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崇飞
- 作品数:31 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头”(head)的多义项产生及其认知结构分析
- 2013年
- 一个词的所有义项产生于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体验的过程中,各义项依据"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共同组成该词的义项范畴。一个词的义项范畴中一般存在一个原型义项,其它义项在原型义项的基础上依据原型属性通过"原型分裂"和"原型转换"而产生。本研究基于词典中所列义项和语料库中的语料,考察语料中"头"(head)的不同义项和语言表达形式,从原型裂变及转换视角探讨和分析汉英"头"(head)的义项产生过程及其认知结构。
- 孙崇飞
- 关键词:HEAD
- 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的跨学科研究视角被引量:1
- 2011年
- 语义原词与原子、语义分词与分子、语义组合与混合物、语义嵌套与化学物质以及语义原词表与化学元素周期表之间具有共性;语义原词、语义分词、语义组合和语义嵌套之间又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这一内在联系表明语言具有组合性、层次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
- 罗荷香孙崇飞
- 关键词:自然语义元语言语言学跨学科
- 名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四十年——兼谈英汉词类类型学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名动分离"似乎早已成为学界公认的事实。但近年来的词类类型学研究结果表明名动分离似乎并不具有跨语言普适性。与之类似,尽管认知神经科学家对名词和动词进行过大量卓有成效的跨语言研究,但对导致二者分离的原因仍不清楚,且诸多研究对名动隶属关系观点不一。本文在考察名动认知神经科学四十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评析其成就和不足,分析导致研究者对名动隶属关系观点不一的原因,最后考察其对英汉词类类型学对比研究的启示意义。
- 孙崇飞潘艳艳
- 关键词:名词动词认知神经科学
- 母语磨蚀影响因素的跨学科理论研究及启示
- 2010年
-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国内外母语磨蚀研究的历程,并指出国内母语磨蚀研究的薄弱现状;其次,介绍Kopke和Sehmid等人在语蚀研究领域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结果,考察Kopke将语蚀影响因素从生理、认知和外部因素等三方面进行分类的科学性;最后,分析其所提出的理论对于国内研究者在语蚀研究领域进行语蚀跨学科理论研究的重要启示。相信本研究在拓宽语蚀研究领域、提升语蚀理论层面的研究水平以及实现语蚀现象的跨学科研究方面定能起到积极作用。
- 孙崇飞钟守满王恒兰
- 手部动词“拿”的语义认知研究
- 动词决定句子的基本结构,是语法研究的核心话题之一。针对动词的研究至今尚未形成系统、综合的研究模式。本研究基于语言普遍性假设,通过考察和描写现代汉语手部动词“拿”的词义和句法结构,探讨其语义引申路径、认知机制和句法语义表现...
- 孙崇飞
- 关键词:语义句法模式
- 文献传递
- “被XX”结构语法语义认知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被XX"结构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在网络上频频出现,因此,对这一网络语"被XX"结构的产生理据进行探讨,通过归纳、分类和分析,并进一步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该语义认知结构及语法和语义相互映射的认知语义关系进行探索。
- 钟守满孙崇飞
- 关键词:理据语法语义
- 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体验认知教学模式被引量:5
- 2014年
- 在综合考虑认知语言学语言观、理论假设及其"社会"转向的基础上提出系统建立体验认知教学模式的六大互动、融合实践方案:调用学习者原有知识并适时开展具身体验性课堂活动;运用百科知识探究语言理据进行有效词汇-短语教学;基于象征性假设和基础身体经验解释抽象语法现象;利用概念化和识解方式培养学生对意义建构过程和多样化表达的把握;基于具体使用实例和真实情景培养学习者语用能力;统筹语言、文化和认知三大因素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继而从外语课堂教学"实战"角度出发,以实际教学实例为媒介,初步建立一套"去高深化"、"去理想化"和实践性强的体验认知教学模式。希翼以此弥补以往教学过程中忽视语言教学认知基础的不足、填补国内CL指导下系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空白。
- 孙崇飞
-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外语教学
- The Semantic Cognition Study on Hand Verb na
- 动词决定句子的基本结构,是语法研究的核心话题之一。针对动词的研究至今尚未形成系统、综合的研究模式。本研究基于语言普遍性假设,通过考察和描写现代汉语手部动词“拿”的词义和句法结构,探讨其语义引申路径、认知机制和句法语义表现...
- 孙崇飞
- 关键词:句法语义
- 文献传递
- 再论隐喻释义及其释义模式——认知神经科学视阈下隐喻释义模式的建构被引量:6
- 2016年
- 现有隐喻释义研究存在以下问题:重文化普遍性、轻心智意向性;多宏观语用推理、少具象化表征;重"后台"识解、疏"前台"认知。隐喻理解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实证依据和理论启示。鉴于此,本文在梳理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析清影响隐喻概念映射的相关变量,并厘清变量间功能耦合关系,进而在综合考虑语言使用者"前台"和"后台"认知过程及其心智意向性的基础上,构建准确反映相应"动态语义增值"过程的隐喻释义模式,以使其在具有心理真实性和解释充分性的同时,兼具语言揭示性。
- 孙崇飞
- 关键词:认知神经科学
- 汉语单音节名词和动词的ERP研究
- 由于汉语研究传统“向无文法之学”,从来不讲名词、动词、形容词和主语、谓语、宾语,因此,要建立汉语语法体系,便不得不向西方学习,即借鉴西方先进语言理论、研究方法来研究汉语语法结构。但实践过程中,研究者遇到的难题是:如何实现...
- 孙崇飞
- 关键词:汉语语法单音节动词
- 文献传递