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旭东

作品数:33 被引量:145H指数:9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4篇高粱
  • 5篇种子
  • 4篇性状
  • 4篇玉米
  • 4篇栽培
  • 3篇单粒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3篇种质
  • 3篇种质资源
  • 3篇种子发芽
  • 3篇精播
  • 3篇发芽
  • 3篇
  • 3篇
  • 2篇单粒播种
  • 2篇淀粉
  • 2篇淀粉含量
  • 2篇幼苗

机构

  • 33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33篇宋旭东
  • 17篇曹昌林
  • 15篇董良利
  • 14篇张桂香
  • 10篇李爱军
  • 7篇史红梅
  • 7篇史丽娟
  • 5篇张海燕
  • 4篇翟世宏
  • 3篇郝志萍
  • 3篇白文斌
  • 3篇李作一
  • 3篇李占录
  • 2篇刘贵锋
  • 2篇吕慧卿
  • 2篇张一中
  • 2篇高儒萍
  • 2篇郑丽萍
  • 2篇杨彬
  • 1篇高金文

传媒

  • 9篇山西农业科学
  • 3篇山东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作物杂志
  • 2篇农业技术与装...
  • 1篇山西农业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种子科技
  • 1篇辽宁农业科学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第二届中国杂...
  • 1篇第四届中国杂...
  • 1篇中国农学会杂...
  • 1篇’2000作...

年份

  • 2篇2016
  • 7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粱单粒播种专用排种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种器,具体为一种高粱单粒播种专用排种器。解决了高粱精播的技术问题。包括舀种盘、舀种勺头;舀种勺头包括勺头、勺柄,勺柄由底面,左腰面,右腰面,上弧面,左切面,右切面,右腰切面组成,勺头由勺头弧面、勺头底...
宋旭东董良利周成义刘利春李爱军曹昌林张桂香
文献传递
干旱半干旱区高粱栽培技术
2010年
1.深耕整地 (1)选地高粱既抗旱又抗涝,且对水肥要求不高,适应性和抗逆性均较强,对种植地块和前茬要求不严。一般地块和茬口,只要精耕细作、加强管理,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但应注意避免重茬,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曹昌林董良利宋旭东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深耕整地精耕细作抗逆性适应性
氮、磷、钾配施对高粱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1
2010年
试验运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施肥与淀粉含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均以中量配施可显著提高总淀粉含量,提高支链/直链淀粉比值;高氮低磷、低氮低钾、中磷中钾配施,有助于支链淀粉含量的增加,却不利于直链淀粉含量的积累。
曹昌林董良利宋旭东史丽娟
关键词:高粱淀粉含量
控(缓)释性复合肥在旱地春播高粱上的应用效应及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探索寻求旱地高粱最佳施肥途径,追求最大水肥利用率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运用随机区组设计法进行了两种肥料、两种施肥方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肥料、不同施肥方式的结果差异显著。(1)SRCF与CCF相比,在总养分含量相同的条件下,产量提高27.69%~28.71%,氮素农学利用率提高40.24%~42.05%,表观利用率提高4.18%~5.26%,生理利用率提高34.58%~34.95%;(2)SACF与AACF相比,产量、氮素利用率等均差异不显著。(3)0~60cm土层内碱解氮含量,在苗期表现为CCF高于SRCF,且显著。拔节期后,情况则相反。(4)各时期0~100cm土层中,碱解氮主要存在于0~60cm土层中。
曹昌林董良利宋旭东吕慧卿郝志萍
关键词:土壤有效氮
交替隔沟灌溉下施肥方式对高粱产量及氮素利用率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为探索高粱在交替隔沟灌溉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替隔沟灌溉条件下,氮素可以一次性底施,但高粱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有所降低;将氮素总量的30%底施,70%拔节期追施,则可明显提高高粱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与传统种植法相比,产量提高10.8%,氮素利用率提高22.7%。
曹昌林董良利宋旭东史丽娟白文斌
关键词:施肥方式高粱氮素利用率
高粱精播机及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方向被引量:2
2012年
介绍了目前国内已生产播种玉米、高粱、大豆等作物的多功能播种机及配套的栽培技术。指出了今后高粱机械化种植的发展方向。
李爱军宋旭东曹昌林
关键词:高粱单粒精密播种机
新引进印度高粱不育系配合力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对新引进印度高粱不育系与常用恢复系组配的42个杂交组合进行了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配合力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在亲本不育系中,以ICSA12及623A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分别为18.40和13.50;在亲本恢复系中,以晋粱5号和1383-2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分别为34.40和42.34。由于双亲的交互作用,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以10598A×忻粱7号最大,其次为10604A×TX2736。育种实践证明,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大、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也大且有较大变异的亲本,对于反应量愈大愈好的育种目标而言才是最理想的亲本类型。试验中ICSA12不仅有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也同时与3个恢复系亲本产生了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是一个较理想的亲本。
张桂香史红梅宋旭东李占录李爱军翟世宏
关键词:高粱雄性不育系配合力
山西省高粱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利用评价被引量:5
2008年
山西是种植高粱较多的省份之一,长期的种植和选择,形成了遗传基础丰富的资源材料。建国以来到目前为止,山西省共收集、保存、鉴定和编目入库3 298份资源材料,占全国高粱资源总数的18.3%。通过性状和特性鉴定,筛选出一批农艺性状优良的资源材料在生产和高粱育种上普遍应用,如离石黄(离石)、三尺三(汾阳)。一些抗性资源也在高粱抗病虫育种方面发挥了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山西省高粱育种专家通过有性杂交进行品种改良,培育出了株高适中、适应性强、产量高的杂交种。晋杂5号(TX3197A×三尺三)就是典型的事例。父本三尺三是山西省汾阳优良的地方品种,配合力高,适应性强。晋杂5号是中国春播晚熟区高粱的主栽杂交种,曾在我国的高粱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桂香史红梅宋旭东
关键词:高粱种质资源资源利用
工艺用高粱种质资源性状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对山西、河北、辽宁、陕西、山东、江苏和河南等7省的251份工艺用高粱品种,进行了株高、穗长、穗柄长、穗粒重、千粒重、生育期、角质率、籽粒粗蛋白含量、籽粒赖氨酸含量和籽粒单宁含量等10个性状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10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52%~54.12%之间,籽粒单宁含量、角质率和穗粒重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54.12%、39.96%和38.97%,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单宁含量的54.12%为最大值,说明个体间的差异很大,便于资源的鉴别评价和筛选利用。变异最小的性状有生育期、株高和籽粒粗蛋白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8.52%1、2.52%和14.73%,遗传较稳定,相对而言,进行优质资源筛选的潜力较小。优异资源的分布,从工艺性状来看,山西和陕西材料性状优良,较适合产品的加工利用,从工艺性状并结合产量性状考虑,则以辽宁材料为好。由此看出,由于各地不同的选择和利用方式,导致资源的分布具有区域特点。
宋旭东史红梅张海燕张桂香
关键词:种质资源
6种种衣剂对高粱晋杂101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为了将种子包衣技术应用到高粱晋杂101的种植生产上,本试验收集了当前生产上推广使用的6种常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发芽试验,希望通过本试验了解种衣剂对高粱晋杂101种子的影响情况,给高粱种子行业及广大高粱种植户提供具有...
宋旭东董良利曹昌林
关键词:种子处理种子包衣种衣剂种子发芽幼苗生长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