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用药
  • 2篇合理用药
  • 2篇儿科
  • 2篇儿童
  • 2篇处方
  • 1篇电子处方
  • 1篇多因素干预
  • 1篇性发育
  • 1篇性发育异常
  • 1篇学科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药房
  • 1篇药师
  • 1篇医患
  • 1篇医患关系
  • 1篇医疗纠纷
  • 1篇医疗纠纷管理
  • 1篇因素干预

机构

  • 8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8篇张小同
  • 3篇刘美玲
  • 1篇王玉梅
  • 1篇高向波
  • 1篇傅君芬
  • 1篇袁金娜
  • 1篇叶肖栗
  • 1篇汪伟
  • 1篇王珏
  • 1篇杨莉丽

传媒

  • 2篇浙江医学
  • 2篇西北药学杂志
  • 2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二十一届全...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0
  • 3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儿科医疗纠纷管理中的应用
2019年
探索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儿科医疗纠纷或不良事件管理体系中的实践应用,对引起儿科医疗纠纷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导致医疗纠纷的规律性问题。方法:对2015年1月一2017年12月某儿科医院的医疗纠纷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管理前后,儿科发生医疗纠纷的数据比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2016年通过医疗安全讨论会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以来,该年度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较2015年明显下降,2017年较2016年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亦有所下降,绝对数量似乎在增加,但通过管理实际发生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儿科医疗纠纷管理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能有效的找出问题,从系统上得以解决,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或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服务意识,重视业务素质培训,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做好医疗质量考核,完善医疗纠纷早期干预机制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改善医患关系的主要措施。
张小同
关键词:医患关系
多因素干预对处方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处方书写规范和合理用药。方法:根据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处方点评情况,对处方合格率、不合格处方各种类型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后的处方合格率分别为90.36%和95.1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适当及时的多因素干预,对提高处方质量有明显作用。
张小同高向波王玉梅
关键词:多因素干预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不合格儿科电子处方的分析及对策
2009年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门诊不合格儿科电子处方的构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11月-2008年10月所有不合格处方(共11272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总不合格处方中,形式不规范处方占2.35%;用药不合理处方占97.65%,其中前3位分别是用法剂量不当占57.94%,剂型、给药途径不当占17.55%,药物与年龄不符占7.25%。结论医院处方在形式上已基本合格,但仍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需采取相应对策以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
张小同刘美玲王珏
关键词:儿科电子处方处方分析合理用药
家长对于儿童使用抗生素认知行为的调查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了解患儿家长对于儿童使用抗生素的认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和不良反应的产生。方法:对2008年10月1日~10月27日来我院就诊的180位患儿的家长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7份,调查结果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家长对儿童使用抗生素的正确认知率为71.1%,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R=0.351,P<0.05)。71.9%的家庭备有抗生素,54.5%的家长自主对子女使用过抗生素,18%的家长会给子女服用成人抗生素;自主用药行为主要与性别相关,以女性比例为高(R=0.232,P<0.05)。结论:家长在儿童使用抗生素的认知和行为方面均存在严重的问题,需要开展有效的合理用药宣传教育。
刘美玲张小同杨莉丽
关键词:抗生素儿童问卷调查
综合药房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考察综合药房管理模式的运行效果,促进其更加趋于完善。方法结合我院实践,对综合药房管理模式的优势和弊端进行分析。结果综合药房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细化药房管理、审核中西药配伍和提高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存在优势,但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容易出现处方调剂错误。结论综合药房的利大于弊,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采用或借鉴综合药房管理模式,但需做好相关工作。
刘美玲叶肖栗张小同
关键词:综合药房
药师开展儿科用药健康教育的实践和体会
@@目前,上市药物品种繁多,许多药品广告及说明书对不良反应书写不详,尤其在儿童用药方面缺乏充足的资料和数据,导致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增加。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各个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其合理用药问题...
张小同
关键词:药师儿科用药健康教育
文献传递
伴不同gH基因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伴不同gH基因型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留取2013年7月至2019年2月住院的新诊断ITP且HCMV DNA检测阳性的儿童尿液,作gH分型,根据gH分型将患儿分为gH1组和gH2组。收集临床资料和至少3个月的随访资料。采用χ^2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分析gH基因型分布与ITP临床表现、预后的差异。结果共入组41例新诊断ITP伴HCMV感染患儿。其中gH1型26例(63.4%),gH2型15例(36.6%)。男女比例1.9:1,两组男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26比12/15,P>0.05)。gH1组月龄3.5(0,15)个月,和gH2组[月龄4.0(0,15)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H1比例在先天性感染组(5/6)、围生期感染组(7/10)和生后感染组(14/25)中均高于gH2型,但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内gH2组血小板完全恢复率(25/26)较gH1组(10/15)低(P<0.05)。结论ITP患儿伴HCMV感染的糖蛋白基因型以gH1型多见,ITP伴gH2型HCMV感染发展为持续性ITP可能性较大。
张小同陈露燕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包膜糖蛋白血小板减少症
多学科诊疗在儿童性发育异常诊疗中的探索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介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性发育异常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多年来的建设经验,探讨如何打造符合国内儿童专科医院医疗环境的MDT管理模式,规范MDT流程,提高MDT工作效率,提升儿科疑难复杂危重诊疗能力,推进医院内涵质量建设,最终形成医院多学科协作新生态。
张小同王诙译袁金娜汪伟傅君芬
关键词:性发育异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