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时萱

作品数:43 被引量:321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军内科研计划重点项目军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学成
  • 23篇化学成分
  • 9篇化学成分研究
  • 8篇黄酮
  • 5篇双氢黄酮
  • 5篇挥发油
  • 5篇活性
  • 4篇中药
  • 4篇番荔枝
  • 4篇番荔枝科
  • 3篇多糖
  • 3篇心叶淫羊藿
  • 3篇淫羊藿
  • 3篇云芝
  • 3篇肿瘤
  • 3篇挥发油成分
  • 3篇活性成分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淫羊藿甙

机构

  • 42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解放军第30...
  • 2篇解放军第30...
  • 2篇解放军第45...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40...
  • 1篇北卡罗来纳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3篇廖时萱
  • 13篇吴久鸿
  • 12篇梁华清
  • 12篇毛士龙
  • 10篇陈海生
  • 6篇苏中武
  • 6篇朱洪平
  • 4篇胡正波
  • 2篇宓鹤鸣
  • 2篇郑水庆
  • 2篇谭建权
  • 2篇易杨华
  • 2篇郑茂荣
  • 2篇张尊祥
  • 2篇杨根金
  • 2篇张灿坤
  • 2篇杨慧武
  • 1篇姚建忠
  • 1篇曾国钱
  • 1篇陈明

传媒

  • 9篇药学学报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中草药
  • 3篇药学实践杂志
  • 3篇药学情报通讯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Journa...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药材
  • 1篇现代应用药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全国生化药物...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10篇1994
  • 4篇1993
  • 3篇1992
  • 3篇1991
  • 3篇199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蓝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6
1993年
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Nees)O.Ktze.系爵床科植物,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各地。马蓝有泻火、解毒、凉血等功效,是大青叶、板蓝根药材及制剂的主要来源之一。常用于治疗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等疾病。化学成分据报道有氨基酸、靛蓝、靛玉红、色胺酮、β-谷甾醇、羽扇豆醇、白桦脂醇、羽扇酮。在我们的研究中除得到羽扇豆醇(Ⅰ)、白桦脂醇(Ⅱ)。
李玲梁华清廖时萱乔传卓杨根金董同义
关键词:化学成分
川赤芍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6
1993年
从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根中分离出β—谷甾醇,β—谷甾醇—α—葡萄甙,芍药甙,氧芍药甙和蔗糖。其中β—谷甾醇—α—葡萄糖甙和蔗糖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脂溶性部位经GC-MS联用仪分析,鉴定出7种化合物:十九碳烷,棕榈酸乙酯,棕榈酸,顺△^(9.12)十八碳二烯酸,二十四碳烷,二十五碳烷和二十六碳烷。
陈海生廖时萱洪志军
关键词:化学成分
陵水暗罗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10
1994年
从陵水暗罗(polyalthianemoralisA.etDC)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五个化合物。经光谱(UV,IR,1H-NMR,13C-NMR,DEPT和MS)解析和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暗罗素(zincpolyanemine,PN1),2-巯基吡啶-N-氧化物铜盐(PN2),β-谷甾醇(PN3),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PN4)和2-巯基吡啶-N-氧化物-2-S-β-D-吡喃葡萄糖甙(PN5),其中PN5为新化合物,PN2为新天然产物。PN1和PN2有较强抗疟、防霉杀菌作用。PN5的抗疟、防霉试验尚在进行中。
姚建忠梁华清廖时萱
关键词:巯基吡啶皂甙
中药玉竹有效成分研究被引量:79
1994年
自江苏海门产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Mill.)Druce]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六个单体化合物,根据化学性质和光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S-A)),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S-B),25(R,S)螺甾-5-烯-3β-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吡喃半乳糖甙(POD-I),25(R)螺甾-5-烯-3β,14a-二醇-3-0-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甙(POD-II),25(R,S)螺甾-5-烯-3β,14a-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甙(POD-III)和25(R,S)螺甾-5-烯-3β-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哺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甙(POD-IV)。POD-?
林厚文韩公羽廖时萱
关键词:玉竹甾体皂甙化学成分
假鹰爪属中草药高效抗肿瘤活性物质及其资源利用被引量:2
2004年
对中国假鹰爪属中草药进行了资源调查及原植物鉴定,对假鹰爪、毛叶假鹰爪、大叶假鹰爪和云南假鹰爪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活性研究.研究获得了结构新奇之黄酮及类黄酮类化合物,特别是获得了3种全新骨架(新结构类型)之化合物.对所得五十余种化学成分进行了抗肿瘤和抗艾滋病毒活性筛选.部分化学成分显示了较强的抗肿瘤和抗艾滋病毒活性.其中,先导化合物毛叶假鹰爪素C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显著细胞毒活性(ED50<4.0μg/ml)并具有逆转多药耐药性产生的作用.该项目结合中医药理论,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中国民族民间药物中发现了新型抗肿瘤先导化合物,所发现的全新化合物丰富了中药化学的内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为开发创制我国新型天然抗癌药物,开发西南部中药资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先导模式.
吴久鸿毛士龙易杨华廖时萱苏中武宓鹤鸣郑水庆梁华清兰传青王夕红后藤享子白木宏明李国雄
关键词:抗肿瘤抗艾滋病毒
大花哥纳香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9
1999年
自云南西双版纳的大花哥纳香茎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IR、MS、~1H,^(13)C  NMR),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双氢黄酮(Ⅰ)、10-氨基-2,4-二甲氧基菲-1-羧酸内酰胺(Ⅱ)、胡萝卜苷(Ⅲ)、β-谷甾醇和豆甾醇(Ⅳ、Ⅴ),其中化合物Ⅱ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胡正波廖名龙李航廖时萱
关键词:化学成分
假鹰爪双氢黄酮素Ⅱ:从假鹰爪中获得的新双氢黄酮
1997年
从假鹰爪根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双氢黄酮,根据波谱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为7-羟基-5-甲氧基-8-甲酰基-6-甲基双氢黄酮,命名为假鹰爪双氢黄酮素Ⅱ。
吴久鸿廖时萱
关键词:番荔枝科中草药
黄花远志根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被引量:32
1996年
从黄花远志(PolygalaarillataBuch-Ham.)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光谱(UV,IR,MS, ̄1HNMR,DIFNOE和 ̄(13)CNMR)解析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酮(I)、1,7-二羟基-2,3-亚甲二氧基酮(II)、1,6,7-三羟基-2,3-二甲氧基酮(III)、对羟基苯甲酸(IV)、远志醇(V)、豆甾醇(VI)、豆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VII)。其中,II和III为新化合物,VI和VII为旨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I~III有抑制醛糖酶的作用。
毛士龙廖时萱吴久鸿梁华清陈海生张灿坤
关键词:化学成分植物药
明党参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9
1993年
明党参是一种常用中药,为伞形科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 vrnioides H. Wolff.)的根。具有补气生津、和胃解毒、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强壮筋骨的功效。明党参的化学成分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采用乙醇提取、薄层分离和柱层析方法,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根据熔点、紫外、红外、核磁。
周萍廖时萱陈海生朱可郑汉臣
关键词:明党参化学成分
民间药黄花远志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黄花远志(Polygala arillta BenthHam.),别名鸡根等,为远志科(Polygalaceae)远志属植物,分布于陕西、华东、湖北、西南省区,主产云南省中、南部地区。药用其根及茎,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肝炎、肺炎、风湿疼痛、产后虚弱等,具有活血止瘀,消炎止痛,补气健胃等功效。而其化学成分方面的具体研究工作,国内尚未见报道。 黄花远志干燥根及茎的粗粉5kg,用9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浓缩得浸膏,TLC初步试验。
毛士龙廖时萱张灿坤
关键词:民间药中药化学成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