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垂体瘤患者,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记录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全切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87.50%,皮质激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及泌乳素腺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0%、90.91%、92.31%,均高于无功能腺瘤患者的66.6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经过治疗,泌乳素腺瘤患者的PRL显著降低,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的GH显著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有效改善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磊屠媛舒孙政王家文王学思马涛
- 关键词:鼻蝶窦显微镜垂体瘤肿瘤切除
- 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对治疗疗效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对治疗疗效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为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5月于医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切开的实际时机将患者分为早期组(发病6天之内)35例和晚期组(发病6天之后)43例,患者入院后均行气管切开治疗,观察气管切开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痰液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气管切开后,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均有所改善(P<0.05),早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为(98.13±1.21)%,晚期组患者为(95.85±1.04)%,早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程度优于晚期组患者(P<0.05);早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9.14±14.63)d,短于晚期组患者的(58.93±22.23)d(P<0.05);两组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检出病原菌243株,其中早期组检出103株占42.39%、晚期组检出140株占57.61%,两组感染病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组多重感染33例占94.29%,晚期组多重感染40例占93.02%,两组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有助于尽快改善血氧饱和度及缩短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气管切开时机对感染病原菌分布无明显影响。
- 马涛张丽侠孙政姚进赵中原张玉磊
- 关键词:脑出血气管切开术疗效肺部感染
- 高血压性脑出血影响手术预后的原因分析被引量:8
- 2000年
- 王家文靳红心孙政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ICH手术预后影响因素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及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检测5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日及伤后5日的血清游离T3(FT3)、游离T4(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改变,同时记录3月后病情转归情况。伤情及预后分别应用GCS及GOS指标量化,对激素水平变化与预后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伤后预后好组的患者第五日血清FT3、TSH水平明显高于预后差组。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甲状腺功能有明显异常,密切观察其改变,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均有重要参考意义。
- 姚进孙政王学思王家文邓如明
-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甲状腺素
- 经侧裂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比较经侧裂入路与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经侧裂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20例(经皮层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观察组(2.4±0.4)h,对照组(3.1±0.6)h]、残余血肿少[观察组(9.2±4.1)mL,对照组(12.7±3.9)mL],术后脑梗死、再出血、癫痫等并发症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月(观察组18例,对照组9例)、6月(观察组19例,对照组10例)预后良好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性高、损伤小,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及改善预后。
- 王艳军邢婷婷孙政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
- 标准外伤大骨瓣术中应用颞肌筋膜减张修补硬脑膜治疗重型额颞叶脑挫裂伤被引量:1
- 2009年
- 王学思孙政王家文马涛王磊
- 关键词:额颞叶脑挫裂伤标准外伤大骨瓣颞肌筋膜硬脑膜重型
- 外伤性骑跨横窦及窦汇区硬膜外血肿15例诊断与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骑跨横窦及窦汇区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外伤性骑跨横窦及窦汇区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15例均行手术清除血肿治疗。结果治愈13例,1例因肺挫伤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病情恶化后自动出院。结论外伤性骑跨横窦及窦汇区硬膜外血肿病情变化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把握手术适应症,及时行手术治疗是降低外伤后骑跨横窦及窦汇区硬膜外血肿的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 孙政邓如明王家文王学思
- 关键词:颅脑外伤横窦窦汇硬膜外血肿
-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动态观察
- 2005年
- 孙政王家文王学思马涛王磊王艳军
- 关键词: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CT扫描手术治疗心电监护开颅血肿清除术
- 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30例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分析采用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垂体瘤患者,采取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以及临床各项症状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4例患者病灶全部切除,5例患者病灶次全切除,还有1例患者病灶部分切除。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垂体瘤患者采取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恢复时间较短,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 马涛李继锋孙政王家文
- 关键词:垂体瘤疗效
- 血管内介入栓塞时机对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经不同时机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90例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47例)与延期组(43)例,早期组手术时间距患者临床表现出现时间≤3 d,延期组手术时间距患者临床表现出现时间>3 d,术后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神经功能变化情况;检测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变化情况;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两组vWF及ET-1水平均较术前降低,NO水平较术前升高,且早期组vWF及ET-1水平低于延期组,NO水平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经早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确切,更利于减轻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 王磊屠媛舒孙政邓如明王家文
- 关键词:脑动脉瘤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