手术成功率94.1%(16/17)。平均随访(29±12)个月,有3例患者复发。手术成功率82.4%(14/17),2例进行二次消融后成功。结论非右房入路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速行导管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马薇卢凤民何乐张帆吴冬燕许静
关键词:瓣膜病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电解剖标测
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大鼠血浆NO水平的变化及WSC对其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NO在RS中的作用及WSC对其影响。方法将54只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WSC组,每组18只。其中,模型组和WSC组大鼠应用球囊导管拉伤法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结扎右髂总动脉。WSC组大鼠均于造模后开始灌胃给药,剂量为200mg/kg,1ml/次(50mg/ml),每日1次,模型组、假手术组在同等情况下给予蒸馏水,连续3周。各组按7d、14d、21d3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并静脉采血2ml,离心取上清-20℃保存待测。N0测定用硝酸还原酶法。结果第7d、第14d、第21d模型组的NO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两者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14d和第21dWSC组的NO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其中第21d与第7d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O参与了球囊损伤大鼠腹主动脉RS的病理过程,WSC对球囊损伤大鼠腹主动脉RS有保护作用。
任彦锋张帆王莉费鸿博王朋费瑜费瑞
关键词:一氧化氮水溶性壳聚糖
TNF-α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作用及法舒地尔对其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TNF-α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中的作用及法舒地尔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UAP患者60例,其中低、中、高危险组各20例;常规治疗组及法舒地尔治疗组各30例。2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UAP组患者均给予扩冠、抗凝、调脂等常规治疗,法舒地尔治疗组将法舒地尔注射液2 m l加入生理盐水50 m l,静脉滴注,2次/d,疗程14 d。正常对照组、所有病例入选前及UAP患者治疗后于清晨取肘静脉血,采取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结果 UAP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UAP组治疗前,高危险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中危险组和低危险组(P<0.01),中危险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低危险组(P<0.05)。法舒地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法舒地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P<0.05)。结论 UAP患者存在炎症反应;患者外周血中TNF-α表达水平与U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法舒地尔具有抑制UAP患者血清TNF-α水平升高的作用;并且可通过抗炎途径治疗UAP。
张帆费瑜吕丽丽李淑梅倪梓元王朋
关键词:法舒地尔不稳定型心绞痛TNF-Α
TNF-α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作用及法舒地尔对其的影响
王朋张帆任彦峰王莉
不同起搏部位的心室电机械同步性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心脏不同起搏部位对心室电及机械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0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因房室传导阻滞或心房颤动(房颤)伴缓慢心室率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53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位置分为希浦系统起搏24例,其中包括希氏束起搏(HBP)组14例,左束支起搏(LBBP)组10例;右室间隔起搏(RVSP)组15例;深部室间隔起搏(DVSP)组14例。测量术后QRS宽度及左室激动达峰时间(LVAT)。术后1年起搏器程控评价心室电极参数并行心脏彩超检查及临床不良事件随访。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并计算胸骨旁短轴水平左室18节段收缩期径向应变达峰时间平均值(Trs-AVG)、标准差(Trs-SD)及最大差(Trs-Dif),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情况。结果:患者术后QRS时限、LVAT、Trs-AVG、Trs-SD、Trs-Dif相比,HBP与LBBP起搏组无明显差异;DSVP组较希浦系统起搏组上述时限均延长并出现统计学差异。DVSP组较RVSP组患者上述时限均显著缩短,两组术后QRS时限:(120.7±7.4)ms∶(152.1±7.4)ms,LVAT:(80.6±6.6)ms∶(108.1±3.4)ms,Trs-AVG:(366.5±32.3)ms∶(422.3±43.9)ms,Trs-SD:(43.5±8.4)ms∶(67.6±9.7)ms,Trs-Dif:(146.6±35.3)ms∶(257.6±47.2)ms,P<0.01。起搏术后QRS宽度与Trs-SD强相关(r=0.895)。与LBBP、DVSP、RVSP组相比,HBP组导线起搏阈值高(2.4±0.9 V/0.4 ms),R波振幅低(4.6±1.1)mV,P<0.01。RVSP组患者术后LVEF较其余3组相比略减低(P=0.023),4组患者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希浦系统起搏及DVSP的左室电及机械收缩同步性均优于RVSP。
张洁吴冬燕何乐马薇骆永娟林云佳卢凤民张帆樊少博许静
关键词:生理性起搏心室同步性
心脏外科术联合迷宫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电解剖机制及射频消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导管消融心脏外科联合迷宫术后复发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电解剖基质及射频消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心脏外科联合迷宫术后复发房速消融病例,所有房速应用三维标测于双房电解剖标测,结合拖带标测,明确房速机制后进行线性及基质消融。结果共入选27例,诱发出33种心动过速。右房起源房速7例,所有右房起源房速均与切口和/或三尖瓣环大折返相关;左房房速26例,大折返机制15例,微折返机制11例。首次消融手术成功率93.9%(31/33)。平均随访(31±18)个月,有5例患者复发。2例进行二次消融,总体手术成功率81.5%(22/27)。结论心脏外科联合迷宫术后房速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马薇卢凤民何乐吴冬燕张帆樊少博许静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