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海
- 作品数:14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宜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手术方案在开放性颅脑损伤并发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在开放性颅脑损伤并发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开放性颅脑损伤并发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用硬脑膜重建方式,观察组颅底重建采取"三明治"法重建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硬脑膜损伤范围及手术的成功率,比较术后12周患者是否发生脑脊液漏以及治愈率、是否发生颅内感染、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以及患者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后,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漏治愈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对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法对颅底重建手术的成功率没有影响,采用"三明治"法颅底重建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具有重要作用。
- 张翔宋金海
- 关键词:颅底重建脑膜脑膨出
- 综合干预措施在预防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针对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1129例开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颅内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同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其感染率的差异。结果共有65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5.76%。其中显微镜外科手、未严密关颅、脑室外引流、植入异性材料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照组感染率7.09%,干预组感染率2.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提高机体防御功能和改善病房环境,可有效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 蒋震伟蒋建刚张翔蒋宽宋金海姚亮
- 关键词:颅内感染干预措施
- 急性脑肿胀为主的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体会
- 2009年
- 朱立平宋金海蒋建刚
-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急性脑肿胀外伤治疗外伤性脑肿胀综合治疗方案颅脑外伤病人
- 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朱立平宋金海沈春升蒋建刚许文辉
-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亚低温治疗颅脑外伤病人致残率致死率
- 35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高渗性昏迷的治疗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高渗性昏迷的治疗方法。方法:结合35例重型颅脑外伤伴发高渗性昏迷的病例的检查,采用补液、小剂量胰岛素、停用激素和减少脱水剂用量、胃管内温水注入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死亡12例,自动出院2例,好转21例。结论:通过对发病机理的研究,认为控制内源性、医源性高渗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大大减少重型颅脑外伤合并高渗性昏迷病人的死亡率。
- 朱立平宋金海
-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高渗性昏迷
- 内镜辅助下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的影响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血肿清除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医治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内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血肿清除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更低,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选择采用内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提高血肿清除率,值得在临床治疗方案中推广以及实施。
- 宋金海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
- 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析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结果治疗组优8例,良11例,其优良率为70.37%,对照组优4例,良6例,其优良率为3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术后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较对照组显著较优(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应用。
- 宋金海
- 关键词: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高血压性脑出血
- 支架辅助栓塞与单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比较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宜兴市人民医院从2009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401例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或者单纯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动脉瘤复发率、预后效果等。结果277例患者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124例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支架辅助栓塞组栓塞后即刻Raymond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者占比分别为72.6%(90例)、21.8%(27例)、5.6%(7例),而单纯栓塞组为58.1%(161例)、32.9%(91例)、9.0%(25例),支架辅助栓塞组的动脉瘤术后即刻栓塞率较高(P=0.022)。单纯栓塞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5%(18/277),而支架辅助栓塞组为8.1%(10/124),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569)。单纯栓塞组和支架辅助栓塞组的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3.3%vs.4.0%,P=0.693),但支架辅助栓塞组术后6个月复查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栓塞组(12.6%vs.22.2%,P=0.042)。结论与单纯弹簧圈栓塞相比,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患者的术后即刻栓塞率较高,术后6个月复发率较低,同时不增加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 蒋宽许文辉周志平宋金海朱国沈春升吴达
- 关键词:动脉瘤栓塞弹簧圈HUNT-HESS分级MRS
- 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开颅体会
- 2009年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有脑挫裂伤、脑水肿、恶性颅高压是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常见病,病死率较高。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对改善病情、缩短病程、挽救生命起关键作用,而常规的开颅方式和骨瓣对暴露病灶、充分减压难以满足要求,临床效果不理想。我科自2005年7月~2009年7月29日采用大骨瓣开颅治疗30例重型颅脑损伤,取得明显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 宋金海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开颅外科常见病脑挫裂伤手术方式缩短病程
-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0月入本院接受栓塞介入治疗的30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重点探究其临床治疗的相关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的全脑造影,有28例的前交通动脉瘤腔体已被完全填塞,无再破裂、再出血情况出现,占93.33%;1例行再次加固术,1例情况严重,不治死亡。结论 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开展介入栓塞治疗时,医护人员要规范开展各项操作,防止动脉瘤再次出现破裂,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宋金海吴达周志平许文辉
- 关键词:交通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