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学东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眩晕
  • 2篇直肠
  • 2篇直肠肿瘤
  • 2篇肿瘤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肿瘤
  • 2篇肠肿瘤
  • 1篇大隐静脉
  • 1篇大隐静脉曲张
  • 1篇修补术
  • 1篇眩晕患者
  • 1篇隐静脉
  • 1篇预后
  • 1篇预后研究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大隐静...
  • 1篇张力疝修补术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 1篇直肠癌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6篇张学东
  • 3篇吴殿文

传媒

  • 2篇健康之路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 1篇心血管外科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年
目的:对结直肠肿瘤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并评估方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16例结直肠肿瘤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对其分组,各组58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腹腔镜治疗。结果:临床指标方面,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t检验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3.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23%,X^2检验组间,证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肿瘤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效果显著,且各项指标方面相比单纯腹腔镜治疗方案,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张学东吴殿文桑畅野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腹腔镜结肠镜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2例HS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法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2种试验方法检查后诱发水平向地性眼震18例,采用Lempert的Barbecue翻滚疗法复位治疗;诱发水平背地性眼震14例,3例在变位试验过程中直接转换为向地性眼震并行Barbecue翻滚疗法复位治疗,11例采用Gufoni疗法转换眼震方向,转换成功8例并行Barbecue翻滚疗法复位治疗。32例HSC—BPPV治疗后1周总有效率为75.0%(24/32),3个月总有效率为84.4%(27/32)。经半年随访有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2.5%。结论HSC—BPPV的诊断和治疗需首先明确不同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判别耳石位于半规管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发病机制类型,进而选择合适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
张学东
关键词:耳石复位
基层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眩晕患者病因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耳鼻喉科门诊以眩晕症状就诊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总结2012-2014年以眩晕症状为主诉就诊于耳鼻喉科的18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3组,结合检查结果分析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青年组(45岁以下)颈性眩晕及不明原因眩晕所占比例最高,中年组(46~59岁)以BPPV所占比例最高,老年组(60岁以上)以后循环缺血所占例最高。结论不同年龄患者引起眩晕的病因复杂多样,基层医院医生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不同年龄组眩晕的特点对眩晕病因进行综合分析。
张学东王秀华
关键词:眩晕病因分析
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在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实践和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在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实践途径和价值表现。方法以2017年5月-2019年10月54例确诊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并分组治疗,拟定手术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为对比参数。结果相较于常规组,研究组手术治疗和疗效均处于明显优势(P<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予以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具备普及的经济、群众和价值基础。
张学东吴殿文
关键词: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
腹股沟疝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效果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疗效,为今后治疗腹股沟疝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和住院接诊的腹股沟疝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疝修补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手术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手术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32.31±3.92)、平均住院时间(2.13±0.64)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年随访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13%)、复发率(1.56%)均低于对照组(10.94%、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疝修补术,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张学东
关键词: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
年龄对转移性结直肠癌不同治疗方法的影响及预后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年龄与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治疗方式选择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我们从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NCDB)中选择了2004~2014年mCRC的患者,总数为43977人,将患者分为三个年龄组:18~49岁、50~75岁和>75岁。分别描述了每个治疗类别的患者百分比,包括仅原发性肿瘤切除术(PTR)、仅化疗和PTR加化疗。在调整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因素后,计算并比较不同年龄组和治疗组的限制平均生存时间(RMST)。结果18~49岁年龄组的大多数患者(61.8%)接受PTR联合化疗,50~75岁年龄组约有53.3%的患者接受PTR联合化疗,>75岁年龄组大约有34.7%接受PTR联合化疗。在研究期间,所有年龄组的mCRC患者,PTR加化疗组呈下降趋势,而仅化疗组呈上升趋势。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PTR加化疗在所有年龄组中的生存率最高。除了18~49岁组的患者外,化疗与仅PTR相比具有更高的生存时间。在接受PTR加化疗治疗的患者中,与其他治疗相比,18~49和50~75岁组的围手术期化疗的患者可以获得更长的生存期,但>75岁组的化疗与否和生存期无关。结论尽管mCRC患者PTR加化疗呈下降趋势,但是其在所有年龄组中显示出最大的生存获益。不同的年龄组在接受特定的MDT治疗后的获益存在差异。
张学东白峻阁刘正吴殿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年龄转移性结直肠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