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护理研究
- 目的 自1974年Dotter首次报道采用经导管溶栓术(Transcatheterthrombolysis,简称TCT)以来,介入治疗近年来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
- 孙运粉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导管置入术肠功能
- 文献传递
- 肝破裂伴发失血性休克12例围手术期护理
- 1997年
- 我院于1995年3月~1996年3月共收治12例肝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病人,均救治成功,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 术前护理术前护理工作中抢救休克至关重要,12例肝破裂病人中,多发伤7例。
- 徐晶孙运粉孙庆喜
- 关键词:肝破裂失血性休克围手术期护理
- 利用异体静脉建立血液透析通路32例临床分析
- 2003年
- 姜同柏宋涛孙运粉
-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慢性肾功能衰竭
-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被引量:2
- 2002年
- 近年来,由于心脏、血管疾病以及心脏、血管手术和外伤的增多,血管内血栓形成和造成栓塞的病人也逐渐增多.急性肢体动脉栓塞起病急,一旦发生,迅速引起肢体严重缺血,如不采取合理治疗,将导致肢体不可逆坏死,严重影响肢体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时有效的介入治疗对保全肢体意义重大.我院自2000年12~2001年10月共收治急性肢体动脉栓塞12例,均行介入治疗,术后留置导管持续微量注入尿激酶(urokinase),并注意凝血酶原监测,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如下.
- 孙运粉孙运芳孙莉莉
- 关键词:急性肢体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护理
- 介入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患者的护理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 2 6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介入治疗与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2 6例患者中 ,2 0例球囊扩张后和 1例放置支架后排尿正常 ,随访 4~ 2 4个月无复发 ,5例扩张后 1~ 3个月又出现轻度排尿困难 ,经再次球囊扩张后排尿基本正常。结论 :术前积极的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证介入顺利进行的关键 。
- 孙运粉李晨
- 关键词:介入治疗尿道狭窄护理
- 利用异体静脉建立血透通路的应用研究
- 姜同柏宋涛孙运粉薛克成刘新荣吴清海
- 该课题来源于1994年度临沂市科技计划临科字[1994]31号,项目编号24。该课题应用临床医学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利用异体大隐静脉去抗原双重处理,移植到人体中建立血透通路,解决患者长期透析难题。其创新在于应用4%丙三醇...
- 关键词:
- 经血管内溶栓、支架成形治疗布-加氏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 2004年
- 姜同柏宋涛吴清海孙运粉
- 关键词:布-加氏综合征血栓形成疗效观察并发症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 石增成吴秀兰侯亚敏李庆文孙运粉陈广华王雪
- 该课题是临沂市2001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第一批)临科字[2001]31号计划内课题。本研究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随时间延长有显著改善,提示PTCA及支架置入术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远期左室舒张功能,从而...
- 关键词: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被引量:2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 ,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发生率。方法 :总结 9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从病因出发 ,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 ,如抬高患肢 ,减少局部压迫 ,早期积极活动 ,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 ,采取预防性的抗凝治疗 ,以促进静脉回流等 ,并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一旦有DVT发生 ,及早治疗。结果 :人工关节置换术 96例中 ,仅 5例发生DVT ,发生率为 5 2 %。结论 :明确病因 ,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 。
- 孙艳艳田艳艳孙运粉
-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 K-T综合征围手术期的护理
-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简称KT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周围血管疾病,为本应退化的胎儿期坐骨静脉系统在出生后仍继续发育,形成臀部和下肢后外侧大量异常静脉,而产生相应的一系列特殊临床症状,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
- 孙运粉
- 关键词:围手术期临床护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