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琳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双氢青蒿素
  • 3篇青蒿
  • 3篇青蒿素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细胞
  • 2篇纤维化
  • 2篇化疗
  • 2篇甲素
  • 2篇放射性
  • 2篇肺纤维
  • 2篇肺纤维化
  • 2篇肠癌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单克隆抗体治...
  • 1篇胆管
  • 1篇胆汁
  • 1篇胆汁引流
  • 1篇蛋白

机构

  • 10篇山东省医学科...
  • 5篇济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烟台市疾病预...

作者

  • 10篇孙琳
  • 5篇张西坤
  • 5篇王斌
  • 4篇杨焕刚
  • 4篇李侠
  • 4篇牛洪欣
  • 4篇汪建
  • 2篇仲锋
  • 2篇徐忠法
  • 2篇郝亮
  • 1篇薛德文

传媒

  • 2篇中国工业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氢青蒿素对染尘大鼠肺纤维化治疗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染尘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比较DHA和汉方己甲素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一次性非暴露式二氧化硅气管滴注法染尘,染尘后第2天开始给药,治疗1组给予DHA 75mg/kg灌胃,治疗2组给予汉方己甲素22 mg/kg,模型组和对照组按每100g/kg体重灌胃1ml生理盐水,每周给药6 d,连续给药4周。在染尘后的第7、14、28天每组处死大鼠5只,取大鼠肺组织,检测大鼠肺系数,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细胞信号转导分子(Smad 2/3)、Ⅰ型胶原蛋白(Col-Ⅰ)表达水平,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肺组织TGF-β1和Col-I蛋白表达。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多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肺组织中TGF-β1、Smad 2/3、Col-I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肺间质内TGF-β1和Col-I蛋白强阳性表达,治疗组大鼠肺间质内TGF-β1和Col-I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弱。结论DHA可以下调大鼠肺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可通过干预TGF-β1/Smad 2/3信号通路抑制肺纤维化,但DHA和汉防己甲素两者间的治疗效果在短时间内无明显差异。
郑熠娇李侠孙琳孙琳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肺纤维化
双氢青蒿素对染矽尘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对染矽尘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比较双氢青蒿素和汉防己甲素对染矽尘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双氢青蒿素组、汉防己甲素组,每组20只。对照组大鼠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1 ml,其余3组大鼠气管内注入浓度为50 mg/ml的二氧化硅混悬液1 ml染尘,染尘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双氢青蒿素组给予双氢青蒿素75 mg/kg,汉防己甲素组给予汉防己甲素22 mg/kg,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100 g,每周给药6 d,连续给药3个月,并于染尘后的第7、14、28、90天分批处死大鼠,取大鼠肺组织,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1 (TGF-#1)和Smad2/3含量。结果双氢青蒿素、汉防己甲素和模型组羟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 05),双氢青蒿素、汉防己甲素组羟脯氨酸含量低于模型组(P<0. 05);双氢青蒿素和汉防己甲素组之间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双氢青蒿素和汉防己甲素组大鼠血清中TGF-#1、Smad2/3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 05),双氢青蒿素和汉防己甲素组之间大鼠血清TGF-#1与Smad2/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双氢青蒿素对染矽尘大鼠肺纤维化有抑制作用,双氢青蒿素和汉防己甲素对染矽尘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效果无明显差异。
郑熠娇李侠郭敬文孙琳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汉防己甲素肺纤维化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西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西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57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成仅采用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的放射治疗组(30例)与采用放射性125I粒子联合西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的联合治疗组(2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变化、疼痛缓解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术后6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4.2% (13/24)和87.5%(21/24),分别高于放射治疗组的17.9%(5/28)和39.3%(1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01、2.55,P均<0.05).术后1个月,放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0.0%(21/30)和85.2%(2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放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7% (14/30)和63.0%(1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损伤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后,其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西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采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患者.
汪建张西坤王斌李山成孙琳孙文郝亮牛洪欣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复发
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治疗晚期食管癌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 选择1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前CT影像,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勾画肿瘤靶区,处方剂量60 Gy,粒子放射性活度2.22×10^7 Bq,估算出125Ⅰ粒子数,选择合适的胃管,根据肿瘤位置于胃管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125Ⅰ粒子,制成粒子胃管.在C臂X射线透视下将其置入到患者食管内肿瘤部位,并随访.结果 10例患者125Ⅰ粒子胃管均顺利置入,未出现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且术后均未出现胸痛、出血、肺炎等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的吞咽困难,Stooler分级评分均为2-3级,其中1例在术后3个月死于其他基础疾病,6例在术后4个月时吞咽困难,Stooler分级评分达到0-1级,3例达到1-2级.结论 放射性125Ⅰ粒子胃管既能提供鼻饲,解决营养问题,又能腔内照射肿瘤,抑制肿瘤生长,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
孙文牛洪欣张西坤王斌杨焕刚仲锋孙琳汪建郝亮宋文韬
关键词:食管癌胃管腔内照射
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全身化疗治疗Ⅲ期中央型肺鳞状细胞癌短期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联合全身化疗治疗Ⅲ期中央型肺鳞癌的短期效果。方法选择Ⅲ期中央型肺鳞癌患者32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鳞状细胞癌。均给予CT引导下125 I粒子植入术,术后给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4个周期。术后第1、3、6个月进行定期随访,全部行胸部CT复查,采用实体肿瘤RECTST评价标准评价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术后1个月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组织多肽抗原(TPA)、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水平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125 I粒子植入治疗,无1例死亡,成功率为100%。术后1个月时,总有效率(RR)为78.1%(25/32)、疾病控制率(DCR)为93.8%(30/32)。术后3个月时,RR为90.61%(29/32),DCR为96.9%(31/32)。术后6个月时,RR为65.6%(21/32),DCR为90.6%(29/32)。治疗后血清Cyfra21-1、TPA、SCC-A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 I粒子联合全身化疗治疗Ⅲ期中央型肺鳞状细胞癌近期疗效肯定,手术安全、并发症少,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
王斌汪建张西坤孙琳孙文李山成仲锋杨焕刚
关键词:全身化疗
环境因素经MAPK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生物体内将信号从细胞表面传导到细胞核内部的重要信号转导系统之一,参与介导生长、分化、死亡以及细胞间的功能同步等多种细胞过程^[1]。哺乳动物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属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成员。
孙琳孙琳
关键词:MAP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环境因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介导信号转导系统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前电凝阻断子宫动脉改良术式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预先阻断子宫动脉再剥除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的可行性、治疗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50例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拟行腹腔镜...
孙琳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阴道B超监测
文献传递
经门静脉栓塞化疗术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经门静脉栓塞化疗术(PV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疗效、生存期及并发症。方法:80例明确诊断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患者,分成两组,PVCE组40例,行PVCE术。另外40例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组)。结果:PVCE组临床有效率为82.5%,高于TACE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CE组40例患者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2.5%、62.5%及40.0%,TACE组40例患者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5.0%、52.5%及22.5%。PVCE组生存情况优于TACE组。结论:经门静脉介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疗效确切,生存期优于经肝动脉介入治疗。
张西坤徐忠法杨焕刚牛洪欣薛德文王斌孙琳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瘤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移动式^(125)I粒子链共轴引流导管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移动式^(125)I粒子链共轴引流导管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内扩张胆管,置入移动式^(125)I粒子链共轴引流导管,DSA造影显示梗阻部位及累计长度,经外引流管置入^(125)I粒子链至肿瘤区域。每2周来院复查随访,观察患者胆汁引流情况及胆红素水平,术后8~12周行DSA观察胆管再通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置管顺利,胆汁引流通畅,2~4周后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术后无胆管出血、感染、消化道反应等并发症。术后8~12周6例患者胆管再通,胆管再通率为28.6%。结论移动式^(125)I粒子链共轴引流导管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既能外引流胆汁,又能内放射治疗抑制肿瘤生长,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张西坤徐忠法牛洪欣杨焕刚王斌孙琳汪建郝亮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汁引流
双氢青蒿素对矽肺大鼠肺组织TGF-β1、 Smad2/3、Col-Ⅰ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矽肺大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Ⅰ型胶原蛋白(Col-Ⅰ)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DHA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DHA组给予1 ml二氧化硅(SiO2)混悬液造模,对照组给予1 ml生理盐水造模,造模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DHA组每只大鼠给予DHA 75 mg/kg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1 ml/100 g生理盐水灌胃,每周给药6 d,连续给药4周,并于第7、14、28天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检测肺脏器系数,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Smad2/3、Col-Ⅰ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HA组肺系数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DHA组肺系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显示DHA组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低于模型组。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DHA组TGF-β1、Smad2/3、Col-Ⅰ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A可以降低矽尘大鼠肺系数,减轻大鼠肺组织炎症,减少肺泡内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抑制TGF-β1、Smad2/3、Col-Ⅰ蛋白的表达,起到抑制肺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郑熠娇李侠高珊珊孙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