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展青 作品数:5 被引量:36 H指数:3 供职机构: 揭阳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N末端B型钠尿肽原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关系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BNP)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方法:选取145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胱抑素C(Cys C)水平作为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伤标志,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53例)和非糖尿病肾病组(92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NT-BNP和IL-6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NT-BNP、IL-6水平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4652.8±354.8)ng/L比(1123.5±121.1)ng/L,(208.7±20.5)ng/L比(82.1±11.2)ng/L],两组比较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NT-BNP、IL-6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检测指标。 张展青 何立贺 何楷燕关键词:N末端B型钠尿肽原 白细胞介素-6 糖尿病肾病 白细胞介素27对成人脓毒症危重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7(IL-27)对成人脓毒症危重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02-2015-03间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4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诊断分为肺源性脓毒症组(62例)、非肺源性脓毒症组(37例)和非脓毒症组(55例)。分别比较3组患者符合SIRS指标及IL-27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肺源性脓毒症组患者体温符合SIRS诊断标准比例(67.74%)显著高于非肺源性脓毒症组(35.14%)与非脓毒症组(29.09%),非肺源性脓毒症组患者白细胞符合SIRS诊断标准比例(70.27%)显著高于肺源性脓毒症组(59.68%)和非脓毒症组(40.00%),P〈0.05。非肺源性脓毒症组患者IL-27水平为(3.9±1.1)μg/L,显著高于肺源性脓毒症组的(2.6±0.7)μg/L与非脓毒症组的(2.5±0.6)μg/L。肺源性脓毒症组患者PCT水平为(5.1±0.6)μg/L,非肺源性脓毒症组患者PCT水平为(5.2±0.7)μg/L,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的(4.1±0.4)μg/L,均P〈0.05。结论 IL-27联合PCT检测对评估成人SIRS患者发展为非肺源性脓毒症风险有重要作用。 张展青 何立贺 何楷燕关键词:脓毒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27 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的临床效果。方法103例超时间窗AP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52例)和单一组(5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单一组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行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且联合组NIHSS评分(8.67±2.91)分显著低于单一组的(14.75±3.69)分,ADL评分(88.25±4.11)分显著高于单一组的(68.32±4.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Hcy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超时间窗APCI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清NSE、Hcy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可供临床参考。 林凯胜 韩巧琳 彭扬君 杨白杨 林东 陈栎 张展青 黄晓新关键词:双联抗血小板 红细胞参数计算公式对儿童β-地中海贫血诊断的意义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计算公式对儿童β-地中海贫血(β-TT)诊断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0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β-TT 104例,缺铁性贫血(IDA)96例。将相关的红细胞参数分别代入Green and King指数(GKI)及Mentzer指数(MI)计算得出相应的结果。分别以GKI=65(β-TT≤65,IDA>65)、GKI=73(β-TT≤73,IDA>73)、MI=13(β-TT≤13,IDA>13)为诊断界值,比较这3种方法对于鉴别β-TT和IDA的敏感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约登指数(Y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分析影响鉴别效能较好的计算公式的准确性的可能因素。结果本地区儿童β-TT基因缺陷类型以CD41-42(-TTCT)杂合突变、IVS-Ⅱ-654(C→T)杂合突变和CD17(A→T)杂合突变为主。MI(β-TT≤13,IDA>13)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GKI(β-TT≤65,IDA>65或β-TT≤73,IDA>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的AUC为0.840;以MI=13为最佳界值,YI=63.06%。年龄≤4个月的患儿使用MI的准确性偏低(P<0.05),性别和检测前是否使用铁剂治疗对MI的准确性无影响(P>0.05)。结论MI(β-TT≤13,IDA>13)对于鉴别β-TT和IDA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保障MI的准确性,建议适用年龄>4个月,对于年龄≤4个月的患儿建议联合血红蛋白电泳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黄育涛 陈晓榆 张展青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 儿童 红细胞参数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检测分析 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检测94例肝硬化患者PT、APTT、TT、FIB,采用ABX-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T、APTT、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FIB及PL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肝硬化合并出血组PT、APTT、TT高于无出血组,FIB及PLT低于无出血组(P<0.05)。结论及时对肝硬化患者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有利于了解其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诊断。 林壮琼 张展青关键词: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