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艳
- 作品数:38 被引量:65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 灰霾试点城市PM_(2.5)浓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 2013年
- 利用2011年PM2.5监测数据分析了灰霾试点城市PM2.5浓度特征,结果表明:灰霾试点城市PM2.5日超标比例范围为3.3%~42.9%,年均浓度超标严重;灰霾日PM2.5浓度和PM2.5/PM10较非灰霾日分别升高80.0%和4.1%。分析了北京总站点位在12月3-13日污染过程中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颗粒物浓度升高和气象条件差是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两大重要因素,OC/EC变化范围是3.6~11.4,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粒子数浓度与能见度呈现负相关,污染日不同粒径段的粒子数浓度均高于清洁日,91.8%的粒子在1μm以下;地面气象条件和天气形势明显影响PM2.5浓度。
- 孟晓艳魏桢王瑞斌李健军余予
- 关键词:灰霾PM2ECOC气象因素
- 2017—2019年中国337个城市及重点区域臭氧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22
- 2021年
- 分析了2017—2019年中国337城市O_(3)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17—2019年全国O_(3)第20~70百分位浓度逐年增幅相对稳定,第80~95百分位浓度逐年上升速率最快,平均每年升高5.5μg/m^(3)。全国O_(3)超标以轻度污染为主,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O_(3)超标天数的85.3%;“2+26”城市、汾渭平原交界、长三角、苏皖鲁豫交界O_(3)超标天数占全国63.9%,“2+26”城市O_(3)污染最为严重,平均每城市超标71 d。2017—2019年O_(3)单因子超标分别损失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4.5个百分点、4.9个百分点和7.4个百分点,2019年9月O_(3)单因子超标天数比例为18.8个百分点,单月使全年优良天数减少1.2个百分点。天津、河北、山东、北京、河南、山西、江苏的O_(3)污染相对较重,天津市发生O_(3)污染的关键温度为26~34℃,风速为2.0~2.5 m/s,相对湿度为40%~80%,降水明显减少和温度偏高是导致2019年O_(3)浓度升高的重要气象因素。
- 孟晓艳李婧妍解淑艳唐桂刚夏青
- 关键词:臭氧浓度
- 关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一些思考被引量:15
- 2012年
- 不断变化的大气污染形势和不断发展的监测技术对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中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发展历程和国外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主流做法,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符合科学规律和中国国情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以达到如实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客观评价环境管理成效及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服务的目标。
- 丁俊男王帅赵熠琳王瑞斌杨彬林宏孟晓艳
-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综合评价
- 2013—2022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被引量:2
- 2023年
- 基于2013—2022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10年来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3—2022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74个重点城市ρ(PM_(2.5))从2013年的68μg/m^(3)降至2022年的29μg/m^(3),降幅为57.4%;一次排放污染物ρ(SO_(2))和ρ(NO_(2))10年降幅分别为71.9%和27.6%,ρ(CO)自2015年以来下降42.1%;全国ρ(O_(3))波动变化,受高温干旱影响,2019和2022年ρ(O_(3))为148和145μg/m^(3),其他年份ρ(O_(3))在137~139μg/m^(3)波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从2013年的65.7%上升至2022年的83.0%,相当于10年间每个城市优良天数增加65 d;重污染天数比例从2013年的7.9%下降至2022年的0.6%,重污染天数减少90%。2020—2022年,90%以上的非沙尘重污染天出现在秋冬季(11—12月和1—2月),夏秋季O_(3)超标问题对优良天数比例影响显著,建议进一步强化重点区域污染联防联控与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 孟晓艳魏征叶春霞
- 关键词: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城市
- 我国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空气质量日报改进的思考被引量:29
- 2011年
- 通过对我国空气质量状况分析发现,空气中SO2和PM10等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灰霾、光化学污染等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现行的空气质量日报空气污染指数(API)系统表现出其局限性。以2009年天津、上海、重庆、广州和宁波市相关监测点位的空气质量数据为依据,通过3种测算方案评价了在我国现行空气质量日报系统中加入不同监测因子对优良天数的影响,建议增加O3和PM2.5等监测因子。
- 孟晓艳王瑞斌杜丽李健军解淑艳郑皓皓
- 关键词:空气质量日报空气污染指数(API)
- 2001-2020年合肥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为系统分析合肥市长时间序列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对合肥市2001—2020年SO_(2)、NO_(2)和PM_(10),以及2013—2020年CO、O_(3)和PM_(2.5)的浓度特征开展研究。采用Mann-Kendall(M-K)时间趋势检验法分析了6项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规律,同时考虑了人为活动对污染物小时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M_(2.5)和O_(3)是目前影响合肥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2014年以来,合肥市PM_(10)、PM_(2.5)、CO和SO_(2)年均浓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NO_(2)和O_(3)污染有加剧趋势。合肥市SO_(2)和颗粒物浓度表现为冬春季节高、夏秋季节低;O_(3)浓度变化趋势与之相反;NO_(2)和CO浓度呈秋冬季节高、春夏季节低。
- 何立环周密朱余孟晓艳胡丹心付强张凤英
- 关键词:空气质量
- 我国6个典型城市大气能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2024年
- 采用线性相关性分析、分类变量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巴彦淖尔、石家庄、廊坊、郑州、武汉、广州六市2019—2020年的PM_(2.5)与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PM_(2.5)浓度与大气相对湿度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六市大气能见度年变化规律虽存在较大差异,但最低值均出现于每年12月—次年2月,且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气象条件、相对湿度、PM_(2.5)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明显,其中相对湿度通过改变PM_(2.5)物化性质间接影响能见度,与能见度相关程度相对较弱。PM_(2.5)浓度与能见度的线性相关性良好,以幂函数为主;整体上,相对湿度与PM_(2.5)浓度对大气能见度影响呈协同作用,相对湿度越大的城市对PM_(2.5)的控制要求越高。此外,PM_(2.5)浓度高于平台点时,大气能见度基本不随PM_(2.5)浓度增加而继续降低,只有PM_(2.5)浓度低于突变点时,大气能见度才会随PM_(2.5)浓度降低而显著提升,各市能见度突变点与平台期点所对应PM_(2.5)浓度差异较大。
- 张霞汪太明孟晓艳尤洋侯玉婧黄卫明张晓旭
- 关键词:颗粒物浓度相对湿度大气能见度
- 京津冀地区城市臭氧污染趋势及原因探讨被引量:107
- 2020年
- 采用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分析了2013~2018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臭氧最大日8h滑动平均(O3-8h)序列,评估污染趋势并探讨原因.KZ滤波分离出的O3-8h短期、季节和长期等3个分量分别占原始序列总方差的32.7%、63.9%和3.4%,各分量之间相互独立;以滤除了中短期过程影响的长期分量进行比较,京津冀地区远高于柏林、巴黎和伦敦等欧洲城市与美国洛杉矶20世纪90年代初和最近4年状况相当,普遍低于上海和南京等长三角主要城市.但是,2013~2018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臭氧污染加剧显著,长期分量升高速率达2.31~7.12μg·(m3·a)-1,均值为4.97μg·(m3·a)-1,快于长三角地区.拟合结果提示臭氧浓度升高受气象条件影响不大(贡献比均值约为9.6%),主要由大气污染排放变化造成(90.4%),将该排放变化拆分为PM2.5下降和臭氧前体物排放变化两项,其贡献比均值分别是27.3%和63.1%,其中北京-廊坊-天津城市带PM2.5下降对臭氧升高贡献较大,分别为50.8%、32.5%和36.7%衡水则达到48.6%.PM2.5浓度降低已成为北京、衡水等地臭氧升高的最关键因素这意味着需进一步减少前体物排放,以抵消PM2.5降低导致臭氧增加的反作用.需要指出,该结果尚待实验和模型模拟验证.
- 余益军孟晓艳孟晓艳周崴于红霞
- 关键词:气象要素臭氧细颗粒物
- 国家环境大气监测背景点位设置研究
- 王瑞斌李健军王玮翟崇治郑皓皓杜丽解淑艳孟晓艳杨小阳余家燕向运荣刘兰忠刘筱杨良岳平张榆霞和学强钟流举刘冰张欣李钢石峰李礼谢东海陈海廖云飞霍海燕高梦冉
- "国家环境大气监测背景点位设置研究"项目组密切跟踪了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进行了充分的科学调查、监测实验和项目研究,建立了适合中国实际的大气背景点位选址原则和规范;通过对国内外多种仪器的实验测试,选定了适用于国家背景站和区...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气监测数据传输系统
- 南京市臭氧、VOCs和PANs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引量:19
- 2017年
- 对2013—2016年基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以及省建大气多参数站所获取的南京市O_3、NO_2、CO、VOCs、PANs观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南京市O_3第90百分位日最大8 h平均质量浓度比2013年上升33.3%,超标天数中O_3引起的超标占比增至32.0%。南京市区大气中非甲烷总烃冬季浓度高于夏季,含氧挥发性有机物则与之相反;在5—9月,含氧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在日变化过程中出现峰值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为醚、醛、酮类,且O_3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s)生成存在有一定的线性关系。VOCs/NOx比值表明南京市处于VOCs控制区,因此对NO_2浓度下降不敏感,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连续3年上升,夏季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未显著下降,这些现象是城市O_3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 张璘孟晓艳秦玮王晨波杜嵩山茅晶晶袁琦陈诚杨雪
- 关键词:臭氧VOCSNMHCS光化学反应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