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子珍

作品数:17 被引量:170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城乡
  • 5篇城乡产业
  • 3篇区位
  • 3篇区位选址
  • 2篇信息网络
  • 2篇一体化
  • 2篇优化配置
  • 2篇增长极
  • 2篇中国城
  • 2篇中国城乡
  • 2篇中国经济
  • 2篇企业
  • 2篇资源优化
  • 2篇资源优化配置
  • 2篇经济区
  • 2篇经济增长
  • 2篇MALMQU...
  • 2篇城乡产业一体...
  • 1篇信息网络化
  • 1篇信息网络技术

机构

  • 12篇山西财经大学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张子珍
  • 2篇李忠民
  • 1篇冯晓棠
  • 1篇秦晓娟

传媒

  • 4篇经济问题
  • 2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统计与信息论...
  • 1篇科技情报开发...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西安财经学院...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广东财经大学...
  • 1篇统计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设计研究——基于“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引量:28
2020年
“翻转课程”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现代化网络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针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设计的必要性,主要从课前导学设计、知识构建、课内探习、知识应用与创新、课后反思五方面对课程进行了创新与设计。“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子珍冯晓棠师晓华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中国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影响
2016年
城乡产业一体化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反映了城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城乡产业关联性逐渐增强的过程。根据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科学内涵,城乡产业一体化是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提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可将各地区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城乡产业互动起步阶段。
张子珍
关键词:城乡产业结构中国国情产业关联性
基于企业区位选址的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城乡产业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就会在城乡寻找最佳区位,城乡产业一体化的推进过程就是企业进行区位选址的过程。运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方法,构建了包括城市集聚不经济和信息网络化变量的CICP新经济地理模型,引入这两个因素使模型更加贴近于现实。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企业在城乡的区位选址活动呈现出"分散—集聚—再分散"发展趋势;城市集聚不经济与信息网络化成为企业区位选址和空间布局的分散力量;城乡产业一体化推进中,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发展态势,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是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分娩期"。在此基础上,对企业集聚与扩散发展阶段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中国东、中、西地区企业出现了集聚与扩散并存的局面。
张子珍
关键词:城乡产业一体化信息网络化
经济增长极理论在中国的运用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增长极理论是一种非均衡发展理论,如今已成为发展经济学中关于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政策,都发挥了明显的指导作用。介绍了国内学者对增长极理论在中国的具体运用的研究情况,包括在特定的开放区域对经济增长极的研究、在欠发达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研究以及关于经济增长极的总体战略布局和设想。
张子珍
关键词:非均衡发展理论经济增长极理论
资源禀赋、能源增长极与大关中经济发展研究
目前我国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增长极率先发展的经济格局;与陕西同处西部的成渝经济区力图打造成“中国第四增长极”;与陕西同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河南,也把中原城市群建设作为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武汉城市圈、长株...
张子珍
关键词:资源禀赋
文献传递
城乡产业互动视角下企业区位选址影响因素演变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企业区位选址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决策过程,以城乡产业互动为研究视角,在归纳传统企业区位选址影响因素基础上,对新形势下企业区位选址影响因素进行创新性探讨,对包括传统影响因子、新形势下影响因子和制度影响因子三个层次的企业区位选址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阐释,并采用1990-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对阐述部分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理论部分阐述的合理性。研究表明:新形势下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企业区位影响的变化,在弱化传统区位影响因素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区位因素;城乡产业互动背景下便利的交通通讯、发达的网络环境,会改变企业"实体"约束,在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城市企业空间组织在农村会出现"分散的集中",使企业在农村分散化布局成为可能。
张子珍
关键词:信息网络技术城乡产业互动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陕西经济增长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陕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省份之一,其经济增长与本地人力资本水平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人力资本各项指标对陕西经济增长的影响,说明不同指标对陕西经济增长效应差异性,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提升陕西省人力资本水平的政策措施。
李忠民张子珍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测度及路径优化——以山西省为例被引量:17
2020年
在探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现状及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DEA-Tobit两步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2009—2018年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了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教育投入水平显著正相关,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具体因素在不同地区各有不同。
张子珍于佳伟杜甜
关键词:资源优化配置MALMQUIST指数DEA-TOBIT
资源型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组成模型及发育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凸显使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受到严峻考验,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成为当今世界产业格局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对资源型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界定及内涵阐述的基础上,构建资源型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组成模型,提出生态系统由原生产业系统、资源环境系统、外生产业系统、共生产业系统和智力产业5大子系统组成,并进一步论述各子系统的具体构成,提出只有5大子系统有序协调才能实现整体最优发展目标。以典型的资源型区域山西为例,对其产业生态系统进行发育评价并得出相应结论。
张子珍
关键词:资源型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发育程度
全球经济失衡下的中国经济区域重构被引量:5
2007年
依据资源禀赋理论和区位理论,按照同质性与集聚性原则相结合的区域划分方法,构建了以泛珠三角经济区、大东北经济区为左、右前翅,泛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为左、右后翅,亚欧大陆桥中国经济区为躯干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区划,以期形成“龙头带动、产业协同、利益共享、优势互补”的地域分工和协作紧密型经济区,最终实现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
李忠民张子珍
关键词:经济区划统筹发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