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封艳梅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2篇艺术

主题

  • 4篇文化
  • 3篇尤今
  • 3篇小说
  • 2篇审美
  • 2篇诗歌
  • 2篇美学
  • 1篇当代诗
  • 1篇当代诗歌
  • 1篇颠倒
  • 1篇形态论
  • 1篇野兽
  • 1篇意象
  • 1篇译文
  • 1篇隐喻
  • 1篇语言
  • 1篇月报
  • 1篇哲思
  • 1篇哲学
  • 1篇直面
  • 1篇直面现实

机构

  • 7篇广西师范学院
  • 4篇广西民族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封艳梅
  • 2篇谢永新

传媒

  • 2篇电影评介
  • 2篇广西教育学院...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中国民族博览
  • 1篇华文文学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青年与社会
  • 1篇文化与传播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4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黄金时代》里的蒙太奇手法
2014年
蒙太奇是来自电影艺术的名词,意指拼贴、组合等手法,但蒙太奇式的艺术思维古已有之,且普遍存在。王小波的小说艺术富含蒙太奇的成分,对场景、画面的成功再组合使其小说别具一格,极具观赏性。
封艳梅
关键词:蒙太奇节奏隐喻颠倒黄金时代
《红高粱》民族风格新探被引量:2
2006年
作家莫言立足于“高密东北乡”,创作了极具民族风格的《红高粱》家族,并由此并拓出了文学新的审美空间和审美价值,引发了对于人、人的价值、人的精神家园的哲学思考。
封艳梅
关键词:民族风格哲学审美
《先知》译文的美学特征被引量:3
2006年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先知》是一部深刻隽永的哲理散文诗,经过冰心的翻译,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的译本散发着同样的艺术魅力。本文试从两个方面来解读这部译作的美学特征:语言的形之美和行文的哲思美。
封艳梅
关键词:《先知》哲思语言
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形象解读被引量:6
2007年
文章分析了花木兰在迪斯尼动画片中的新形象,指出迪斯尼将"美国木兰"放在了中国的背景中,给原来的人物形象赋予了现代的意义阐释。同一故事在再创作中有了新的不同的解读。同时,迪斯尼公司精良的制作为我们带来了全新意义的花木兰,使我们看到多元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封艳梅
关键词:花木兰故事文化融合
程抱一及其小说中文化磨合形态论析——以《天一言》为中心
2021年
海外华文文学自创生以来,就承载着超越文学层面的文化意义,是古今中外文化以某种文学方式对话、磨合、交融的结果。海外华人作家程抱一的长篇小说《天一言》就呈现着这一文化现象。在哲学层面上,小说以河流为隐喻,将西方的时间观念与中国文化中"道"的观念相会通,又将爱作为其三元理论的第三元,引向对永恒生命观的思考;在艺术上,天一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和探索历程,生动地展示出中西方绘画艺术如何在主人公个体的心灵世界中磨合,生成其独特的艺术生命;在叙事上,小说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叙事传统,又氤氲着中国古典小说与古典诗词的意境,构筑出独具特色的审美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说,海外华文文学展现出中西方文化在多个层面上的共存与对话,在全球化语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层面,生成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创新后的崭新形态。
封艳梅
关键词:程抱一华文文学《天一言》
意象·象征·审美:一组“野兽”诗歌解读
2008年
野兽以其威猛的形象作为审美对象,往往为诗人们所重视。在中国诗人牛汉的《华南虎》、曾卓的《铁栏与火》、穆旦的《野兽》和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虎》以及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豹》等"野兽"诗歌中,诗人通过对"虎"、"豹"等主导意象及与之相对应的铁栏、观众意象的描绘和组合,寄寓了对社会、人生、自然的主观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由此,这种"野兽"意象的力量之美也就具有了无限的开阔性。
谢永新封艳梅
关键词:意象审美
浅论尤今小说的美学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尤今的小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审美功能上,她的小说属于纪实性的问题小说,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在创作基调上,她的小说具有散文的神韵;在审美意境上,她的小说形成了高贵的世俗美。
封艳梅
关键词:尤今小说美学价值
试论广西当代诗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建构
202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民族诗歌通过对本民族民间传说、民族英雄、历史故事等民间文学的现代性关照,实现了民族诗歌的现代化转型。20世纪80年代之后,广西民族诗歌创作着力于地理文化生态表达,逐渐形成了“花山书写”“美丽南方”等广西经验和广西形态。可以说,广西诗歌创作有效的参与了广西民族文化建设,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生新,并使两者都朝着多元开放的方向发展,呈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意识的有机整合。
封艳梅
关键词:当代诗歌民族文化民族传统
凝固的历史文化场域:20世纪60年代西德的《出谷月报》
2021年
20世纪60年代,西德华人在德国创办的《出谷月报》承接了40年代华人海外办报的历史,鲜活地保存了60年代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境遇、时代风貌与民族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出谷月报》身处西方文化语境,却用汉语构筑出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场域,在海外华人族群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也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此外,该报刊载了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生动地反映了海外华人的心灵世界。本文以《出谷月报》为研究个案,重点研究该报的内容特色及价值,以期拓宽华人海外办报的历史边界,从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封艳梅
直面真实的社会人生——读尤今的长篇小说《瑰丽的漩涡》
2008年
新加坡作家尤今的小说《瑰丽的漩涡》以新加坡年轻一代作为描写的对象,描述了新加坡的社会病态、畸变的文化以及教育等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些直面社会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与作者的人生观与创作观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尤今的小说才具有高度的真实性,读来常有身临其境的逼真感。
谢永新封艳梅
关键词:直面现实尤今长篇小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