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宁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地平
  • 2篇药剂学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体外
  • 2篇体外释放
  • 2篇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溶出度
  • 1篇沙坦
  • 1篇湿法研磨
  • 1篇释放度
  • 1篇体外释放度
  • 1篇片剂

机构

  • 5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锦州医学院

作者

  • 5篇张宁
  • 2篇唐星
  • 1篇王艳娇
  • 1篇赵春杰
  • 1篇孙进
  • 1篇吴学明
  • 1篇谷艳
  • 1篇何海冰
  • 1篇聂淑芳
  • 1篇郑启兰
  • 1篇郭海燕
  • 1篇宋欣鑫
  • 1篇潘卫三
  • 1篇于红霞
  • 1篇侯鹏
  • 1篇吴昊
  • 1篇孙帅

传媒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中国药剂学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7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吲哚布芬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制备一种工艺简便、易于放大生产的吲哚布芬缓释微丸。方法结合流化床的底喷技术与液相层积法进行空白丸芯上药制备载药微丸,以新型水分散体Kollicoat~SR30D为包衣材料制备缓释微丸,考察包衣处方因素、热处理条件和释放介质等因素对释放度的影响。采用BET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衣膜孔隙度和比表面积,探讨致孔剂对衣膜孔隙度的影响机制。初步考察微丸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并推测其体外的释放机制。结果吲哚布芬缓释微丸圆整度良好,包衣膜光滑完整,载药质量分数约为50%,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中均能保持稳定的释药特性。致孔剂的添加能够增加衣膜内部的孔容及孔隙数量,从而显著增加膜层的比表面积。微丸体外释药机制符合一级动力学。结论所制得的吲哚布芬缓释微丸释药平稳、性质稳定、制备工艺简便、易于操作。
孙帅郭海燕张宁何海冰唐星王艳娇
关键词:吲哚布芬缓释微丸流化床体外释放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片剂中奥美沙坦酯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含量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片剂中奥美沙坦酯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含量。方法采用Thermo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5 mmol·L-1磷酸二氢钾(p H=2.5)(体积比48:52),流速为1.0 m 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为30℃。结果奥美沙坦酯质量浓度在0.01~0.5 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71%;苯磺酸氨氯地平质量浓度在5.000~125.0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06%。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复方片剂中奥美沙坦酯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含量。
张宁孙进
关键词:药剂学高效液相色谱法奥美沙坦酯苯磺酸氨氯地平
尼索地平双层渗透泵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的考察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 对尼索地平双层渗透泵片的处方工艺和体外释放进行研究。方法 以自制片与国外上市缓释片体外释药数据的相似因子为评价指标 ,采用正交设计对处方进行了优化。结果 最优处方组成为 :包衣膜重 2 3.0mg ,氯化钠 13.5mg ,PEO4 4 .5mg。最优处方的 3批样品在 14h内呈现零级释放特征 ,体外释药特征与国外缓释片相似 (f2 =6 8.1)。
吴学明聂淑芳张宁郑启兰侯鹏潘卫三
关键词:体外释放度正交设计NP
胃痛平糖浆的质量标准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建立胃痛平糖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法,以Diamonsil C18柱,甲醇-乙腈-水-三乙胺(体积比为70.0∶10.0∶20.0∶0.2)为流动相,在270 nm检测波长处,测定白屈菜红碱的含量,同时对白屈菜进行薄层鉴别。结果白屈菜红碱在0.312-20.0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0%,RSD为1.9%(n=9),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可有效控制制剂质量 。
宋欣鑫张宁吴昊谷艳赵春杰
关键词:白屈菜红碱高效液相色谱法
湿法研磨技术提高硝苯地平溶出度的研究
2014年
目的采用湿法研磨技术,对硝苯地平做速释化处理。方法比较了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泊洛沙姆(poloxamer,F68),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聚维酮(povidone,PVP)4种常用水溶性辅料与硝苯地平共研磨物的溶出度,粒径分布,并运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及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XRD)对研磨后的药物物理性质做了鉴别。此外,对HPMC研磨液的室温稳定性做了测定。结果经湿法共研磨后,硝苯地平的粒径显著减小,溶出加快,但是药物晶型经研磨后并未发生变化。HPMC研磨液室温放置两个月溶出未发生变化。结论湿法共研磨技术能显著增加难溶性药物硝苯地平的溶出度,进而有望解决其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
于红霞张宁唐星
关键词:药剂学硝苯地平DSCXR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