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明 作品数:13 被引量:255 H指数:7 供职机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经济管理 水利工程 艺术 更多>>
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 被引量:103 2011年 在解读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的基础上,根据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业务管理、旅游经营、公众服务、决策支持的需要,探讨了智慧景区的内涵;然后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提出了智慧景区建设的总体框架,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共享服务设施3个平台,资源保护系统、业务管理系统、旅游经营系统、公众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五大系统,以及管理政策、运行机制、资金投入、信息技术、规范标准、人才队伍和安全保障7项保障。同时,构建了智慧景区涵盖网络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决策层5个层次的体系结构,并分析了构建智慧景区的3个突出优势。对于我国智慧景区的规划与建设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党安荣 张丹明 陈杨关键词:风景园林 体系结构 共享服务 决策支持 空间信息技术辅助文化遗产保护 论文结合具体案例,论述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的应用.作者首先总结了空间信息技术的特点,概括为信息获取的客观性、信息定位的精确性、信息管理的灵活性、信息分析的空间性以及信息表达的直观性;然后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对技... 党安荣 陈杨 张丹明关键词:资源保护 空间信息技术 文献传递 空间信息技术辅助文化遗产保护 论文结合具体案例,论述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的应用。作者首先总结了空间信息技术的特点,概括为信息获取的客观性、信息定位的精确性、信息管理的灵活性、信息分析的空间性以及信息表达的直观性;然后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对技... 党安荣 陈杨 张丹明关键词:空间信息技术 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景观 历史文化名城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规划设计中的融合——《应对地球危机的设计之道》书评 2019年 《应对地球危机的设计之道》,是一部基于美国实践案例,从多领域、跨学科的角度介绍可持续发展理念、原则、思考方式在城乡规划设计领域中应用的专著。该书从作者本人对项目、事件、经历的亲身体验出发,讨论了在可持续规划设计中考虑地域主义、社会公平、历史文脉的重要性,也对低碳城市、雨水利用、下一代基础设施等可持续发展导向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展开了详细说明。对于建筑、景观、规划专业的在校学生或刚刚从事规划、设计实践的青年从业人员而言,该书有助于他们快速了解相应的理念和知识,并运用在可持续导向的规划、设计之中。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该书特点、内容的评述,以及对作者主要观点的总结,为需要了解此书的青年读者提供总体的介绍与参考。 张丹明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斯坦纳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景区管理与服务探讨 被引量:30 2016年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智慧景区的发展既赢得机遇又面临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智慧景区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深化发展,首先从"制定智慧景区发展规划、完善景区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景区智慧应用体系"3个层面分析"十二五"以来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成就,并从景区资源保护、业务管理和游客服务等3个视角分析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背景下智慧景区发展的困惑;然后论述智慧景区时空大数据的内涵、类型与特点,明确景区时空大数据包括2大类、10中类、30小类,具有多源性、客观性、动态性、现势性和精细性等5个突出特点;最后从景区资源保护的精明化、业务管理的精细化、大众服务的精准化3个维度,提出智慧景区发展的趋势。 党安荣 张丹明 马琦伟 李娟关键词:精细管理 景观水文与历史场所的融合--清华大学胜因院景观环境改造设计 被引量:41 2014年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饱受雨洪内涝问题困扰,许多老旧街区尤其严重。景观水文理念强调将场地产—汇流分析及雨洪管理策略与场地景观设计相结合,以达到解决内涝、营造水景观、塑造场地精神等多重目标。以清华大学胜因院景观环境改造项目为例,具体探讨如何在一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内涝场地上,通过一系列雨水花园的建设和相关雨洪管理措施的应用,使最低洼片区能够解决2年一遇以下的暴雨内涝问题,并使雨洪管理措施与历史景观环境融为一体,达到空间序列重构、功能转换、文化符号等设计目标。 刘海龙 张丹明 李金晨 颉赫男关键词:风景园林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结合具体案例,论述空间信息技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的应用。作者首先总结了空间信息技 术的特点,概括为信息获取的客观性、信息定位的精确性、信息管理的灵活性、信息分析的空间性以及信息表达 的直观性;然后分析了历史文化遗产... 党安荣 陈杨 张丹明关键词:HERITAGE CORRIDOR 村落文化景观形成机制的时空特征探讨——以诺邓村为例 被引量:16 2013年 村落文化景观包括自然本底、地域文化和物质环境3个支点,前两者分别对应的空间特征与时间特征,是剖析村落文化景观形成机制的重要因素,而物质环境的空间特征是在时间特征的持续中逐渐显现的。以诺邓村为例,综合运用GIS的分析方法与人类学的描述方法,通过对应"时间点"的空间特征分析与对应"时间段"的时间特征分析,阐明了村落文化景观的形成机制。该方法在人居环境的研究中同样适用,还可以随着研究尺度的变化而扩展。时空特征不仅可以作为村落文化景观研究的切入点,也能够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多学科属性吻合。 杨宇亮 张丹明 党安荣 谢浩云关键词:风景园林 村落文化景观 地理环境 地域文化 智慧黄山景区总体规划(2011-2015) 被引量:4 2014年 一、立项背景
黄山是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桂冠的著名风景名胜区.其数字化建设起步于2005年初完成的《黄山风景区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2005—2010年)。该规划以国家风景名胜区数字化建设理念为指导,以黄山风景区数字化建设现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加强资源保护. 党安荣 王国银 梁焱 王国银 彭霞 梁焱 张丹明 陈杨 张艳 刘德昌 刘涛 汪华军 陈杨 师永强 张艳关键词:黄山风景区 国家风景名胜区 世界地质公园 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多学科视野下村落文化景观形成机制的实证探讨 被引量:9 2012年 村落文化景观是地理环境("看得见的手")与地域文化("看不见的手")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概念具有多学科属性,对应着地理科学、人文科学与建筑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研究综合运用G I S技术、历史人类学视野与建筑学的描述性方法,以诺邓村为例探讨村落文化景观的形成机制。通过不同学科的研究结论是可以相互印证的。这一过程表明,两只"手"自始相伴、相互交织,是村落文化景观形成的内在逻辑机制。 杨宇亮 党安荣 张丹明 谢浩云关键词:村落文化景观 地理环境 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