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了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种凤尾藓属(Fissidens)植物,其中内卷凤尾藓济州岛变种(F.involutus Wilson ex Mitt.var.jejuensis Y.-J.Yoon,B.C.Tan&B.-Y.Sun)为中国首次报道,该变种此前只分布在日本和韩国,其特征是背翅基部明显下延,鞘部细胞的每个角都有1个不明显的疣。异形凤尾藓(F.anomalus)和锐齿凤尾藓(F.serratus)为浙江省新记录。在该保护区,凤尾藓属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分布。与我国东南部地区其它保护区相比,乌岩岭的凤尾藓多样性仅次于广西的雅长自然保护区。而且,这一地区凤尾藓的多样性并没有表现出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增加的趋势。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东南部地区凤尾藓的调查和研究。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频繁,原生植被物种多样性受人为干扰严重。作为古老的孑遗植物,蕨类植物对生长和繁殖环境要求严格,能够灵敏地指示环境变化。为摸清上海市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团队在上海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内展开长期定点监测,期间在奉贤区西渡街道辖区发现了上海蕨类植物新记录种——柄叶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petiolatum Hook.)。文章对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和发现生境进行描述,讨论了Flora of China与《云南植物志》对其形态描述的差异,认为《云南植物志》中的描述与原始发表文献和模式标本更为接近,即该种的重要特征为其不育叶的基部下延呈柄状。柄叶瓶尔小草在江浙沪地区亦属首次报道,此次发现扩大了该种向东和北的分布记录,对研究蕨类区系分布有推进作用;瓶尔小草属植物近年来在华东地区较为罕见,本次发现地位于上海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内的生态公益林,彰显了上海城市森林建设的生态效能。最后,建议将保护珍稀物种及其生境的理念融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为指导大都市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