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军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脑血
  • 3篇电图
  • 3篇血管病
  • 3篇脑电
  • 3篇脑电图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病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痴呆
  • 1篇电图改变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流
  • 1篇血清测定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活化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血脂

机构

  • 7篇北华大学

作者

  • 7篇孟军
  • 6篇李祥
  • 1篇宋长平
  • 1篇王红艳
  • 1篇刘惠民
  • 1篇李巍

传媒

  • 3篇北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现代康复
  • 1篇现代电生理学...

年份

  • 1篇2003
  • 6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脑血管病脑电图动态改变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发病后不同时期脑电图(EEG)动态改变。方法:对400例脑血管病病人在发病后3天内、3天—一周、1—3周、3周以上进行连续EEG检查。结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血和脑梗塞发病后3天内EEG改变最明显,异常EEG分别是94.8%、83.35%和64%,随着病程延长,3周后EEG各项改变均逐渐减轻,异常EEG分别是38%、13%和30%。结论:脑血管病EEG的动态改变与脑血管病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是一致的。
孟军李祥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电图病理学预后
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98例临床分析
2003年
目的为了解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方法使用国产广州威达公司WD-4000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98例椎基底动脉缺血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异常率为65.21%,其中以Ⅲ~Ⅴ波间期延长显著,其次为Ⅲ~Ⅴ/Ⅰ~Ⅲ波型改变,异常率分别为59.11%和53%,同时本检查还显示1侧耳异常.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测定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孟军李祥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局部缺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血管性痴呆的脑电图研究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了解血管性痴呆脑电图 (EEG)特征。方法 分析了 214例血管性痴呆 EEG改变特征。结果 EEG异常率为 88.8%,并且以广泛性异常为主,痴呆程度越重 EEG改变越明显。结论 EEG改变与痴呆及脑卒中的病灶性质、数量及部位有一定关系。
孟军李祥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脑电图
急性脑梗死核磁共振、脑电图改变与康复的关系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了解脑梗死的病灶情况与康复的关系。方法 脑梗死病人行核磁共振成像(MRI)、电生理检查。结果220例急性脑梗死的康复与梗塞的部位、病灶大小、脑电图(EEG)异常程度有关,结论基底节和脑干梗死致残率最高,分别是38.53%的和38.46%,大面积脑梗死致残率和病死率,分别是30%和60%。EEG改变重度异常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是88.88%和37.03%。
孟军李祥
关键词:脑梗死核磁共振脑电图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00年
王红艳孟军李巍
关键词:奥扎格雷钠疗效观察脑血栓形成局部脑血流量血小板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
脑活素AP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00年
脑活素AP治疗脑梗死,收到了满意效果。在治疗组435例中,对神经功能缺损总有效率85.20%,对痴呆总有效率91.29%,经头颅CT或/和MPI,EEG治疗前后检查对比均有明显改善。
孟军李祥宋长平
关键词:脑梗死痴呆脑血管病
苯妥英钠对脑血管病患者血脂的影响
2000年
120例脑血管病人均口服苯妥英钠0.1g,3次/d,连用1个月,结果血清中HDL-C水平与用药前无明显差别(P>0.05)。
孟军刘惠民李祥
关键词:苯妥英钠脑血管病高密度脂蛋白血脂血清测定甘油三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