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扬

作品数:18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历史地理
  • 4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中英关系
  • 3篇史学
  • 3篇主义
  • 3篇历史学
  • 3篇民族
  • 3篇民族主义
  • 3篇CSSCI
  • 2篇引文
  • 2篇引文分析
  • 2篇战后
  • 2篇政治
  • 2篇殖民
  • 2篇殖民地
  • 2篇祖国
  • 2篇文献计量学
  • 2篇析论
  • 2篇军队
  • 2篇抗战
  • 2篇计量学
  • 1篇地权

机构

  • 18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8篇孙扬
  • 4篇陈谦平

传媒

  • 3篇民国研究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民国档案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求索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史林
  • 1篇现代台湾研究
  • 1篇抗日战争研究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阅江学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抗战后期中英处置香港问题之方略(1943—1945)被引量:4
2014年
从1943年1月中英新约签订之后到1945年8月英国重占香港之前的两年又七个月是决定香港命运的关键时期。新约签订后,中国并未因此在香港问题上放弃努力,外交上接受罗斯福的建议,拟将香港列为"自由港"以换得主权;军事上则制定了从曰军手中夺取香港的作战方案。与此同时,英国成立了"香港计划组",其工作的重点是在中国军队攻占香港的前提下如何实现重返香港。由于英国态度强硬,中国的外交努力未能奏效。1944年开始,曰军在中国大陆的一系列作战延迟了华南战场的战略反攻,日本的突然投降又使得攻占香港的军事行动未及实施即告终止。而英国殖民地部和军方积极筹谋,在日本即将宣布投降之前,派遣舰队登陆香港的决策实质上巳基本形成,英国为实现重占香港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孙扬
关键词:中英关系
历史学研究概况分析(2005——2006)——基于CSSCI的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利用CSSCI对2005-2006年我国历史学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与评价,从论文的引用数量分析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从引文类型考察学科视野的拓展,从引文的文种分析本学科对国外成果的吸收情况,还对各类基金资助项目论文进行了分析。除此以外,论文还统计分析了对我国历史学研究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论文与著作。
孙扬陈谦平
关键词:历史学引文分析CSSCI文献计量学
地权博弈中的主权与民意——香港屏山机场征地风波析探
2010年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英国重返香港,此后直至1971年麦理浩(Murray McLehose)督港之前,香港社会一直波澜迭起,动荡频仍。港府与民众关系不睦,往往由利益纠葛引发政治冲突,进而'祖国政府'介入其中,直至牵连主权争议,事态愈加复杂微妙。其中,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新界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港府与民众的土地攻防战,尤能体现香港社会政治生态的波谲云诡。由于港府在屏山征地,用于兴建机场,由此引发战后香港最早的社会风潮,屏山民众在抗争同时亦向国民政府求助,最终得偿所愿。学界关注点往往集中于稍后爆发的九龙城寨事件。
孙扬
关键词:港英政府
战后国民政府涉港事务处置个案研究——以张添祥事件为例
2012年
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争取香港主权的努力遭遇挫折,战后英国重返香港,中国在涉港事务中试图积极应对,争取国家利权。1946年12月3日,中国内地与香港边境的文锦渡发生一起英军越界开枪事件,造成宝安县居民张添祥死亡,即"张添祥事件"。事件发生后,广东地方当局和民意机构主张强硬外交,积极组织援助;国民政府外交当局亦介入善后,在民意舆论的压力下展开外交维权。最终,张添祥事件不了了之。
孙扬
关键词:民族主义中英关系
战后初期中国军队过境香港史实疏证被引量:1
2008年
1945年9月至1946年8月,集结在华南的中国军队进入香港境内,由九龙尖沙咀乘船运往东北与华北。国民政府与英国就此事进行了交涉,虽然订立了中国军队过境香港的有关协议,但双方仍然摩擦不断。国民政府既利用军队过境之机为接收华北、东北进行军事部署,又借此影响香港内部事务,伸张对香港的主权。这一事件深刻地影响了战后初期的香港政局和中英关系。
孙扬
关键词:中国军队中英关系
奋进与挫折——抗战时期中国的“大国征途”
2016年
虽说"弱国无外交",然而,事实上强国自恃实力,有时未必视外交为国运所系;反倒是弱国往往极重外交,以图借力使力,改善处境。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选择了正确的国际阵营,关乎国运诚非浅显。积贫积弱的中国两次成为战胜国,胜利成果的累加,
孙扬
关键词:抗战时期挫折两次世界大战积贫积弱弱国国运
历史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2005-2006)CSSCI的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是对2005-2006年间CSSCI所收录的9000多篇历史学论文标引的关键词以及这些论文引用频率较高的论著的分析成果。通过对2年中论文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总结了该学科研究热点,通过对年度关键词数量上的变化情况,分析了本学科的研究热点趋势。
孙扬陈谦平
关键词:历史学关键词分析研究热点与趋势CSSCI
论孙中山的“中国国际化发展”思想——《实业计划》再认识被引量:5
2014年
"中国国际化发展"是贯穿孙中山一生的理想与信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孙中山即用英文撰写《实业计划》,正式提出这一主张。《实业计划》的英文书名为"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译作"中国国际化发展"或"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可能更为合适。这部著作与其说是一部严谨、细密、科学并具有高度可行性的全国工业、交通规划,不如说是孙中山对于未来中国国际化发展的宏观设想。《实业计划》是近代以来最早、最完整、最系统提出运用西方先进国家的资金、技术和人力帮助中国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实现互利共赢的国际发展中国的战略。然而,这一理想在孙中山的有生之年并未能够实现,这是因为他在晚年面临着极其错综诡谲的国际国内形势。孙中山希望向英美寻求资金支持,以和平、渐进、开放的方式建设一个现代国家,却屡遭挫折。面对困境,他外争主权、内争政权,选择向苏联寻求军事援助,力争完成国家统一。孙中山逝世后,"国际共同发展中国"的思想长期未得到充分重视,国人对《实业计划》的解读亦常常忽略其国际化发展的理念。随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启动,这一思想的价值被重新发掘,并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与思想动力。
陈谦平孙扬
关键词:孙中山
大国梦幻中的弱势外交——1948年中英九龙城寨事件交涉析论被引量:4
2008年
1948年的"九龙城寨事件"是中英双方围绕战后香港问题的一次较量。整个事件呈现出中英两国外交当局、香港政府、广东地方政府、九龙城寨居民和中国内地民众在"两国多方"格局下的角力。事件之初,国民政府试图利用民众运动与新闻舆论迫使英国让步。但由于广州民众运动过火引发"沙面事件",促使国民政府软化立场转向寻求妥协。而英国则态度谨慎,对于涉及城寨管辖权的问题寸步不让,在谈判过程中以拖待变。整个交涉过程一波三折,最后中英双方未达成任何协议无果而终。这一事件充分揭示了战后国民政府所处的尴尬地位:中国虽被抬升为世界"五强"之一,但在这强国梦幻之中的外交却仍然是"弱势外交";由雅尔塔体系确立的国际新秩序使得中国命运很大程度上受到大国的宰制,国际环境异常险恶;而民族主义情绪在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空前高涨,使得作为民族主义与革命意识形态色彩强烈的国民党政权恰恰在利用民族主义这个问题上跛了脚。当然,此番交涉毕竟是1899至1949年间历届中国政府在城寨问题交涉上走得最远的一次。
孙扬
关键词:中英关系
陈仪治台班底略议
2005年
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沦为日本殖民地半个世纪之久的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在对于光复初期①台湾历史的研究中,陈仪始终是被关注的核心人物。他作为国民政府首任台湾行政长官,代表国家从日本手中接收并治理台湾。而仅仅一年半后,台湾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二八”事件,陈仪引咎辞职,黯然离台。对于陈仪与光复初期的台湾,学界已有诸多论述,其中,
孙扬
关键词:中日甲午战争光复初期台湾历史行政长官引咎辞职殖民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